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10-15 05:15蓝志明唐明文姜晓琳谷大伟张建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征例数证候

蓝志明 唐明文 姜晓琳 谷大伟 张建军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的是患者在医院外面罹患的肺部感染性炎症,该病较为常见,研究显示成年人中CAP的发病率在1.6/1 000~9.0/1 000[1]。CAP的死亡率很高,在各类疾病死亡率排名中,高居第4位,是感染性疾病中诱发死亡的主要疾病[2]。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相关并发症较多,T2DM患者长期处于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状态,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加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其中以肺炎最为常见,在我国糖尿病合并肺炎的发病率较高,且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致病率升高(检出率较低),重症肺炎的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很大负担[3]。在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方面,糖尿病患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治疗方面要进行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要采取相应治疗方案[4]。三拗汤合止嗽散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经典良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肺炎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5]。本研究就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干预治疗T2DM合并CAP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学院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T2DM合并CAP患者100例(85例顺利完成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T2DM诊断标准[6],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AP诊断标准[7],诊断依据如下:1)咳嗽、咳痰等症状新近出现或原有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症状加重;2)叩诊发现肺部实变及听诊时出现肺部湿啰音;3)体温升高(诊断为发热);4)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10×109个/L,伴随或不伴随核左移);5)影像学检查(胸部CT)可见斑片状及片状浸润阴影。上述5)结合1)~4)中的任何一项,并且在排除结核、肿瘤、间质性肺病及肺水肿的基础上就可以明确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无其他急慢性肺部疾病;3)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4)严格遵循医嘱;5)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其他肺部疾病;2)较严重T2DM相关并发症;3)严重心理疾病。

1.5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降糖(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抗生素(根据痰培养、血液分析及其症状体征评估可能的感染菌,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解热镇痛(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化痰药物(氨溴索)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补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组方如下:蜜麻黄(10 g)、荆芥(10 g)、桔梗(10 g)、紫菀(10 g)、杏仁(10 g)、前胡(20 g)、白芷(10 g)、柴胡(15 g)、知母(15 g)、黄芩(10 g)、金荞麦(20 g)、甘草(10 g)[8]。中药饮片由深圳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取水煎液200 ml,2次/d。两组治疗时间为10 d。

1.6 临床评价

1)体温检测:患者监测体温4次/d,由患者陪护人员进行记录。起效时间是指从治疗起始到体温下降0.5 ℃所需要的时间;解热时间指的是从治疗起始到体温降低到37 ℃以下所需要的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体温间断性升高,起效时间定义为从治疗起始到第1次体温降低0.5 ℃所需要的时间[9]。2)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根据患者痰性状(颜色、量)、咳嗽程度、体征(腹胀、胸闷、乏力、纳差)程度进行评分,其中无上述症状定义为0分、轻度定义为2分、中度定义为4分、重度定义为6分。3)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临床控制: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甚至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及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治疗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外周血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5)胸部CT情况:根据肺部CT评估肺部炎症病灶吸收情况。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肺部病灶完全被吸收;显效,肺部炎症病灶吸收非常明显;有效,肺部炎症病灶部分吸收;无效,肺部炎症病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所扩大。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6)不良反应:出现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所致的胃肠道反应、中药汤剂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瘙痒、皮疹等),二甲双胍及其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事件(自觉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检测指尖血糖<3.9 mmol/l),让患者本人或家属自行记录。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完成临床情况及退出原因

对照组45例(90.00%(45/50))、观察组40例(80.00%(40/50))完成临床研究。对照组2例(4.00%)因个人原因放弃治疗,3例(6.00%)因抗生素导致过敏反应而中途放弃治疗;观察组3例(6.00%)因个人原因放弃治疗,4例(8.00%)因抗生素导致过敏反应而中途放弃治疗,3例(6.00%)因不耐受汤药出现皮肤瘙痒而放弃治疗。

2.2 两组体温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解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比较(h,±s)

表2 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比较(h,±s)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 解热时间对照组 45 15.25±2.23 29.38±4.18观察组 40 14.15±2.58 21.28±3.37 t值 0.731 14.238 P值 0.348 <0.000 1

2.3 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t值 0.827 23.528 0.628 25.437 0.542 22.327 P值 0.237 <0.000 1 0.441 <0.000 1 0.558 <0.000 1

2.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5 两组外周血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RP、PCT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比较(±s)

t值 0.842 17.328 0.593 27.346 0.638 24.541 P值 0.237 <0.000 1 0.528 <0.000 1 0.426 <0.000 1

2.6 两组影像学(CT)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影像学(CT)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影像学(CT)疗效比较

2.7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汤药不良反应(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二甲双胍相关不良反应(胃肠道、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以上不良反应未行特殊处理,均能自行缓解,低血糖发生时自行服用糖块后缓解。

表7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CAP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随着该病病原体种类的增加及其变异程度的增加,各种耐药菌的出现,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该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随着抗生素应用范围扩大导致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加,多种菌混合感染,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临床需积极寻求该病的治疗方案,控制炎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耐药菌株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1]。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产生大量的毒素,进而激活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其中CRP与PCT是全身感染性疾病较敏感且特异性较高的血清学检测指标,是检验科常检测的相关炎症因子,可用于评估细菌感染疾病病情严重程度[12]。既往研究显示CAP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所有CAP患者的10%~30%[13]。糖尿病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周围血管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因此一旦发生肺炎,往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CRP、PCT升高更为明显,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炎症浸润明显[13]。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对肺炎链球菌的易感性增加,易导致肺炎链球菌血症[14]。

中医将CAP归属于“咳嗽”“风温”“风湿肺热病”范畴,而糖尿病属于气阴两伤之病。目前广谱抗生素是CAP主要的治疗药物,但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导致寒凉攻伐,进而出现了脾气亏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降低,食欲纳差[15]。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止咳降喘、发散风寒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咳痰及风邪感冒,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16]。而止嗽散最早在《医学心悟》中有所记载,该药有很强的熄风止渴及宣利肺气作用,药物温润不燥,具有一定的散寒作用,且不会助热,驱邪且不伤正,适合于咳嗽的治疗[16]。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解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RP、PCT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影像学(CT)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汤药不良反应(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二甲双胍相关不良反应(胃肠道、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不良反应未行特殊处理,均能自行缓解,低血糖发生时自行服用糖块后缓解。

综上所述,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三拗汤合止嗽散,能有效改善T2DM合并CAP患者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小。

猜你喜欢
体征例数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