旅游特色小镇的文化与旅游产业时空耦合分异研究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

2022-10-12 08:49朱一丹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23期
关键词:耦合文旅小镇

朱一丹

(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 绪论

1.研究背景

近年来,作为我国新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创新模式的重要推动者,特色小镇项目风靡全国。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形式,旅游特色小镇便是这项战略中的典型代表。旅游特色小镇是一个集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为一体的充满活力的小镇。醴陵市的依据其陶瓷优势,以中国陶瓷谷为核心,着力打造了陶瓷小镇,为醴陵市塑造了一张极具代表性的名牌。而实际上与醴陵相隔不远的景德镇,也具备陶瓷器的特色,如何打造醴陵市本土特色的陶瓷小镇风采,去挖掘更多文化特色,以此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醴陵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化,产业融合普遍存在,逐渐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在旅游特色小镇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始出现“千镇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导致特色小镇建设效率低下、产能过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十四五”规划发展的核心,文化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势决定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时代文化传承,在城镇化背景下,未来新的增长亮点在于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性,正是这两种性质的融合才能使得旅游城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

2.研究目的与意义

特色小镇快速发展的同时同质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在新型城镇化趋势下,旅游特色小镇如何利用文化特性发展旅游业,是学术界和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化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选取代表性指标构建旅游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测评体系,对醴陵市2010年~2020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测度并分析醴陵市两大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确定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醴陵市文旅产业耦合路径以及耦合模式发展。

3.文献综述

(1)旅游特色小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上多集中在案例上,实践多于理论,2015年Munphy[1]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以及注重用文化来带动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在创新方面也顾及到了文化产品的效益和文化的传承,使得特色小镇更好地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转型。Smith[2]提出将旅游业与文化、媒体等多角度融合,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英国的沿海小镇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经历了兴起和繁荣的过程,获得了更多来自私营资本的投资,小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至今,发达国家已经培育出很多极具特色的、发展优异的小镇,它们的特色产品产业、运营模式和发展经验,对中国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发展都很有借鉴意义。国内有关特色小镇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以及建设策略三个方面。

在发展路径上,胡敏杰[3]认为特色小镇产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配套优质产业资源、基础服务设施的支撑;谢俊[4]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提出,在打造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注意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干预过程中要控制在一定的度,分工明确,政府负责规划,市场负责运营。

在发展模式方面,韩丹[5]在对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中提到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分配,政府负责领导力量,而市场需要社会主体影响来调配供需机制,只有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配合好,才能更好的形成良好的社会引导机制,有效地发挥宣传机制影响作用。

在建设策略方面,徐冰[6]提出文化是特色城镇的个性表现,主要体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大方面。特色小镇定位需要依靠文化来塑造别致的形象,每座城有它的故事,每个小镇需要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文化便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2)文旅产业融合的研究现状

21世纪初期时,日本学者植草益[7]从技术方面的管制以及科学的进步的角度出发,认为新时代的产业界限逐步模糊化,产业之间进一步的交叉融合,不同的产业会交叉、渗透和重组,此为产业融合。美国学者Curran等[8]认为产业融合将在各种学科、技术和市场融合的条件下发展,政府对产业的限制也会逐步减少。

目前,我国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机制、路径和模式。文旅产业整合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包括文化旅游产业整合的概念、类型、基础和机制。程锦[9]认为,旅游产业整合分为旅游产业与其他服务业的整合和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张海燕[10]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在依存的关系,并提出了文化旅游融合的概念。方忠等[11]以福建省2010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文旅产业的融合机制,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福建省文旅产业的耦合关系。

文旅产业融合路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要素的实现模式和具体步骤上。翁刚民等[12]以2005年~2013年中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详细对比各省市的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耦合模型得出耦合协调度指数,最后再依据产业空间相关性,给出各省市具有针对性的融合路径建议。

在对文旅融合模式的研究上,概括性的说就是对融合路径中成熟、实践性高的的模式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总结形式。袁俊[13]从不同的角度,以深圳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例,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得出深圳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

二、研究设计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研究结果,构建了符合醴陵市的旅游特色小镇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发展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醴陵市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发展指标体系

本文中旅游特色小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数据来自于2010年~2020年湖南省统计年鉴、2010年~2020年醴陵市统计年鉴、醴陵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醴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以及醴陵市和株洲市的人民政府官网。

2.指标体系权重测算

标准化处理的意义就在于对各项原始值单位不同的指标统一化,本文借助熵值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且运用SPSSAU软件计算权重:

其中Sij是第i年第 j 项指标的比重,hj是第j 项指标的熵值,αj是第j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最后的wj是第j项指标的权重。

三、醴陵市文旅融合耦合模型构建

1.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评价指数测算

根据上述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之后,其绝对意义发生了变化,但是指标仍然可以指代事物的属性,指标数值的大小代表着事物属性水平,所以利用无量纲化的融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标,即可作为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的评价指数。

