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通膏穴位贴敷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效果*

2022-10-19 11:50罗琪任继刚敬剑英袁红梅蒙淳张和平
西部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鸣音肾脏病消化道

罗琪 任继刚 敬剑英 袁红梅 蒙淳 张和平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门诊部;2.中医科,3.肾内科;4.超声科;5.病案统计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一般人群患病率己高达14.3%[1],是致死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之一,防控形势严峻。调节胃肠道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是CKD防治方案中的重要一环[2-3]。其中,3~5期CK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更为常见,据报道,胃肠道症状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可达48%~60%,在非透析患者中高达80%[4-5]。研究表明,早期对CKD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改善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延缓病程发展[6]。目前,常规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7],亟需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广泛用于治疗临床疾病,如针灸被用于缓解CK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8]。使用其他中医疗法治疗该疾病的报道较为少见。肠通膏是本院特制药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肠通膏穴位贴敷已用于恢复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肠道功能,具有显著疗效。但其用于治疗CK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尚未报道。本研究探讨肠通膏穴位贴敷治疗CKD患者胃肠道症状的疗效。研究结果可能为改善CKD 3~5期患者胃肠道症状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95例慢性肾脏病3~5期伴消化道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排列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肾脏病学》(第四版)中的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9],参考罗马Ⅲ中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10],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可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③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有语言或精神障碍。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患者病史资料显示有消化道肿瘤、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及严重神经系统疾病。④穴位周围皮肤有破溃或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的不同情况进行降压、降脂、降肌酐、降24 h尿蛋白,纠酸、补钙等对症治疗。患者由于存在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而泮托拉唑(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40 mg/次)是一种苯并咪唑类弱碱性药物,常被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胃黏膜损伤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等消化系统疾病[11],因此,本研究采用胃复安(口服)联合泮托拉唑(注射)治疗CK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疗程为2周。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则停止用药,并对症处理。同时,观察患者胃肠激素水平、Scr、BUN、24 h UTP的水平以及治疗后患者24、48、72 h肠鸣音次数、腹胀程度、伴随症状,并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肠通膏贴敷疗法,肠通膏贴成分为木香,枳壳,厚朴,青皮,槟榔,丁香,莱菔子,白术,黄芪,肉桂,小茴香,大黄,吴茱萸,艾叶等,粉碎制成药膏,均匀地涂抹于患者的腹部穴位关元、中脘、下脘、双侧天枢、气海、神阙穴位,药膏厚度约为2~3 mm,然后将使用生理盐水浸湿过的无菌纱布覆盖与药膏上方,共覆盖4层,30 min/次,3次/日,连续治疗时间2周。

1.4 观察指标

1.4.1 观察胃肠道症状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量表(GSRS)评分进行对比,评分有5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3分,总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同时,分别于24、48、72 h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次数、腹胀程度、伴随症状,并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1.4.2 观察胃肠激素水平 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检测胃动素MOT、血清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

1.4.3 观察肾功能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Scr、BUN、24 h UTP的水平,同时,采用mindray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5 MHz,多切面观察肾脏的大小、实质回声、血管大小及分布情况。

1.4.4 患者满意度 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量表评估, 记录两组患者对两种药物治疗方式的总体满意度。总分100分, 完全满意:91~100分;基本满意:81~90分;一般:71~80分, 不满意:≤70分,对比两组患者对膏药外敷治疗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肾小球滤过率功能水平、病程等基本资料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GS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反流、恶心呕吐、腹胀、嗳气、便秘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对比分)

2.3 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经过两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排便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肾脏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Scr、BUN、24 hU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cr、BUN、24 h UTP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Scr、24 h UTP值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但BUN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治疗前后肾脏大小、实质回声均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肾内血管数量增加,血流分布增多见,图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肾脏功能指标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和VIP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经两周治疗后,观察组的MOT含量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含量水平变化对比

2.6 两组对膏药外敷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满意率(96%)高于对照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对膏药外敷治疗的满意度比较例[n(×10-2)]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中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中有超过80%出现过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反酸、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部分严重者甚至出现过消化道溃疡、出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情况。本研究在对慢性肾脏病3~5期消化道症状发生的病因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后,发现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受到胃肠激素、胃肠动力和尿毒素等的综合影响[12]。基于此,本研究设想利用脑肠轴理论,在基础治疗上联合肠通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13-14]。肠通膏作为本院研制药膏,其成分为黄芪、大黄、吴茱萸、木香、枳壳、厚朴、青皮、槟榔、丁香、莱菔子、白术、肉桂、小茴香、艾叶。有研究[15]显示,肠通膏外敷腹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鸣音、伴随症状,并且在改善患者腹胀程度方面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 。

慢性肾脏病3~5期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内服药物会出现不耐受、吸收情况较差等现象。由于肾功能受损其身体机能失衡,患者胃肠道中产生的尿毒素通过肠脑轴向大脑发出减弱胃肠蠕动的信号[16]。胃肠激素在胃肠道蠕动以及消化液的释放分泌方面又具有重要作用,胃动素可以促进胃蠕动和十二子肠的收缩[17]。而患者通过对肠通膏药性的渗透吸收,其药性成分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改善胃肠道粘膜的通透性和胃肠蠕动能力,增强患者胃肠营养的耐受性[18]。同时,肠通膏的其他成分也可以行气止痛、温中散寒,补益正气,而下脘、关元、天枢是分属小肠、大肠的募穴,三穴联用可通腹部之腑气和胃止痛;中脘穴、气海穴、神阙穴可调理气机、顺气通腑[19],二者的结合可有效缓解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通过本研究表2、3显示,治疗后24 、48 和72 h,观察组的胃肠道情况、肠鸣音恢复情况和肛门排气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此外,胃肠激素还是消化道分泌细胞和肠神经元分泌的活性生物的生物多肽,不仅存在于消化系统,还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本研究中,通过穴位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神经-内分泌网络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信号,从而刺激到胃动素调节胃肠道平滑肌与胆囊的收缩节律[20]。有研究[21]显示,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体内的血清MOT会有明显的升高,并且与Scr、BUN成正相关。因此,在临床中治疗应优先考虑控制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肾脏的损害进展,降低Scr、BUN对患者胃肠的刺激。而肠通膏中的大黄在对肾小球系膜的细胞増及肾小管的高代谢方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还能够抑制蛋白质分解,降低氮质类废物的生成[22],也有资料显示对气海和神阙穴位的刺激也能够改善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体内的BUN、Scre的水平[23]。如彭敬师等[24]在治疗64例CRF(脾肾气虚型)患者中,联合补肾降浊贴以及气海穴、神阙等穴位进行辅助治疗时发现,患者的BUN、Scre、GFR水平均得到了改善,同时还延缓了患者肾脏损害的进程。而本研究提示,观察组血清MOT以及BUN、Scr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基于脑-肠轴原理下的肠通膏穴位贴敷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肾脏功能状态,还减少了其肾脏的负担,降低了患者血尿酸水平[25]。同时,患者的肾血管有明显增粗、血流信号增多,抑制了患者的病情恶化。再加上贴敷治疗方式整体操作相对比较简便,又属于无创治疗手段,患者接受度比较高,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故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此研究样本量较少,因此还需进一步细分研究。如性别、年龄段、家庭环境、收入情况、体重指标、心理状态等等方面展开大样本深入研究,以期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4 结论

基于脑肠轴理论下的肠通膏贴敷可以有效减轻慢性肾脏病3~5期消化道症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及部分肾功能指标,缩短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鸣音肾脏病消化道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辨治探讨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