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估的随班就读学生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以上海市徐汇区某小学五年级随班就读学生为例

2022-10-14 12:10汪蔚兰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唐随班调整

汪蔚兰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领域,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认知能力受限和生活经验匮乏,智力障碍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弱于同龄普通学生,他们的阅读理解往往停留在字面识读水平,难以深入;词句理解优于段篇理解,把握整体文意困难,且不具备概括能力。为了更好地支持随班就读学生的阅读学习,专职特教教师除了协助其进行集体课堂学习之外,还需在资源教室中对其进行学科补偿性教学。

如何在资源教室教学中有效地设计并组织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阅读水平?基于精准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合理地调整目标、内容和作业,适切地运用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做法。笔者以上海市徐汇区一名小学五年级中度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小唐为例,探索基于评估的阅读教学有效实践。

一、综合多种方式的精准评估

评估是阅读教学开展的基石,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等。笔者在掌握随班就读学生基本信息前提下进入集体课堂观察其课堂表现、访谈学科教师和家长,再采用《上海市随班就读学生语文学业评估手册》中“识字与写字”和“阅读”模块进行非标准化评估,全面了解该生的阅读基础、阅读水平及学习特点(见表1)。

表1 小唐同学的评估结果

教师应对评估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既要关注学生的优势,又要分析其不足,分析结果将成为教学调整和方法使用的重要依据。综合分析发现:①小唐识字量较大,与普通学生相差无几,这为阅读学习打下基础;②其阅读水平与同年级同学存在显著差异,能机械地读和背,阅读理解上的困难最为突出;③其学习习惯较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表象贫乏,注意力水平和思维水平明显落后。

二、以精准评估为依据的阅读教学调整

精准评估是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在资源教室教学中,教师从评估结果出发,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基于学生现状及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调整

在随班就读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调整的首要任务。调整的方式主要有:减少目标数量、降低目标要求、渗透康复目标三种。教师从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出发,既着眼现状又关注发展,充分结合普通学生的学期阅读教学目标和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长短期目标,尽可能地保证其获得适切的教育。

基于前期阅读能力评估的结果,笔者为小唐制订了学期阅读学习目标,即“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文中句段篇的大意,厘清段落间的层次关系”。针对这一目标,采用“降低目标要求”和“减少目标数量”的方式调整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以部编普通学校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22课《四季之美》为例,根据小唐“可在提示下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现状,将普通学生的朗读目标“有感情地朗读”降低要求为“正确流利地朗读”;鉴于该生理解段篇大意存在困难,降低普通学生“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的阅读要求,并删减“背默课文”这一目标。调整后的单课教学目标更适合小唐,使其有能力达成,也为随后的内容与作业调整、教学实施明确了方向。

(二)立足个别化目标的教学内容调整

教学内容调整从随班就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基于个别化目标的调整,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范围、深度和难度。常用的内容调整方法有简化、删减、分解、补充等。教学实践中,笔者分别对小唐全学期的阅读教学内容及单篇课文内容进行了删减、简化和补充。

1.调整学期教学内容

经评估发现,小唐基本具备学习同年级语文教材的能力,但需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学期教学内容的整体调整需不影响语文学科体系:先从27篇课文中挑出21篇精读篇目;再从该生目前不具备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从21篇中删去两篇文言文《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最后删减两篇篇幅过长的课文《牛郎织女(一)》《父爱之舟》。最终确定17篇适合小唐阅读水平的篇目用于资源教室教学。

2.调整单篇课文内容

在单篇课文内容调整时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文学背景等因素。以五年级第一学期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为例,教学前,笔者发现小唐无法理解速度单位“千米每小时”和“千米每秒”之间的差异,且不具备万以上的数概念。为此,在确保不影响理解课文大意的前提下,笔者对课文进行了简化处理,仅截取8个小节中的第1—5小节进行阅读教学。另如,在五年级第二学期第5课《草船借箭》的学习中,普通学生已对古典四大名著有了充分了解,而该生却知之甚少。为此,笔者补充了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文学常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为随后的课文阅读打下基础。

(三)聚焦学情和教材的作业设计调整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之一,也是检验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方法。为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设计也要进行相应调整。作业调整需一手抓学生,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水平、心理特点等;一手抓教学,紧扣普教教材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作业要求。笔者参考普教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和配套的语文练习,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作业调整,为随班就读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作业。

1.调整作业形式

五年级的语文作业以主观题为主,书写量较大。评估发现:小唐对作业存在畏难情绪,常常逃避任务。为此,笔者从他的实际能力水平出发,立足个别化教育目标,灵活调整作业形式,如采用口答代替笔答、采用“客观题”代替“主观题”、提供答题提示线索等,提供支架、降低难度、增加趣味,帮助该生独立完成作业,从中体验成功。如《四季之美》一课,普通学生需要完成“默写全文”的任务,随班就读学生完成“看配图将课文补充完整”的任务,降低了难度。又如《太阳》一课的作业,笔者将“填空题”调整为“选择题”,提供线索,助其思考(见表2)。

