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题材舞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以舞蹈诗《逆行》为例

2022-10-21 14:26
大众文艺 2022年18期
关键词:舞蹈思政红色

崔 洁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一、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高校大学生尚处于青春期,他们朝气蓬勃,大脑聪慧,求知欲强,生理上已经趋于成熟,但由于还没有独立生活和工作经验,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主观意识和表面现象上,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点等方面都欠成熟。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信息的巨大冲击,外来文化和不良风气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现阶段应采取合理的思想教育方式,来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道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的课程要做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目前来看,各高校正在努力的进行全面的思政教育工作,但还没有形成融会贯通的协同育人局面。原因概括为两点内容,其一,高校的课程思政还没有全面挖掘到学科与课程的专业优势,没有真正深入挖掘到育人的价值且协同性较弱。其二,高校教师的育人工作缺乏系统性要求与统一培训,高校教师的育人能力和育人意识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

红色题材舞蹈作为一种视觉、听觉及动觉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蕴藏了红色文化精神,将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英雄事迹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使受教育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舞台上的红色题材舞蹈作品与自己的直观感受紧密联系在一起,吸纳作品中蕴藏的红色精神和思想内涵,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舞蹈诗《逆行》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播红色基因的号召,运用高级的艺术创作手段,宣扬了爱国主义、人民至上、舍己求人、爱岗敬业、大省情怀等红色思想主题,在对高校大学生带来进行舞蹈艺术熏陶和审美教育的同时,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以此来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

二、以舞战“疫”中的思政观点

舞蹈除了能够愉悦身心,还具有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够反映国家的政治形势和人民的精神态度。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就有了文化与审美的意识,他们在劳作、狩猎和生活中创造了舞蹈,舞蹈也成了原始人民表现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已懂得乐舞具有教化的重要作用,在《论语·泰伯》一书中,孔子及弟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主张将音乐与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入学习中,使礼乐引领人向善,学生们达到礼乐一体,从而更好地推行仁政。在封建社会里,舞蹈被当作一种具有实用性的文化来看待,在政治、祭祀、教化与娱乐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唐代的《破阵乐》就具有强大的歌功颂德意义。在现代社会功能中,舞蹈艺术同样具有宣传教化的作用,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宣传队表演的《丰收舞》,解放战争时期的“翻身秧歌”,新中国成立后的《再见吧,妈妈》都作为红色题材舞蹈作品成为宣传革命精神,人民思政教育而创作的经典之作。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该文化来自中国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中,总体来说由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两方面来构成。在物质形态中,红色文化指一切真实存在过的革命文化。在精神形态中,红色文化指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革命奉献精神。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结合,造就了中国特色的具有革命意义和精神象征的红色文化。红色题材舞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多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的革命历史时期,红色题材舞蹈通过英勇的人物形象、真实的革命事迹来表现崇高的革命理想。在当今社会,红色题材舞蹈以历史的真实性和当代社会人们的情感相结合,在延续爱国主义情怀基础上,以现代的舞蹈创作语言来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

舞蹈具有互动性和传播性等艺术特点。它以身体为艺术载体,以经过提炼、加工和美化了的肢体语言为主要手段来表现细腻、极致的思想感情。当观众走进剧场,坐在一个黑暗并安静的环境中时,观众和演员之间就建立了某种必然的联系,在这种联系的带动下,一场即超然物外又身临其境的奇妙之旅开始了。舞蹈诗《逆行》的舞台运用了360度大型旋转道具,在有限的空间中挖掘出多种时间空间相错元素。这种多层次的时空代入感,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利于人物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让观众与演员之间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使观众自觉地产生了主体意识,情绪思维跟随着演员一起活跃起来。当看到女主人公奔赴战“疫”前线,英勇地与新冠病毒作斗争时,观众们会随着主人公燃起熊熊斗志之火;当男主人公牺牲在战“疫”前线时,观众们不舍的泪水潸然而下;当战“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时,观众们群情激荡,骄傲自豪,仿佛本身就是舞台上的逆行者,为国家,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就是红色题材舞蹈艺术的神奇魅力,它运用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舞蹈语言取代了思政教育的抽象说教形式,使高校大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红色熏陶中,主动而深刻地接受了思政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爱国主义情怀作为舞蹈诗《逆行》的主要精神力量,一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2020年1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了整个湖北省武汉市,直线上升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使得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遍体鳞伤。中国人常说:百事孝为先。在这样一个危险时期,儿女本应以年迈父母的安危为重,但国家有难,忠孝不能两全,舞蹈诗《逆行》的主人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决然签下血书,奔赴湖北武汉战“疫”现场。

当两位老人分别为他们的儿子和儿媳穿上工作服的一刹那,我们感受到了亲情力量的伟大,对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在那一刻涌上心头。纵观我们国家历史,从古至今在每一次和灾害作斗争的情况下,我们从来都是破釜沉舟,砥砺前行,这样空前绝后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

在这场战“疫”行动中,他们不是战士,却冲在战斗的最前锋。他们身为凡人,却有着铁人一般的崇高精神。舞蹈诗《逆行》的舞台上一群身穿风衣的医护人员正在去湖北的征途中砥砺前行,他们在舞台上穿梭,奔跑,行色凝重,脚步匆匆。他们右手高高举起,重重落下,当机立断,签下血书,发誓要为战“疫”行动献上自己的力量。

