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

2022-10-17 01:16闵惠玉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2期
关键词:白蛋白胆红素黄疸

闵惠玉

(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湖北 黄石 435000)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新生儿机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体内胆红素堆积,从而在皮肤上出现黏膜黄染、巩膜等症状表现。由于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其脑部组织尚未完全发育,一旦胆红素入侵脑部,则会引发胆红素脑病,不仅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新生儿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临床主要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利用光照方式,将胆红素转化成水溶性物质,由尿道排出,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针对一些症状严重的患儿,依靠单一的光照治疗,其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2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病理性黄疸。排除标准:伴有阻塞性黄疸、传染性黄疸或者伴有严重的溶血性贫血;由肝功能异常引发的黄疸;合并先天性脏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日龄2~15 d,平均日龄(8.45±2.26)d;体质量2.23~4.28 kg,平均体质量(3.47±0.15)kg。试验组男24例,女18例;日龄3~16 d,平均日龄(8.37±2.35)d;体质量2.19~4.25 kg,平均体质量(3.52±0.17)kg。两组性别、日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儿家属均已知晓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该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补充水电解质、营养支持、常规保暖。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使用黑布对患儿暴露在外的生殖器官、眼睛以及皮肤等部位进行遮盖,调整患儿与光源间的照射距离(45~55 cm),设置照射波长为425~475 mm,设置温度为30 ℃,照射3次/d,4 h/次,每次间隔2 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联合治疗:蓝光照射治疗同对照组一致,给予患儿静脉滴注白蛋白(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41127,规格:20 ml∶0.8 g),滴注前将白蛋白溶于200 ml 10%的葡萄糖溶液中,每次注射1.0 g/(kg·d),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经皮黄疸仪检测总胆红素水平(TBil)、直接胆红素水平(DBil)、间接胆红素水平(IBil)]、血清指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汁酸水平(TBA)、碱性磷酸酶水平(AKP)]、并发症(呕吐、发热、脱水、皮疹、腹泻)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TBil、DBil、I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2.2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hs-CRP、TBA、AK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s)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试验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s)

3 讨论

新生儿各项身体机能、整体身体素质较低,再加上身体组织尚未完全成熟,极易发生疾病。在新生儿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新生儿黄疸,就目前临床研究来看,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针对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临床治疗进行干预,在之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黄疸症状会自行消退。但部分新生儿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则需要进行临床治疗干预,加速黄疸症状消退,避免因黄疸而引发其他严重性疾病,从而影响其正常发育。蓝光照射治疗一般的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但治疗后,新生儿的恢复速度比较缓慢。此外,针对一些严重的黄疸症状,仅凭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非常有限。白蛋白属于肝实质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其在血浆中属于蛋白质含量最多的一种,将白蛋白注入至新生儿机体内,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并在自身运输功能的作用下,和易溶性复合物发生结合,完成整个血液循环运输。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TBil、DBil、I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hs-CRP、TBA、AK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治疗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的黄疸症状,降低血清中TBil、DBil、IBil水平,对血清Hs-CRP、TBA、AKP水平有着明显的下调作用,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在临床治疗指标方面,试验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确切,可促进黄疸消退,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从各项结果上可看出,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对比单一的蓝光照射治疗,应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的治疗方式能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缓解其血清指标水平。同时,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治疗可有效增强整体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一步缩短光疗时间,加速黄疸症状消退。

综上所述,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儿疾病康复,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白蛋白胆红素黄疸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母乳性黄疸的4个真相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对新生儿黄疸的3种误解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36例极重度高胆红素头颅MRI变化
60例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