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观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

2022-10-15 06:43王宗英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意义目标语言

王宗英 熊 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应在主题引领下,依托语篇,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在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整合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但当前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存在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设计模式化、碎片化、浅层化,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难以用于生活实践的现象和问题。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科学设计各项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整合、内化、迁移和创新所学语言知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和表达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文章拟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探讨如何基于活动观开展单元主题式教学设计,进而促进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更好落实。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单元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一)活动理论及英语学习活动观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的要素包括:活动的主体、中介工具、活动的客体、规则、共同体等。活动理论视角下,活动主体的作用是积极的,主体借助中介工具作用于有价值的活动客体,在与学习共同体及学习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汲取经验,构建实践性知识,从而获得成长。教师作为活动共同体,是活动目标的制定者,是活动中介工具的选择者,同时更是学习活动的监管者和评价者。

近年,活动学习、活动教学法的研究,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被正式提出之后,研究者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了探讨。在理论方面,现有研究侧重解读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究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主张教师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设计具有关联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实践方面,国内研究主要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真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单元主题教学

“单元教学法”主张教学应围绕儿童的兴趣,有目的地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帮助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主题教学”的概念于20 世纪50 年代首次进行详细界定,即教学应围绕一个有意义的基于儿童需求的课题开展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单元主题教学”延伸了单元教学,将单元内容归纳为一个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领域,国内研究主要包括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及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但对如何实现单元主题教学的途径关注较少。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单元主题教学提供途径,能将碎片化的教学内容、片面化的评价方式转向六要素整合的深度学习,然而目前较少基于英语活动观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

二、“基于活动”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框架构建

笔者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构建了“基于活动”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框架。该框架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力求促进学习者在参与动态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该框架(见图1)包括单元主题意义提炼、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及评价,能保证单元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图1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式教学设计框架

(一)单元主题意义提炼

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在主题意义引领下,设计基于意义探究的有关联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探究主题意义,习得语言,训练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基于活动观的单元主题式语言教学设计将内容较为零散的单元语言知识学习上升到主题意义探究的高度,扭转孤立的、碎片化的、浅层的语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分析教学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意义,以便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在基于真实生活的语境中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同时,语篇为语言学习提供语境,教师还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单元语篇内容,找到整个单元的主线,进而提炼单元主题和重组教学资源,并将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有效结合起来,提炼出更具高度的单元主题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制定

教师在活动理论及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引领下,应在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和重组教学文本及资源基础上,从单元语言知识技能、语言应用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分析制定单元整体目标与分课时教学目标。在解读单元内容间关联、重组教学文本资源、确立单元主题意义后,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六要素融合发展的单元整体目标,再根据单元总体目标,全面整合重构教学单元,把单元目标分解为有关联性、递进性的课时目标,单元总目标与分课时目标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价

学习活动是教学内容通向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依托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设置有利于学生感知、体验、应用、创新、迁移等具有关联性、综合性的英语学习活动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达成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英语学习活动观将语言学习活动分为递进的三个层次: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依据主题意义设计一系列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单元学习活动,并且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需要通过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要以感知、获取、梳理新知为主;第二阶段要引导学生概括、分析、运用新知,致力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阶段要引导学生结合对主题意义的认知做出合理的评价、推论、创造,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运用语言并进行创造迁移,以引导学生建构对单元主题及主题意义逐步深入的认知,同时三阶段的学习活动应凸显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

在统筹设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学习活动框架之后,需要深入到每节单课的学习活动设计。一方面,从目标、活动及评价的角度,需要注重单课学习活动与课时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与课时评价方式的一致性,即致力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另一方面,从学习过程的角度,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对学生从体验、感知语言到熟练应用过程的引导,即从提炼主题、激活已学语言知识,建构新的语言知识,再到内化、迁移及创造,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并随着课时的不断递进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继而到基于主题意义进行问题解决、分享观点、生发素养这样一个不断递进过程的引导,因此,活动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依据,重视过程性学习活动。