舞蹈诗《逆行》中的男主角身为基层一线人民警察。在疫情来临之际,他们开启了白加黑,5+2的无休坚守工作。他们身穿警服,手拿温度计,带着最普通的医护口罩,在高速口、市中心排查迎来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在这场来势汹汹的战役中,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筑起铜墙铁壁,在后方开启了保卫战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

脚步匆匆的志愿者,疾驰而来的救援物资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齐心合力将医疗器械、防护用具、粮食蔬菜等捐献物资运送装车,百里相送,喊出最真诚的口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舞蹈诗《逆行》选取了在战“疫”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职业,展示了他们在战“疫”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赞美了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品格。

(三)舍己救人,甘于奉献精神

在舞蹈诗《逆行》中,男主人公最终因夜以继日的超负荷工作,牺牲在战“疫”防护工作前线。在倒下前的最后一秒,他依然手举救护物资,但却再没有机会把它送到受灾人民群众的手中。据公安部统计,全国共有90多名人民警察在此次战“疫”行动中牺牲。他们虽然不是这次战“疫”行动的主角。但却是人民安全健康的主要守护者。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首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赞歌。舞蹈诗《逆行》中女儿在听到爸爸牺牲的噩耗时,她把警帽捧在手心,悲伤在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她的脸上却写着骄傲和不屈。她把警帽高高举起,在心中发誓将来一定要做像爸爸一样的人。

(四)坚守职责,不辱使命理念

舞台上,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现场,女主人公依然在拼尽全力抢救病人。当同事们都在尽力遮掩噩耗时,她心中其实早已知晓。内心的坚韧让她没有停下来悲伤,因为前方还有很多的病人在等待她的救援,于是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是这样的坚韧,像极了竹签下的江姐,烈火中的邱少云,让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把生的希望留给更多的人。

当战“疫”初步告捷的消息回响在湖北大地时,回家的日子也慢慢临近了。当女主人公送走最后一位康复的病人时,武汉解封的消息也悄然而至,她由衷的长舒一口气,心中的悲伤终于化作眼中的热泪潸然流下,她最终用她的不辱使命,告慰了爱人的在天之灵。

(五)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品格

病房中,一群医护工作者站成一横排,他们手握手,脚并脚,像一座铜墙铁壁一样阻挡着病毒的入侵。舞台上一名医生因体力不支跌倒在地,她在战友的帮助下艰难地爬了起来。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只要有一丝力量在,她选择和其他“战士”一样继续奋力前行。

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女孩的头发更是美丽和爱情的象征,作品中舞蹈编导运用了浪漫主义编舞手法,突出刻画了医护工作人员翩翩起舞的身姿和乌黑闪亮的秀发,表现了医护人员内心对于美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然而剪发前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剪发时毅然决然的信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一个个医护人员顶着短发精神抖擞地站在舞台上时,她们在这次战“疫”行动中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也一览无遗地显露在舞台上,对他们的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的赞美之情也有心底油然而生。

五、舞蹈诗《逆行》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创新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

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其涵盖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的亲切感和积极性。其次,高校的思政教育注重书本内容的讲授,导致课堂缺乏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是思政教育生态系统的要求,保持思政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就要求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和作用。思政教育课程虽然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总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渠道。红色题材舞蹈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生态系统的一种艺术形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通识课等各种课程同向同行,减少了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思政教育课堂的抵制情绪,培养高校大学生对思政政治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

舞蹈诗《逆行》作为中国首部战“疫”舞蹈作品,具有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心制作的舞美设计,这种集政治性、艺术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红色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突出了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主体地位,转变了思政教育课程的思维模式,消除了大学生们对于高抽象性、高理论性的思政教育顾虑,激发了高校大学生认识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

(二)丰富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舞台作品符合了时代发展和文化教育的需求,比如芭蕾舞剧《白毛女》、民族舞剧《草原小姐妹》等红色舞蹈作品作为经典的舞台艺术形式,一直都闪烁着璀璨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代表大会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近年来,舞蹈艺术家不断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挖掘和创作以人为本,触动人心,陶冶道德情操的优秀舞蹈作品,例如舞蹈诗《逆行》,它作为中国首部战“疫”题材舞蹈作品,通过对疫情事件的描写,对战“疫”人物形象的刻画,把爱国主义精神、甘于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品格生动地展现出来,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保障。目前该舞蹈作品已经完成了视频录制阶段,并以登陆学习强国APP,成了高校重要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实现了舞蹈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红色题材舞蹈艺术具有美育功能,它能通过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唤醒大学生对美的认知。舞蹈诗《逆行》作为高校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无言的肢体语汇诉说了逆行者的内心情感。舞蹈诗《逆行》中的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作为并驾齐驱、互相渗透的存在,在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过程中,用美化了的肢体语言给观众传达了爱国主义、人民至上、舍己求人、爱岗敬业、大省情怀等思政教育理念,给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成了舞蹈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结语

新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作为精专业的文化知识人群,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思想品德素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兴衰成败。舞蹈诗《逆行》作为红色题材舞蹈,在具有艺术的本体审美价值外,更增加了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功能,使舞蹈诗《逆行》成为集教育价值、艺术价值为一体的红色题材舞蹈作品,为大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猜你喜欢
舞蹈思政红色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在哪里?
舞蹈课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追忆红色浪漫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