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区乡村半闲置农房的民宿改造策略研究

2022-10-25 08:25廖宜莉苏剑鸣
华中建筑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屋主农房保护性

廖宜莉 苏剑鸣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40余年的高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相当数量的乡村房屋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造成了乡村空心化及乡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民宿行业的快速兴起,将原有闲置乡村农房改建为民宿成为一种高效、便捷、可行性高的资源再利用途径。徽州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厚的旅游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建造乡村民宿上具有极大优势。同时,徽州地区的农房又可分为历史保护性建筑、非历史保护性传统民居以及民国以后新建的农房几种不同类型,相较于其他地区有一定的改造特殊性。

自2016年始,有关民宿设计改造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建筑师的关注点,有关文献的发表快速增长。但既往研究中,大多行业相关者都以完全闲置农房作为民宿改造的研究对象,对半闲置农房的定义、现状以及再利用的探讨较为缺乏。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徽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将半闲置农房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黟县南屏村与屏山村半闲置农房的实地调研,探讨半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的通用性改造策略与针对不同类型农房的改造策略。

2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2.1 半闲置农房的概念界定

本文根据屋主对于农房的不同使用状态将乡村闲置农房分为完全闲置农房与半闲置农房。半闲置农房指代的是在乡村聚落中,常年有人居住同时又具备较多可供居住使用的闲置空间的民居[1],该类型农房具有民宿改造及为原有居民创造价值的良好潜质。

2.2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访谈法与归纳总结法,对国内外在半闲置农房改造与民宿设计方面相关的文献与理论进行整理分析,对黟县两个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游客与村民进行问卷与访谈,归纳总结调研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半闲置农房的民宿改造策略。

3 徽州地区半闲置农房现状及民宿改造影响因素

3.1 闲置现状

笔者通过对徽州地区南屏村与屏山村的调研中发现,在南屏村选取的106间农房中,半闲置农房共34间,占比32.08%,屏山村选取的112间农房中,半闲置农房共34间,占比35.71%,比例均较高,表明乡村资源严重浪费。

两个村落中,保护性建筑共11间,占比5.01%,非保护性传统民居共198间,占比90.86%,新建农房共9间,占比4.13%。保护性建筑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改造限制条件较为严苛,非保护性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的改造空间但其改造不应破坏乡村整体环境,而新建农房的改造则应以融入村落风貌为主。三种不同类型的农房具有不同特性,在改造为民宿时须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3.2 半闲置农房的民宿改造影响因素

在徽州地区南屏村与屏山村的实地调研中,笔者分别选取半闲置农房典型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并对游客使用需求与半闲置农房屋主进行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通过以上三方面分析结果总结以下半闲置农房民宿改造的影响因素(表1)。

表1 半闲置农房改造的影响因素

如表1所示,乡村半闲置农房的改造再利用中,半闲置农房的改造存在多种影响因素,整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闲置空间的特征,包含室内外空间分布、使用频率以及竖向空间;②空间功能的现代适应性与丰富性以及环境的改善,包含多样房型的满足,改造后功能的丰富与完善,居住环境与周边环境的提升;③民宿的主题定位与体验性设计;④屋主与游客居住空间的关系;⑤不同家庭成员不同使用时间段使用方式的差异性;⑥保护性建筑改造的特殊性,以及作为景点的保护性建筑的开放性流线设计;⑦改造成本等改造类建筑技术问题。

4 半闲置农房的通用性改造策略

通过以上半闲置农房民宿改造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对半闲置农房进行分类,提出半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的通用性策略与针对保护性建筑与新建农房两类不同类型农房的特殊性改造策略。其中通用性策略适用于所有类型农房,而特殊性改造策略分别针对保护性与非保护性新建闲置农房。

4.1 富有特色的主题定位与乡村旅游体验性设计

主题定位是一间民宿区别于其他间民宿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传统村落的农房在改造为民宿的过程中,首先应进行适合的特色定位,可包含与老宅历史、空间布局相关的主题与体验设计以及与半闲置农房屋主自身爱好、其他产业相关的主题与体验设计[2]。

4.2 功能的适应性重构与空间丰富性设计

(1)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的设计应给予屋主极大的可参与性,满足其对现代生活的需求与改造的意愿,如室内独立卫生间的设置、采光通风的改善等。

对于游客居住空间的设计,首先在房型的设置上,改造后的民宿要满足不同出游人群结构不同层次的需求,合理分配房型比例[3]。可通过对原空间的重构与将原空间进行拓展的方式将单一类型居住空间转换为多类型客房(图1)。

图1 客房改造示意流线分析

在屋主与游客居住空间的关系上,由半闲置农房改造的民宿与全闲置农房改造的民宿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屋主居住,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不少游客希望与屋主有一定互动,屋主也希望与游客多一些互动但不希望打扰到游客。这就要求屋主与游客既有公共交流空间,又能保证各自的私密性。

