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绘蓝图指方向

2022-10-14 08:16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科普规划

8月4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科普规划》),为 “十四五”时期全国科普工作描绘蓝图,指明工作方向,有关内容如下。

《“十四五”科普规划》编制背景

《“十四五”科普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是“十四五”科技创新领域专项规划之一,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科普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时代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明确“十四五”时期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科普工作的定位、发展方向提出明确要求,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1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科技部、中国科协根据中央深改委有关要求共同牵头起草《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2年8月21日,中办、国办印发《意见》。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十四五”科普规划》编制工作注重与《意见》《纲要》协同,注重面向“十四五”发展切实需要,注重实化政策举措,落实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特色科普理念不断丰富,科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科普场馆数量稳步增加,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科普传播更加广泛。“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科普要更加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支撑。

《“十四五”科普规划》编制过程

一是评估总结和战略研究。科技部委托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对《“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智库开展“十四五”国家科普规划战略研究,就形势需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二是广泛开展调研。科技部协同中国科协起草《意见》,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总结近年来科普工作成效,分析新时代科普发展形势与挑战。开展实地调研15次,与近150名专家学者座谈,形成约50万字调研资料。同时,向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征集重点任务需求,广泛听取相关单位对《“十四五”科普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起草规划文本。科技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编制了《“十四五”科普规划》文本,经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完善,历时近两年,最终形成《“十四五”科普规划》文本,2022年5月7日,科技部第17次党组会审议通过《“十四五”科普规划》。

《“十四五”科普规划》框架与主要内容

《“十四五”科普规划》主要由成效与需求、原则和目标、重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四个部分组成。

2022年6月24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图为参观者观看大会天津制造业立市展(新华社 赵子硕 摄)

第一部分是成效与需求。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普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包括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放合作的协同工作体系,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科普场馆数量稳步增加,以多媒体手段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科普传播更加广泛。同时,指出当前科普工作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科普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不健全、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科普工作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科学和鼓励创新的风尚。要推动科普工作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科普能力,强化科普价值引领,牢牢把握科技解释权。要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厚植土壤、夯实根基。

第二部分是原则和目标。一是指导思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积极推进《纲要》,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基本原则。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科普工作的价值引领;要坚持使命导向,构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要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动科普工作现代化;要坚持全面融合,形成科普事业发展新格局。三是主要目标。科普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科普法规、政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普的氛围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升。

第三部分是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根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6个方面29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包括着力塑造时代新风、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二是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包括强化科普理论研究、增强科普创作能力、完善科普设施布局、构建全媒体科学传播矩阵、持续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和促进科普领域市场化发展。三是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包括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加强重点领域科普工作、加强应急科普工作、加强针对社会热点的科普和加强国防科普工作。四是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包括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聚焦科技前沿开展针对性科普、发挥科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作用和抓好科技伦理宣传。五是抓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包括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能力、提升制造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提升老年人科学生活能力。六是开展科普交流与合作,包括拓展国际科普交流机制、深入开展青少年国际科普交流、加强重点领域国际科普合作和促进与港澳台科普合作。

第四部分是组织保障。提出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强科普工作统筹协同,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培育科普人才,强化科普奖励激励和强化监督、监测与评估等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供稿: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科普规划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民国时期科普教育的开创与探索
利用大数据开展科普工作的设想①
高校教师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激励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