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对比分析

2022-10-15 07:21王绍明陈朝晖通讯作者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假体

王绍明 陈朝晖(通讯作者)

(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骨科 , 天津 300280 )

股骨颈骨折是指患者股骨头以下、股骨颈基底部以上部位的骨连续性、完整性出现完全或部分断裂,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外旋畸形等,若患者未得到有效救治,则病痛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伤,且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病情拖延会增加其整体的治疗难度,因此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及时入院就医[1-2]。人工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均为较常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手术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减少患者病痛,避免患者身心健康受过多损伤。则为进一步对比分析此2种手术治疗方式哪种临床疗效更佳,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分别实施人工全髋与半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30例,其中女17例,男13例;年龄范围为60-88岁,平均年龄为(76.03±2.84)岁;骨折分型:III型20例,IV型10例;手术治疗情况:置换左髋关节12例,置换右髋关节18例;病因:交通事故7例,摔伤18例,外力损伤5例。对照组30例,其中女18例,男12例,年龄范围为60-87岁,平均年龄为(76.01±2.83)岁;骨折分型:III型19例,IV型11例;手术治疗情况:置换左髋关节14例,置换右髋关节16例;病因:交通事故5例,摔伤19例,外力损伤6例。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2组患者年龄、病因、骨折分型等基本资料差异细微(P>0.05),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根据《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中诊断标准[3],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均确诊为老年股骨颈骨折;②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实验中,同时经由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③患者年龄均在60-88岁;④经X线、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老年股骨颈骨折者。(2)排除标准:①患者有手术禁忌证;②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患者合并有严重肿瘤疾病;④患者合并有老年痴呆等精神障碍疾病,或意识、语言障碍疾病;⑤患者合并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⑥为陈旧性骨折者。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半髋置换术,手术治疗方式如下。首先患者需保持侧卧体位,患侧朝上,并行腰硬联合麻醉,再于髋关节后外侧作一切口,逐步切开皮肤组织、关节囊,以暴露髋部及周围组织,自小粗隆处截断股骨颈,并取出股骨头,冲洗髓腔,清理髋臼软组织,暴露股骨近端后,插入髓腔锉,置入相应的髋关节假体,并用股骨头试模适配,后确保假体处于稳定状态,且活动度正常后,术毕,缝合创口,给予一定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全髋置换术,手术治疗方式如下。首先患者需保持侧卧体位,患侧朝上,并行腰硬联合麻醉,同样于其髋关节后外侧作一切口,切开皮肤组织、关节囊、浅筋膜、后旋肌,以包括髋部及周围组织。清理、处理骨赘、软组织后,用髋臼锉削磨处理髋臼,后冲洗、清理骨碎屑,选择适合的髋臼假体,以置入患者髋臼部位,复位髋关节,确保髋臼假体固定稳定后,切除股骨端多余骨头,并清理骨碎屑,冲洗、清理髓腔,确保髓腔内清洁干净,扩髓后选取并置入适合的人工股骨,加压处理,观察患者髋部骨骼结构、位置及活动度,并适当调整人工股骨与髋臼假体间的位置,确保患者髋部能处于较正常活动状态后,固定处理,术毕,缝合创口,同样需给予一定的抗感染治疗。

3 观察指标:(1)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包括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这4项指标数据,以分析2种手术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情况。(2)对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统计Harris评分、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这3项指标在患者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时的检测数据,利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共计100分,分数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越佳,以分析2种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作用恢复情况的影响。(3)对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术后及出院跟踪随访6个月内出现下肢不对称、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这3种并发症的患者人数,以分析2种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4)对2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在跟踪随访6个月内出现磨损、假体松动、髋臼增生等状况的患者人数,并统计髋臼无损伤人数,以分析2种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髋关节的影响。(5)对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术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Harris评分≥80分,在跟踪随访6个月内无磨损等状况发生,能恢复较正常运动能力;一般:术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患者经有轻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且对其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一般,70分≤Harris评分<80分,在跟踪随访6个月内无磨损等状况发生,运动能力恢复较好;较差:术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是患者有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或是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Harris评分<70分,或是在跟踪随访6个月内有严重磨损等状况发生,运动能力恢复较差。总有效率=(显著+一般)/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在本研究中对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所需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更长,术中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更多。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治疗情况的对比

5.2 2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状态对比:在本研究中对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Harris评分、假体髋臼前倾角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假体髋臼外展角相比于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表2。

表2 2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状态对比

5.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在本研究中对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总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5.4 2组患者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在本研究中对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出现磨损、假体松动、髋臼增生等状况的总人数相比于对照组更少。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4。

表4 2组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n,%)

5.5 2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在本研究中对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5。

表5 2组手术疗效对比(n,%)

讨 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因暴力因素致患者股骨头以下、股骨颈基底部以上部位出现骨折症状,一般此病症主要是因交通事故、跌倒等因素所致[4-8]。同时老年人受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因素影响,易出现骨质疏松等病症,降低其骨质量,增加股骨颈骨折的发病风险,因此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又由于中老年人群恢复力、抵抗力较差,因此若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则需及时入院就医,以帮助患者改善病痛[9-10]。

在本研究中,主要对比人工全髋与半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以确保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得到更有效地救治。其中半髋置换术只是单纯地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不放置髋臼假体,因此此手术治疗方式主要针对髋臼良好者,有一定限制范围[11-12]。又因为无需放置髋臼,则其所需的手术时间也更短,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相对更快,所需住院时间更短。但不放置髋臼假体,正常髋臼同人工股骨接触面的长期摩擦,也极易对髋臼造成损伤,增加术后假体松动、磨损等状况的发生概率,影响患者术后运动能力的恢复状态。而人工全髋置换术,虽涉及到人工股骨头、髋臼假体的置换,所需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大,但因髋臼与股骨头均为人工假体,摩擦所致的损伤更小,且能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活动范围,能提升其运动能力的恢复效果。在本研究中,通过人工全髋与半髋置换术间对比可知,虽观察组所需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跟踪随访中,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更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更佳,总有效率更高,即人工全髋置换术能达到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均有各自优势,但若患者机体可承受人工全髋置换术,则通过此手术治疗方式,能提升其整体的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运动状态。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假体
1.5T常规和放射状MRl诊断髋关节髋臼盂唇损伤的价值比较
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人工髋关节假体临床使用研究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舒适护理用于股骨颈骨折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无明显移位的 髋臼骨折可以保守治疗吗?
什么是股骨髋臼撞击症
人工智能手部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的处理策略
体隆鼻前后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