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应用型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2022-10-14 08:16韩凛胡慧敏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9期
关键词:碳达峰领域体系

文/韩凛 胡慧敏

城乡建设是碳排放主要领域之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绿色低碳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人才匮乏已成为开展减碳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指示精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深入城乡建设领域,通过实地走访、组织集体座谈以及举办国际研修班并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型人才储备现况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国际研修班共有来自中央和地方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院、设计事务所、咨询公司、施工单位、高校等500余人参加,座谈分别在建筑研究院、设计公司和行业协会等进行,调研显示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问卷调查了解绿色低碳人才发展现状

2021年12月29—30日,通过举办城乡建设领域国际研修班收集有效调查问卷525份,受访对象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重庆等众多城市,涉及建筑设计、绿色材料研究和制造等行业相关单位,具备典型性和普遍性统计意义。调查显示,城乡建设领域从业人员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大多数人对国际碳排放、碳中和知识体系接受度较高,学习能力较强;但其绿色低碳基础知识储备比较薄弱,接受专业培训较少,对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明显认知不足。反映出的问题,现归纳如下:

一是大部分从业人员对绿色低碳的整体认知高度有待提升,对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学习,在根据行业自身情况制定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方面亟待加强。

二是行业内普遍缺乏系统化培训,各自为战,没有建立整体知识框架。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学科知识面广,仅有理论没有落地手段,理论与实际业务结合度不高,缺乏实际应用的方法和路径,具有应用能力的绿色低碳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

三是在目前的低碳管理知识框架内缺乏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标准化的测算、评价方法,绿色低碳岗位需求目标和动力存在不足。应建立低碳管理独立部门,持续跟进最新动态和加强技术应用和研究,引入专门机构深入研究并制定管理标准和运行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成员进行碳减排等应用技术培训,制定属于企业自身的碳减排工作体系以及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使碳减排工作高效落实。

集思广益摸索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路径

2021年年初至2022年上半年,通过多次走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并与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座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得到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一是认为目前国内已有的知识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培训需求,应加强海外合作,在引进国外成熟、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知识体系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培训课程。绿色低碳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行业差异化,因此培训不能搞“一刀切”。也应充分考虑国内外在政策和市场应用方面的不同,知识体系引进上不能片面照搬,一定要结合国情和行业特征进行科学有机融合,才能满足从业人员系统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二是建议加大绿色低碳知识科普力度,明确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能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效益。强化集体共识,提高全员认识高度,将绿色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过程中。

明确思路培养绿色低碳人才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将研判城乡建设领域对绿色低碳人才培训方面的迫切需求,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并有效落实,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总体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是开展深入调研,了解行业需求,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完善提升知识体系。因行业差异,绿色低碳人才培养不可能一套知识体系包打天下,选择某一领域脚踏实地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培养学员实操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路径。

二是加强海外合作,充分借鉴已实现碳达峰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引进国际成熟知识体系基础上,联合中国相关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进行课程融合,形成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低碳人才培养体系,在本土化改造同时实现国际互认。只有建立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才能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体系。

空中俯瞰浙江省长兴县画溪街道新能源小镇“城市客厅”。新能源小镇“城市客厅”集新能源科普体验馆、游客接待中心、综合文化站、省级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于一体,采用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达28万千瓦时,屋顶光伏板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在满足建筑主体自用的前提下,多余电量还可并入电网,产生“绿色收益”(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三是与城乡建设领域重要部门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时刻关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动态,不断优化技术水平调整发展方向。帮助企业通过人才动态了解绿色低碳行业发展趋势,实现工艺流程低碳化转型。以人才培养促进制定碳排放核算方法,核算评估碳排放,评价现有工艺技术,寻找低碳实施的适用路径,实现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四是联合教育部门探索学科建设与职业培训同步进行的路径,一方面联合高校等进行学科建设并持续改善,为实现更长远的绿色低碳目标进行专业人才储备。学科建设甚至可以下沉到高职高专、中专技校等,结合学历与职业教育双元化改革,以促进绿色低碳新职业发展。另一方面在碳排放重点领域开展全员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并在涉及碳交易、碳会计、碳审计等重要部门和岗位开展系统化人才培训和认证,以缓解当下人才急需紧缺的现状。目前,绿色低碳岗位设置最有效路径就是促进现有人员的转型升级,以满足岗位职能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设岗而设岗,要始终以人才为核心要素进行岗位设置。还要培养绿色低碳型高端领军人才,结合国际科技交流,使我国绿色低碳人才能力水平与国际接轨。

猜你喜欢
碳达峰领域体系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