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评论当追求『五味』

2022-10-15 03:20陈鲁民
政工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刊政工官兵

☉陈鲁民

我原来在一所军队院校讲授军队政治工作课,教学过程中频有思想火花,就随时形成文字投给《政工学刊》。这些文章主要是评论类文章,连续写作有二十多年了,在该刊发表了大约一百多篇作品,也算个资深作者。虽没写出什么大名堂、大影响,但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多少还是有点写作体会的,不揣浅陋,野叟献曝,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二。

“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政工学刊》在军队政工界影响很大,可以说是政工干部的必读刊物,其中的不少评论文章都成为指导他们工作的重要参考。因而编辑部对评论文章要求很高、把关很严,形成了自己卓尔不群的独特风格。评论文章一般不会太长,也叫千字文,但要写好写精也是不容易的。依我所见,给《政工学刊》写评论当有“五味”。

一是军味。大千世界,可评论事浩如烟海,举不胜举,但《政工学刊》评论之事一定要以军队政治工作为主,写官兵关心之事。《政工学刊》姓军,评论自然也要服务军队建设,服务于官兵之需,这是无可置疑的。

二是正味。即正气沛然,堂堂正正,抒发正能量。虽说很多报刊都有“文责自负”之说,但在《政工学刊》发声,那就有代表军队看法的意义。因而,评论绝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不能插科打诨、皮里阳秋,就是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明确表明立场,爱憎分明。

三是鲜味。即时效性要强,也就是题材要新、反应要快。如鲁迅言,要把评论写成?“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要求它照出“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评论的新闻现实性与时效性,对军队生活反应的快捷敏锐。作者要密切关注军队建设,关注官兵生活,接地气,察天时,把观察的镜头始终对准军队建设的大背景,热情讴歌官兵工作学习中的新事物,细心探索存在问题的症结,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深入剖析经验教训,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始终保持评论的鲜活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会拥有强大生命力,起到评论的应有作用。

四是杂味。评论是文学、艺术、思想、哲理交融的结晶,融会贯通,以杂取胜。所谓杂味,首先是内容杂,不论大事小事、国内国外、古代现代,只要官兵关心、军队建设需要,皆可成为评论的对象;其次是体裁杂,随感录、时评、杂说、闲话、漫谈、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都可成为不拘一格的评论武器;再是材料杂,引经据典于古今中外,信手拈来于草根稗言,浑然一体,杂乱有章,杂中出彩,杂而不蔓,中心突出,杂而不亵,其思无邪。

五是趣味。评论最忌板着面孔教训人,充斥大话套话。好的评论一定要有趣味,可读性强,读后回味无穷。马克思、毛泽东、鲁迅的评论文章就是楷模,读来发人深省且趣味横生。语言幽默是趣味第一要义,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寓庄于谐,将深刻的洞察赋予文字语言当中。其次,思想深刻,议论机智,想象巧妙,构思新奇,都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此外,恰到好处的广征博引,精选有度的知识介绍,也增加评论的可读性。

五味杂陈,丰富多彩,再巧加烹制,文理皆精,军队政工评论文章才能赢得广大官兵的青睐与热爱。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军队政工评论文章的理想境界和高度,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相距甚远。但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去努力,即所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猜你喜欢
学刊政工官兵
七秩弦歌育桃李 踔厉奋发创辉煌
——《<关东学刊>长春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专刊》序
结伴学刊共成长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现代管理体制下的国企政工工作研究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欢迎订阅 《对联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