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

2022-10-17 05:02项忠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土地革命革命军工农

项忠

现行统编《中国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在介绍《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新增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认识不清,甚至将它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相混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对这两种“割据”缺乏准确的认识。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笔者认为,对于工农武装割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1927年秋冬至1928年上半年土地革命战争初始阶段,中共在实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方针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在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争基础上创造农村割据局面的思想。”(鲁镇祥:《周恩来与中共早期“农村割据”思想》)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是毛泽东。1927年9月,中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在湖南东部、江西西部领导秋收起义。在起义遇到挫折的情况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来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先走上了在农村实行“割据”的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工农武装割据”的代名词。到1930年,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十几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保障力量是工农红军

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率先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不久,会师的两支军队将武装力量由“工农革命军”改称为“工农红军”。从此,工农红军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的名称,也成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目的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不久,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秋收起义中,工农革命军喊出“打倒反动的国民政府”的口号。此后,中国共产党把推翻國民党的反动统治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

四、工农武装割据的结果是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在进攻城市敌人受挫的情况下,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此后,贺龙、彭德怀、邓小平等共产党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弄清了上面这些问题之后,就不难理解,“工农武装割据”与民国初期出现的军阀为争夺地盘、维护自身私利,甚至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的“军阀割据”有着本质的区别。工农武装割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斗争形式。

猜你喜欢
土地革命革命军工农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探析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日本画家彩绘辛亥革命图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