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策略研究

2022-10-19 08:17谢转红
考试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理念

谢转红

一、 引言

在以往教师的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所以教师的重心也是知识教学,认为好的成绩优于一切,但是这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小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世界的认知比较片面,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当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德育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理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开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便是生活化德育教育,这样小学生才能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二、 当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德育目标不够精确

首先,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我国大多数小学都设置了德育课程,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德育目标,但是往往制定的德育目标过于宽泛,不够精确,操作起来较难。例如,大多数德育教育的目标未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制定,使得生活化德育教学并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学习起来也不能如想象的那样简单。其次,还有一些学校生活化德育目标设置得不够具体和系统,在教师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抓不住重点等问题,学生在学习时也比较混乱,没有逻辑性。最后,德育教育应当因人而异,所以教师应当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使得德育教学收效甚微。

(二)德育教育未能落实

小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发展的,这两个地方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场所。然而,从现实来看,学校和家庭并未能进行联系和沟通,二者存在教育理念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家长并未关注,这样家校就不能携手,导致学生受到的德育教育不能落地。另外,尽管各学校都开设了德育课程,但是在课时安排和专业教师安排方面并未能给予保障,受其他文化科目的挤压,一些学生会在德育课上写其他科目的作业或者复习其他科目的内容,使得一些德育活动不能落实,德育课堂也了然无趣,学生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当下德育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德育教育,落实德育教育。

(三)德育理念较落后

当前许多小学受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德育的理念较为落后,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一些学校只是将德育的一切规范和要求形成系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是不能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的,甚至会起到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反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单纯地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名句,但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德育教育道理不能够用于实践,仅仅停留在了学生的背诵中,不能发挥其教育意义,这样的德育教育成了空洞的理论教育和摆设。此外,这种德育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没能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深入认识事情的本质,也会导致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与课本中规定的内容相背离的行为。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探索,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领,教师如果不利用先进的理念,继续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德育效果只会越来越差。

(四)德育教育中融入的生活化元素不够

德育属于综合性课程,不是单一课程,所以德育教学应当融合到各个科目中,而不能单纯依靠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果单靠思想品德课来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学的内容不够全面和系统,也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德育知识。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都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中,不能只关注书本中知识的教学,还应当关注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然而当下的小学德育教学中,课程较单一,小学生也没有提起对德育的重视,不利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

(五)德育课程比较单一,未与其他科目进行充分融合

德育生活化的理念提出以后,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便开始将德育教育同生活背景进行融合,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并未能将真实生活中的元素引入德育教学中,而是通过臆想的或者编造的一些案例进行教学,这些案例同学生的生活存在偏差,或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年龄,或者事件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联系,这就使得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一些过时的、同当下时代生活背景不相一致的理念进行德育教育,这种德育教学不切实际,远离了生活实际,最后的教学效果也非常差。德育生活化教学应当同实际生活相连接,纳入学生生活中真实的生活案例。所以,德育缺乏真实生活的要素是德育生活化教学中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 开展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原因分析

(一)为小学生的长期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形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长期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直在家庭的保护中成长,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不够深刻和全面,教师只有给予他们系统完善的德育教育,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才会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实际生活中克服困难,勇于向前,否则,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也会使他们不能战胜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德育生活化教学具有双重的作用,其既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生活,为以后的发展和生活奠定基础。德育生活化教学便是以生活化的方式和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德育的内涵,并且学会自主学习,内化相关内容。例如,学生在获得善良这一品质以后,就可以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和梦想,坚定自己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德育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师通过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可以针对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特点进行针对化的德育教育,综合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应当全面地认识学生,并且将眼光放远,在一个相对长远的时间内观察学生,教育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当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时,教师应耐心纠正,教师通过将课堂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去教育学生,这样学生的品质才能内化,提升综合素养。

