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脊柱侧凸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10-15 07:21通讯作者徐江龙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脊柱患儿评分

李 慧(通讯作者) 刘 丹 徐江龙

( 深圳市儿童医院骨一科 , 广东 深圳 518000 )

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1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畸形[1]。一般脊柱侧弯应用Cobb法测量角度>10°则定义为脊柱侧凸,角度<20°可观察随访,角度在20°-40°可行支具治疗,角度>40°则需手术治疗。脊柱侧凸好发于青少年,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且可影响心肺功能,严重者可压迫脊髓导致瘫痪,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2-3]。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是目前治疗儿童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段,并且随着围术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介入,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程度得到明显提高[4]。但脊柱侧凸患儿的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均处于发展阶段,在术后支具辅助阶段往往由于自身功能的缺陷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并且日常活动受到支具的限制,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及整体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ICF理念是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制定的一种健康标准[6],能够根据不同患儿的个体健康状态制定最佳的康复计划。我院小儿骨科将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侧凸患儿,使其术后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小儿骨科住院的脊柱侧凸患儿4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男孩5例,女孩17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为(12.27±1.34)岁,平均BMI为(16.28±1.05)kg/m2,术前平均Cobb角为52.08°±6.58°,术后平均为Cobb角为9.47°±3.18°。观察组22例,男孩4例,女孩18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为(12.22±1.35)岁,平均BMI为(16.31±1.03)kg/m2,术前平均Cobb角为52.11°±6.55°,术后平均Cobb角为9.45°±3.17°。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获得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①符合脊柱侧凸诊断标准,Cobb角>10°,<80°;②具有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指征;③手术医师具有超过5年的独立开展手术经验。(2)排除标准:①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患者;②有支具或物理治疗史者;③训练不配合,积极性较差者。

2 干预方法:2组均接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儿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常规护理介入:①翻身训练:指导患儿和家属早期在床上进行轴线翻身训练,2小时1次,注意避免脊柱的剪切力。②呼吸和咳嗽训练:指导患儿进行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的训练,10次/组,每次休息3秒后重复,3-4组/d,以改善肺功能,促进痰液的排出。③下肢功能训练:鼓励患儿进行主动或被动的下肢功能锻炼。④支具佩戴:拔除伤口引流管后,指导患儿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支具穿戴方法及支具的日常维护。⑤出院指导:指导患儿家属对居家环境进行改造,包括选择合适的鞋子、便器、出行工具等。(2)观察组干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选择主治医师、康复治疗师、专科护士成立医护协作小组。患儿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医护协作下的康复护理介入:(1)实施医-康-护一体化查房,对患儿及其家属的疑问做出解答,安抚其心理。(2)医护协作小组完成脊柱侧凸的康复评定,制定符合个体病情的早期下肢功能康复训练计划[7-8],并由专科护士协助家属执行:①踝泵运动:指导患儿足趾的背伸、跖屈运动和踝关节的环绕运动,当运动至最大度数后保持5-10秒,然后再缓慢放松,休息3秒后重复,连续10次为1组,1组/h,≥100次/d。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俗称“绷腿”运动。指导患儿仰卧位时,膝关节伸直,足踝处垫软枕,绷紧大腿肌肉,下压床垫,保持5-10秒,然后再缓慢放松,休息3秒后重复,感到髌骨上下滑动为有效。连续10次为1组,3-4组/d。③直腿抬高运动:指导患儿仰卧位时,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抬离床面10-20cm,每次抬到最高位后保持5-10秒,然后再缓慢放下,休息3秒后重复,连续10次为1组,3-4组/d。④屈膝屈髋运动:指导患儿仰卧位或坐位时,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5-10秒,然后再缓慢伸直,休息3秒后重复,连续10次为1组,3-4组/d。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每天增加训练的次数和频率。(3)疼痛护理: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年龄<3岁用FLACC评分法、年龄在3-8岁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8岁用NRS评分法。训练前后的疼痛评分应低于5分,增加不超过2分,若超出上述范围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经主治医师评估病情允许时,由专科护士讲解并指导患儿如何在穿戴支具的情况下进行床椅转移训练;指导患儿正确的坐立、步行、下蹲拾物姿势,并纠正异常步态姿势;指导患儿如何使用卫生间及告知注意事项,若存在困难可使用辅助装置将蹲便改为坐便;指导患儿进行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并鼓励其独自完成,邀请家属全程参与,并监督保护患儿的安全。(5)心理支持,鼓励患儿与病房内正处于康复阶段的其他患儿进行交流,共同训练,通过在镜面前站立、行走等使患儿直观的看到治疗效果,提高其康复信心。

3 评价指标:术后1周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和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作为评价指标,对比2组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整体生存质量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步行、上下楼梯10项,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脊柱侧凸研究学会的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评分包括功能、疼痛、自我印象、心理健康、满意度各项评分,各项的评分越高说明该方面的状态越好。

5 结果

5.1 2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2组改良barthel指数在洗澡、修饰和大小便控制项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进食、穿衣、如厕、床椅转移、步行、上下楼梯项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2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5.2 2组的整体生存质量对比:2组SRS-22量表在疼痛、满意度项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功能、自我印象、心理健康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2组的整体状态情况对比

讨 论

脊柱侧凸是临床上常见于青少年的脊柱畸形疾病,导致其发生的病因不明确,但其症状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加剧,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近年来随着我院脊柱矫形手术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儿童脊柱侧凸得到及时的治疗。相关研究显示,围术期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介入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9]。常规的康复干预的重点主要针对肢体的功能障碍,而辅助支具的使用严重影响了患儿心理健康。有研究显示,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后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与支具治疗持续时间较长有一定相关[10]。

ICF理念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制定的健康分类标准,能够统一、标准的反应人体健康程度及功能状态,为损伤造成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个体的健康状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以功能活动为核心,并结合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等形成现代综合模式,从而提高康复干预的效果[11]。本研究中,医护协作组基于ICF理念,在设计康复护理计划时充分考虑到患儿术后受到参与限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设计与日常生活能力相关的针对性康复项目,使患儿在进食、穿衣、如厕、床椅转移、步行、上下楼梯等项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与提升患儿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性相关。本研究中,医护协作组基于ICF理念,在设计康复护理计划时充分考虑到患儿因脊柱侧凸受到肢体功能与自我形象等因素影响会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设计与肢体功能训练相关的针对性康复项目,同时鼓励患儿术后佩戴支具尽早离床活动,在镜面前站立、行走,使治疗效果直观展现,提高了患儿对自身形象重塑的信心,减轻或避免了不良心理情绪,使患儿在功能、自我印象、心理健康等项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与改善患儿术后的整体生存质量呈正性相关。

综上所述,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脊柱侧凸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儿身心康复,从而能够改善患儿的整体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脊柱患儿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浅谈脊柱“S”曲线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同学,你的脊柱还好吗?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