表2 随班就读学生作业呈现方式调整示例

2.调整作业内容

除了调整作业形式,笔者还在原有作业内容上增加或者删减内容,以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唐智力受损,迁移能力弱,且缺乏生活经验。为此,笔者向生活延伸,丰富作业内容,为其搭建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实现知识内化、学有所用。例如,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学完后,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观察身边的交通工具,写一句话:“什么比什么的速度更快。”此外,笔者还会考虑其“最近发展区”,删减部分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与其个别化目标不匹配的作业内容。

三、以多元增效为导向的阅读教法探索

在进行目标、内容和作业调整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探索适切的教学方法。一般而言,适用于普通学生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随班就读学生。为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还可以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笔者基于评估,充分考虑小唐在朗读和阅读理解上的困难,针对其动机弱、注意力水平和思维水平低下的特点,运用先扶后放、多感官输入、巧设“问题链”、善用“交互式教学资源”等多元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成效。

(一)扶放有度,提高朗读水平

通过评估,笔者发现:小唐虽然识字量较为丰富,但存在构音障碍,读课文时口齿不清,偶尔出现断句破句情况。不仅如此,他还因读不好而缺乏自信,逃避朗读。为此,在朗读教学中,笔者先后采用音频示范、朗读指导、伴读跟读、朗读游戏等手段,先提供支架,再慢慢撤出,帮助其独立阅读。最初采用音频示范,引导小唐聆听课文录音,形成整体感知;再针对朗读中的难点、易错点进行专门指导,如标注停顿符号、提示多音字的读音等;进而采用教师伴读、跟音频读等形式,多次练习、巩固成效;待到其能流利朗读时,设计师生间分角色朗读、同伴间朗读竞赛等多样的活动,检验朗读成效的同时为其带来趣味和成功的体验。总之,先扶后放、扶放有度、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矫正发音缺陷、培养语感、增强朗读自信,逐步实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目标。

(二)多感官输入,促进阅读理解

多感官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等感官,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渠道去体验感知,进而促进理解。经评估发现:小唐生活经验匮乏,对文本中的事物、环境等难以形成表象,且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感官刺激,一方面,让该生的信息接收通道更通畅、更完整,帮助其形成事物表象,进而更好地感知、理解事物;另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他的学习兴趣,延长注意保持时间,这些都有助于其理解能力的提升。如在《四季之美》教学中,笔者制作课件为小唐提供多感官的刺激输入。在学习“秋天之美”时,通过“萤火虫”“归鸦”等图片,为小唐直观展示文章所描写的景物;针对其未曾见过冬天白雪皑皑的景象这一现状,运用视频呈现“冬日早晨”的惬意景象;播放细雨声、风声、虫鸣等音频,丰富听觉刺激,引导其体会“夏日雨夜”和“秋日黄昏”之美。多样化的视听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该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事物形象,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三)巧设“问题链”,突破理解难点

智力障碍学生逻辑思维水平低下,这就导致其阅读理解存在突出困难。针对小唐对句段篇理解困难的现状,笔者精心设计“问题链”,鼓励其在协助下阅读、思考和理解,进而提升思维水平。实践中,笔者从该生的理解水平出发,结合篇章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问题链”,引导其捕捉关键信息、把握篇章内容、厘清层次脉络。例如,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第3、4自然段的教授中,笔者围绕“什么比什么的速度更快”,抽丝剥茧地启发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什么速度更快?”“什么速度更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等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自己提取句段中的关键信息,厘清“什么比什么的速度更快”。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

(四)运用“交互式资源”,提升课堂参与度

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交互式课件、App、小程序等交互式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其一,交互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现有的交互式课件可插入丰富有趣的交互式游戏,如词义配对、内容排序、判断正误、填空等。针对评估中发现的小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不愿完成学习任务等现状,将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与讲授、问答等教学环节穿插进行,动静结合,有利于弥补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上的不足。

其二,交互式课件降低任务难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交互式课件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任务难度。如学习课文《四季之美》后,普通学生需要“背默课文”,这对小唐而言几乎不可能完成。为此,笔者制作交互式课件,设计动态图片、声音效果、关键语句等提示线索,帮助该生顺利地背诵“秋天之美”。

其三,交互式应用程序丰富操练机会,提供即时反馈。资源教室教学中师生比一般不超过1∶3,高师生比使得教师可以更关注学生的个别化需要。为此,服务于普通学生个别化学习的相关App、小程序可以在资源教室中加以运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操练机会,也能即时检验目标达成情况,为随后的教学实施、作业布置提供参考。以朗读教学为例,笔者运用“人教点读”等App,为小唐设计“同伴朗读比拼”等活动,并在第一时间反馈待改进的字词。不仅如此,通过应用程序,小唐还可以反复操练、多次朗读,进而改善构音问题。

猜你喜欢
小唐随班调整
保持耐心,才能享受爱情
工位大调整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坚决堵住随意调整预算的“口子”
封嘴也欢乐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拖延癌”晚期,有救吗?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