(三)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小学生也需要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小学时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这一时期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让其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而德育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参与德育教育学习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另外,素质教育中强调要关注学生,用心关爱学生,用爱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当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小学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小学德育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德育坚持育人为本和学生德育为先的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要突出活泼生动性、持续性和养成性,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综合应用生活化的德育教育策略,打好德育教育的开端。

(一)开展富有生活化的多种实践活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单纯的说教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差强人意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还未发展成熟,认知水平较低,处于学习模仿阶段,因此很多深刻的道理是不容易领悟的。需要德育教育的具体工作者结合多种类型、多种情境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开展教学。首先,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在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选择有趣的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次,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趣的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认知和习惯才是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是多元化的,需要德育教师运用教育经验和方法精心设计和实施。例如,小学德育教育中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根据雷锋的感人故事和事例,可以设计多种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在学习雷锋时代榜样的同时与时俱进,明确新时代背景下好少年学习雷锋实际的做法,围绕这个主题,设计在家中小雷锋的要求,学生在家里分担部分家务活动并给父母讲故事,做一个小小宣传员。然后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和城市公益活动,在社区里,向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们讲述雷锋故事,用闪闪的童心照亮忙碌中人们的爱心。带领学生动手又动脑,满足学生好动爱说的要求,生活化的德育实践活动策略的应用,一定能使学生们通过活动,受到深刻的生活化德育教育,不再去费劲思考德育教育的那些理论、至理名言,而是通过生活中一件件一桩桩的小事情,去努力践行,做到知行合一。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同学生一起认真对待德育课堂,教师理念的转变是德育效果提升的基础。当下社会发展迅速,时代不断向前更迭,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应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需要融入不同学科的内容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自己所教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受到德育教育,做到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用德育教育的思想指导学科思想,例如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为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的课文都在教育学生学会坚强、勇敢、感恩、爱国、诚实守信和孝亲敬长等一些好的道德品质。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即使像毛主席这样伟大的人物,有崇高地位的人,也是满怀对他人的感恩之心,也正是毛主席这种满怀对别人的感恩,对别人的奉献,才成就了毛主席的伟大。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在学习生活和实际生活中都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只靠德育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德育效果微乎其微,所以要求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德育教育方式。

(三)制定班级行为规范细则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思维非常的活跃,他们的精力异常旺盛,他们的好奇心非常的宽泛。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认识这一性格特点的优点和不足。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明确规范学生的活动和行为。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准则,对比发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自己发展的目标,使小学生向着明确的目标发展。例如在班级的具体细则中,应当指出,同学之间应当互帮互助,要爱惜公共卫生,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要爱惜公共物品。此外,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导向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模仿学习教师的规范行为以迁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四)通过规范学生日常习惯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是进行细化的德育教育最优选择。德育教育需要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布置具体的德育教育要求和行为,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保证德育教育的连贯性。例如在家中每天固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家务劳动,平时多用敬语,注意礼貌用语,睡前向父母或者长辈说声晚安,在周末定期参与社会活动和亲子活动,在生活中理解和掌握诚信、友善、孝敬、勇敢和奉献的品质。在学习中倡导合作学习、同学间和睦相处,尊敬教师,认真对待学习。通过符合德育要求的生活化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五)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德育主题教育

浓厚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蕴养学生品质和精神风貌,可以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校园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童心明德活动进行德育主题教育,在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自己心中美德和品质的手抄报,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通过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来,并且根据主题的贴切和手抄报的美观程度展现优秀作品,供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也可以在自习课共同观看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电影和视频,尤其是先进人物的宣传视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珍贵的道德品质在本质上都是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培养热爱集体和祖国的优秀道德品质。

(六)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德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教授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具体的活动中,做到德育教育的要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践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事例或者体会自己被别人帮助的事例以及自己帮助别人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德育元素。还有一些优秀的品质例如勇敢、坚强等品质都是需要学生去探究和学习的。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

五、 结语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型人才,所以小学时期就应当关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小学时期是小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教育应当更加系统和完善。通过德育生活化教学,有利于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作为施教主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生活化德育理念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