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驴

2022-10-21 06:06孙恒杰
当代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脚力骑驴诗人

◇孙恒杰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的这首《剑门道中遇微雨》,读过不知多少遍。起初,对其中“诗人”的内涵,他们为什么骑驴,没多想。后来读的诗多了些,逐渐领悟到,此处的“诗人”,似乎并非泛指“写诗的作家”或“文人”,而应是特指擅写诗的人当中淡薄利禄、特立独行或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那一部分。据此联想,看出这些人与驴的关系,确乎有点不同寻常。

说到诗人骑驴,首先想起的是唐朝的贾岛。这位出身贫寒、曾遁入佛门的诗人,一次骑在驴上,在长安街头边赶路边赋诗,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得意之句,又寻思是否改“推”为“敲”?他摇头晃脑,口中念叨着“推”“敲”,同时反复做着这两个手势,眼前只有诗中的画面,周围一切全都视而不见了,连京兆尹韩愈的车马队伍轰轰隆隆迎面而来也浑然不觉,直到小毛驴撞上了韩愈的高头大马。韩愈被撞得莫名其妙,责问这个如痴如醉的家伙怎么回事?一听他在琢磨诗,韩愈转怒为喜,禁不住随着他进入诗境,并为之作出决断:“‘敲’字佳矣。”此事传为千古美谈,也留下了“推敲”这一颇富情趣的典故。还有一位诗僧——晚唐的贯休,他从杭州千里迢迢骑驴入蜀,一路上伴着驴子的“得得”蹄声吟咏不停,吟出了“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得得来”的名句。他也因此得了个“得得和尚”的雅号。

不单是诗僧爱骑驴,其他诗人同样。诗圣杜甫就曾“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诗仙李白被召进入宫庭,在玄宗身边当了一阵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文学侍从,终因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毅然辞别玄宗,出离长安而去。他游逛到华阴县,醉醺醺骑在驴上,招招摇摇地从县衙经过,被县吏以“无礼”的罪名捉住,押上大堂。县令怒责道:“汝何人辄敢无礼!”李白不屑一顾地答:“无姓名。曾用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北宋诗人苏轼、苏辙兄弟,也不乏骑驴奔波的经历。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问其弟:“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史料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唐代彭伉、湛贲二人为袁州宜春同乡,也是亲戚,彭伉进士高中之时,湛贲才混成本地的一介小吏。彭伉瞧不起对方,常骄矜自得地羞辱湛贲。湛贲忍气吞声,埋头奋发努力,过了不久一举登第。一天,志得意满的彭伉“方骑长耳纵游于效廓,忽有僮驰报湛郎及第,伉失声而坠”。“故袁人曰:‘湛郎及第,彭伉落驴。’”身为唐代相国的郑綮,颇富诗名。一天有人在朝堂上向他求索新诗,他答道:“诗思在灞桥风雪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可见骑驴郊游赏景,在一般文人雅士中也颇为流行。

诗人与驴的密切关系,在历代诗画中多有反映。古画《孟浩然骑驴图》,活现了孟夫子隐居故乡鹿门山,骑驴流连山水的生活情景。明代才子唐寅科场受挫之后,挥毫绘出一幅《骑驴思归图》,并自题诗云:“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功名无望,绝意仕途,以毛驴驮载返归山林,淡泊自处,甘于清贫,这是诗人唐寅的自我写照,也可视为带有一定群体性意义的艺术概括。明代徐渭的《背驴吟诗图》,以及古人描写诗人骑驴的诸多诗句,如“何处幽人驴子背,一鞭残雪苦吟诗”,这些所传递的俱是同类信息。

诗人与驴日日厮守,感情自然深挚,浓厚。诗人们不仅离不开驴,厚爱驴,甚至有的喜好学驴的“啊——啊”叫声。汉末那位长于诗赋、位列“建安七子之冠冕”的王粲便是一位典型。《世说新语·伤逝》记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曹丕)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人之骑驴者,借驴以为脚力也。可做脚力之牲畜,论矫健、强劲、快捷与威武,当以马为最。为何诗人舍马而独独钟情于驴?

