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康复效果

2022-10-15 07:21苑九影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患肢髋关节康复

苑九影

( 凌源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凌源 122500 )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目前临床用于人体髋关节病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即使用人工制造的髋关节取代患者坏死、损伤的髋关节,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关节运动能力的治疗效果。据相关医学文献[1-2]记载,THR术后患者疼痛感显著,患肢肿胀情况较为严重,若未能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还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拖延患者康复时间,造成更大的苦痛。早期康复训练(ERT)是基于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5]。本文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THR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旨在探究在THR术后应用ER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THR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THR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为(52.21±6.17)岁;具体病症:关节炎患者2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2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为(52.24±6.18)岁;具体病症:关节炎患者2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3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高,且本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了本次研究。(1)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均符合THR手术指证[6];②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纳入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伤患者;②存在沟通障碍、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类疾病患者。

2 方法:(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即给予患者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如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2)观察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ERT,具体措施及方法如下。①术前的适应性训练:术前,护理人员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体位、拐杖用法等训练,促使患者及早适应。②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前,护理人员可对患者患肢进行肌肉按摩,交替进行,1次5分钟,每间隔2小时进行1次,同时指导家属协助进行患者患肢的踝关节屈伸内外翻,同样间隔2小时进行1次,每次动作重复15组。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增加训练次数,同时增添臀肌收缩训练、髌骨推移运动以及被动膝关节弯曲训练。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护理前后患肢肿胀、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功能(简式Harris评价)得分。2组患者并发症共计发生以下4类:肌肉萎缩、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主要以脚踝上方5cm、髌骨下方10cm、髌骨上方10cm 3处区域周长得出。VAS评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明显。简式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主要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4个方面,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好。

5 结果

5.1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肌肉萎缩、感染、髋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51)

5.2 2组护理前后患肢肿胀情况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肢肿胀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肢肿胀情况比较

5.3 2组护理前后VAS、简式Harris评分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的VAS、简式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得分低于对照组,简式Harri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VAS、简式Harris评分对比分,n=51)

讨 论

相关临床医学研究[7-9]表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极易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松动等并发症,危害较大,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未能及时处理,很可能诱发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术后疼痛感、患肢肿胀明显,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绝大多数患者会对自身能否康复产生担忧,因负面情绪引起产生的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虽对患者心理有所关注,但对患者术后的机体不适感缓解作用轻微,且护理过程中家属参与度较差,无法有效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ERT是基于外科快速康复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通过ERT,护理人员可尽早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被动活动等,促进患者患肢静脉血液的流通,改善患肢肿胀状况,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0-12]。这一点,在本文中也得到了证实,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肢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V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本院在患者麻醉药效过后,便视患者状态进行臀肌收缩训练、髌骨推移运动以及被动膝关节弯曲训练,并在术前便进行了拄拐、体位等适应性训练,这有效避免了术后患者关节的磨损、松动情况,且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13-15]。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简式Harri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也佐证了这一点。但本文纳入样本数量较少,无法作为临床行THR患者的确切标准,研究结果准确性、实用性较低,需后续纳入更多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结果准确性和实用性,为临床行THR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对THR患者术后应用ERT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患肢肿胀情况,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患肢髋关节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小动作缓解肩周炎疼痛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