三、“基于活动”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框架的应用

认识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单元主题的内涵及意义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基于上述框架分析,本文将结合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探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框架的实践应用。

(一)单元主题意义的提炼

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本单元想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饮食偏好,了解不同食物的口味,感受食物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关注合理健康饮食;通过分析梳理已学教材的语言知识,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描述食物、饮品的词汇和句型(如表1 所示)。基于单元文本解读,本单元主题意义可以凝练为“Colorful food,Healthy Diet!”,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关于“食物”话题的语言知识,感受美味的食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关注饮食均衡及健康等问题。

表1 学生饮食话题语言知识储备表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

1.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单元主题,本单元语境分为饮食偏好、健康饮食、家乡美食介绍,学生能够在上述语境中熟练询问和应答不同的饮食偏好,谈论健康饮食,介绍家乡美食。基于此,从英语学科素养,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方面制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四方面的统筹兼顾,如表2 所示。

表2 单元教学目标

2.分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是起点,在单元教学目标的统筹下制定分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需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统一,同时,分课时目标之间要保持连续性,凸显语言学习的重复性和递进性。根据本单元主题意义“Colorful food,Healthy Diet!”,可以把单元主题细分为3 个分话题:(1)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Why? ;(2)Healthy diet for breakfast,lunch and dinner ;(3)Introduce the specious food in your hometown。依据单元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及分话题,整合单元各板块内容,可将本单元划分为六课时。制定相对独立且有梯度的六课时教学目标,以达成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下面以前四课时为例(后两课时为单元复习课)制定分课时教学目标(见表3)。

表3 分课时教学目标(前四课时)

(三)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价

基于单元主题及教学目标,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整体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设计应用实践类为主的学习活动。旨在运用已学的关于询问和描述食物的核心词汇与句型,在谈论三餐饮食的语境中,复习已学关于食物的歌曲、食物核心词汇及短语,并通过看图说话、分角色表演对话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本单元主题。第二课时,设计学习理解兼语言实践类的活动。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在谈论饮食偏好及健康饮食的语境中学习新的句型和相关核心词汇及短语。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分角色表演对话、创编对话等活动,理解健康饮食,同时感受中外饮食偏好的差异,增进对主题的了解。第三课时,设计语言实践兼迁移创新类的活动。在介绍家乡色美食语境中,通过观看地方美食视频、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从食物名称、味道、特色及营养四个方面梳理出介绍家乡美食的框架,继而引导学生依此框架完成所在小组的家乡美食介绍卡,并进行小组间的分享、交流与评价。学生通过视频感知、小组交流与分享,感受美食给人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第四课时,设计迁移创新类的活动。将所学的关于饮食、食物与味道、食物与健康的语言知识迁移到介绍家乡特色美食的这一真实的语用情境中,旨在鼓励学生将单元所学语言知识与自身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有逻辑的、有意义的个性化表达,同时也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第五课时,设计语言实践类的活动。学生通过介绍自己所带的美食、分角色表演对话、创编新对话等活动复习前四课时所学语言知识,体验、运用语言并进行创造迁移,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认知单元主题及主题意义。第六课时,设计语言理解及应用类活动。通过听力理解、填空、阅读及短文写作等活动检测学生本单元学习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并反馈,进一步增进对主题意义的感知。基于单元主题及教学目标,设计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三类学习活动及其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践行单元主题意义,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以第二课时为例(第一课时为复习课,故以第二课时为例)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及评价(见表4)。

表4 第二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及评价

续表

综上所述,首先,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式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制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统筹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进行评价。这样,教师就能清晰地认识整个单元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式教学设计能促使学生在探寻主题意义,在完成基于主题的关联性、递进性的单元学习活动中学会表达观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习得语言,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其文化意识,提升其思维品质,最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在深度钻研课标、解读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及评价的过程中,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意义目标语言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我有我语言
诗里有你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