骑驴巡游、观光、赏景的诗人,无急务压身,无俗事纠缠,无利禄牵扯,生活闲适,情趣幽雅,放浪林泉之间,身如野鹤闲云。以一头毛驴为伴,从容行进,随处栖止。而马是奔驰、腾跃、威猛、争战的象征,显然与此格格不入。况且,诗酒不分家,诗人免不了饮酒半醉,在驴背上昏昏欲睡,东倒西歪,那诗句往往便是在这般朦胧状态中,伴着“得得”的蹄声摇晃出来的。若是换成马,说不定诗人就会兴味索然,情趣全无了。显然,唯有骑驴,方与诗人情趣相宜。

古时马是尊贵的象征,单看名称就不言而喻。宝马良驹,美名甚多:骐骥,骅骝,骏足,龙文,龙孙,龙驹,龙种,龙媒,等等,不一而足。如此尊贵的脚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享用的,如同坐轿,体现着一种政治待遇或特有身份。天下最好的马,首先归于帝王。周穆王有八骏,唐太宗有六骏,传说玉皇大帝有个大大的御马监。谁人能得到皇帝赏赐的御马,不用说便是无上的荣耀;门前有拴马桩、上马石的,必是官宦之家。诗人算老几?他们或者卑微不值一提,或者不见容于时世,自然不配骑马,即使广有家财,在那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也被视为不够资格。

限于财力。马至尊至贵,价值千金。那么,即使允许普通人骑马,贫穷的诗人也买它不起。驴则不然。驴有许多优点,例如:性温顺,富忍耐力,耐粗食,耐热,抗病力较其他马属动物强,但身价却比马低廉得多。显然,驴对于诗人来说,买得起,易饲养,好驾驭,用途广,真乃物美价廉,是再适合不过的脚力。

再者,是心态使然。诗人因境遇、心态,所乘脚力也往往不同。一般说来,诗人在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春风得意、官运亨通之时,多骑马;饱尝磨难、备受挫折、政治失意、消极退隐之后,爱骑驴。李白应召到玄宗身边任供奉翰林,起初满怀抱负,想有所作为,曾得意地在“天子殿前”挥鞭走马;而他碰壁失意、自请出京之后,则改为骑驴。宋代那位忠心爱国,矢志收复中原、统一邦国的陆游,少年从戎时,“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他从后方赶到前线时,为大志可伸而兴奋,自豪,“马蹄初喜踏梁州”。在战场征伐中,“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晚年隐居家乡,仍壮心不已,甚至睡梦中也念念不忘报国杀敌:“晚年犹思事鞍马”“铁马渡河风破肉”“铁马冰河入梦来”。看来,在陆游得以伸展报国之志或表达积极有为之心时,便以马为侣。而他“细雨骑驴入剑门”时,是奉调从汉中抗敌前线退往后方成都,这对于以身许国,渴望亲自“为国戍轮台”“事鞍马”的陆游来说,绝非心甘情愿,是令他黯然“消魂”的憾事、伤心事。他不得不接受报国无门的命运安排,却不像上前线那样急于赶路,快马加鞭,而是无可奈何地拉上一头驴子,来一番消沉于诗酒的“远游”。“我大概只该当个无所事事的诗人吧!”陆老英雄满腹愤懑、一脸苦楚的神情,何等鲜明、生动!

此外,诗人与驴,也可谓“物以类聚”。古之诗人所以为诗人,情况固然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有的,就是他们心地清高,性情耿介,脾气执拗,不慕荣华富贵,鄙夷奴颜媚骨。无独有偶,在《辞海》“驴”条释文中,还有介绍驴性情的一句话:颇执拗。生活中也常听到形容某人脾气执拗时,讽为“犟驴”。驴执拗、憨直而卑微低贱,马伶俐、乖巧而尊荣富贵,两相比照,何等不公平!这与某些社会现象又何其相似!诗人与驴,不是很有点同病相怜、同气相求的意味吗!以画驴著称的丹青巨匠黄胄,曾在《驴图》中题词:“其形偃蹇,其质戆憨。不要笑脸奴颜,哪能长舌呢喃,引吭笑傲人间。”黄胄老先生借咏驴以抒发心声,看来他与古代诗人心有灵犀,共鸣强劲。

猜你喜欢
脚力骑驴诗人
父子骑驴
“诗人”老爸
大型主题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如何践行“四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试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宣传思想干部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愤怒
父子骑驴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