式中:j是旅游或文化产业指标的个数(j=1,2,…,n);wj为指标权重;Mij为旅游产业第j个指标第i年的标准化值,得出的结果越大说明旅游产业的状况越好,反之则不然。

根据数据统计,醴陵市旅游产业的标准化值是逐年递增的,如表2所示,醴陵市旅游产业的标准化值是逐年递增的,说明其旅游产业的状况越来越好,旅行社数量在2017年有了大幅的增长,其他指标每年都有稳定的增长,只有在4A景区这一方面,没有改变。

表2 醴陵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根据统计年鉴及官方发布的数据,总体上,醴陵市的文化产业标准化值是增长的,说明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也是越来越好的,送戏下乡这类文化活动在2010年~2013年都有明显的增长,在2014年~2019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这类活动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送戏下乡文化活动的场次有减少。文化产业的指标说明整体局势趋好,送戏下乡这一指标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手机App等娱乐增多的原因出现了波动,在2010年~2013年明显增长,在2014年~2019年呈下降趋势。

2.醴陵市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

耦合度是衡量系统内部各指标的协同程度,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建立耦合度模型,鉴于本文是研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因素,故公式为:

式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其值处于0~1之间,值越大耦合性越好,反之耦合性越差;T为综合协调指数,反映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程度;D为耦合度;α、β为待定系数,考虑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重要,故借鉴相关学者的做法均定为0.5。

为了比较醴陵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对耦合协调度进行区间划分,具体评价标准见表3。

表3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标准,对醴陵市文旅产业融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表4来看,2010年~2019年醴陵市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等级越来越高,耦合协调程度也从失调到了协调,在2019年达到优质协调。在2018年醴陵市的文旅产业耦合度值为1,说明耦合性到达最高值,2019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最大。

表4 2010年~2019年醴陵市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与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打造多维融合模式

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分配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组织者职能,政府占主导、文化旅游相关企业为主体、民间组织为参与者,以这样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文化旅游部门的作用,对于利益联动机制的改善,可以通过企业间合作、招商引资、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等方式来实现,在政府与企业的各自职能方面,政府应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建立科学的标准化体系,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企业可以积极实施要素优化配置,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新融合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如醴陵红色文化旅游“因瓷而生,因瓷而兴”,鼓励居民和民间组织广泛参与。

醴陵市应做到“资源融合、产品融合、运营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在资源上,醴陵市可以依托耿飚故居、李立三故里、左权纪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仙岳山等自然旅游资源,同时与陶瓷文化、花炮文化、民俗文化等相融汇。在产品融合上,其可以利用各类民俗纪念馆与博物馆、醴陵窑等,挖掘背后的文化底蕴,设计相应的文旅特色产品;我们还可以利用节日活动、展览活动来创作相应的产品。在运营整合方面,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应与微博、网站等新媒体相结合。

2.产教研结合,培养专业人才

在醴陵市的行业数据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行业从业者对文旅融合认识不深,导致人们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认知不足,对文旅产品的原创性、创新性并无了解,导致文旅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经营不善。

要根据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就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从业者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醴陵市地处长株潭地区,周边高校众多。醴陵市要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多开设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专业、课程,利用行业实践优势增加对旅游文化的辅修课程,以此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在职场培训方面,醴陵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发挥服务职能,邀请高校专家和其他地区的行业专家,利用研讨会、讲座、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者素质。对于企业来说,还可以通过交叉培训、专业技能报告等形式培养人才,增强文化旅游知识为醴陵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出谋划策。

3.寻求联动发展,加快宣传渠道转型

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旅游特色,寻求联动发展。想要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就需要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发挥自身作用,深入挖掘醴陵文化内涵,寻找独特性和创新性,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推动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创作和品牌建设,体现出醴陵市独特的人文气息,要把握景区好景区的独特性,打造独一无二的创造点,增加醴陵市4A级及以上景区的数量,在自然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多方面发展来提高旅游总收入水平,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多多借鉴其他特色旅游景区,找出醴陵市最独特、给人影响最深的“标签”“品牌符号”,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旅游途径,结合醴陵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打造出醴陵式的景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物保护要加强,特别是省级以上单位,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的意义,尝试发掘出更多文化资源,发挥出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出特色文化品牌, 增强竞争软实力,比如古遗址的保护,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创建新一批醴陵市标志性建筑、主题产业、主题公园等。而这一切旅游品牌的塑造,在表现形式上都与旅游宣传的方式息息相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途径也在改变着,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网络化的宣传方式是旅游营销的重要渠道。通过自媒体平台,利用受到新时代人们追捧的手机App等,比如当下热门的抖音、小红书等,将景点的图片、视频赋予故事性包装,将最新、最及时的旅游动态传播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对醴陵市的文旅产业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更加直观地了解醴陵市的独特魅力,为景区景点带来人流量,更好地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文旅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闪电对n79频段5G微带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研究
“CK小镇”的美好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