在民宿整体布局上,屋主活动区域与游客活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四种基本方式:①水平分区式;②以公共交流空间连接式;③垂直分区式;④以室外活动区域连接式(图2)[4]。

图2 屋主与游客活动区域相互关系图

如表2所示,笔者针对不同闲置空间与使用空间组合关系的半闲置农房实例,提出相应的屋主空间与游客空间改造示意。

表2 屋主与游客活动空间相互关系改造示意

(2)公共活动空间

闲置农房改造的民宿公共活动空间既为住客之间的交往活动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屋主与住客提供共享活动场所。其中,保护性建筑的公共活动空间还承担着为村落游客提供开放参展、游玩的功能。

半闲置农房室内公共活动空间一般利用厅堂和偏厅改造而成,为保护老宅历史,厅堂的改造应尽量维持原貌,可利用家具的布置转变空间功能,公共活动空间包含门厅、餐厅、客厅、展厅、休闲娱乐室等。其中不同的平面形制,厅堂的改造方式也不同。例如,一进院落的凹字形平面形制中,一层厅堂常改造为门厅、客厅、餐厅、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集合的空间,二层厅堂改造为起居室、茶室等功能;两进院落的日字形、回字形、“H”形平面形制中,则可利用前厅作为门厅、餐厅、展厅,后厅作为客厅、休闲娱乐室或屋主住客共享空间等功能;二层前后厅都可作为休闲娱乐功能使用,也可作为客房使用。

(3)辅助空间

半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还应增设配套的辅助空间,如前台、餐厨空间、公共卫生间、楼梯间、布草间、储藏室等后勤功能空间。前台一般结合厅堂空间设置,餐厨空间可继续沿用原空间并视民宿规模、使用状态需要进行适应性改造,公共卫生间可利用院落或室内边角处改造,储藏室、布草间则可结合楼梯间与原储物间布置。传统民居现有楼梯位于厅堂隔墙后,空间狭小昏暗,安全性低,并不适用于民宿类人流量较大的建筑也并不满足现代生活的标准。在改造中,原有楼梯可进行象征性保留、拆除或作为辅助楼梯使用,主楼梯置于宽敞明亮处,如天井两侧、厅堂周边、厢房内部,并宜改为双跑楼梯或折跑楼梯,材质采用木结构或钢结构。

(4)闲置空间的改造

闲置空间有低效使用与长期闲置两种类型,其中长期闲置空间因常年无人使用,在改造为民宿空间后空间功能可固定不变,而低效使用空间则因为农房家庭成员逢年过节回乡居住时短时间使用,改造为民宿后空间功能应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具备一定的灵活性[5]。在旅游旺季和家庭成员不在家时,作为客房使用,当旅游淡季或家庭成员回乡时,将客房转变为家庭成员的卧室。这就要求该空间在改造时不仅满足游客使用需求,还应考虑家庭成员的居住习惯。如在客房中适当保留家庭成员物品、家具,既作为民宿陈列物又为回乡的家庭成员提供亲切感、熟悉感。在这类空间的位置选择上,应靠近屋主使用空间设置,以避免在家庭成员回乡居住后与游客活动区域产生交叉干扰。

(5)室外空间

徽州地区半闲置农房几乎都带有天井或庭院,对民宿居住环境舒适性与宜居性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庭院是室外空间改造的重点,其改造方法包括引入自然景观元素与植入人工设施增加室外空间的丰富性与层次性。

徽州村落布局讲究山、水、田三种元素,农房的民宿改造依然可以在庭院中引入这三种元素,如引入植被、山石、水体、树木盆景等自然元素,为民宿创造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在民宿庭院中植入人工设施同样可丰富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如增设休闲座椅、凉亭为游客提供休憩、交流与观景功能,还可采用徽州石雕、木雕、砖雕等元素展现徽州传统村落的特色文化[6]。

4.3 契合村落风貌的外部形态设计

徽州地区村落农房改造在外部形态设计上应当融合村落整体建筑风貌,展现民宿改造中对地域性原则的遵循,不可对村落面貌产生破坏。外部形态设计包括建筑风格、立面细部装饰、入口空间营造以及门窗设计。

其中,入口空间的营造对吸引人流起着重要作用。在徽州村落中,农房布局紧凑,建筑风格统一,入口极为相似,并不容易分辨建筑单体。因此,农房的民宿改造首先需增强入口空间的可识别性,可通过增加标识牌、挂件、绿植等以及改变入口材料起到引导与吸引人流的作用。存在入口庭院的农房还可通过对庭院的打造,提升入口空间的环境品质与可识别性。保护性建筑入口处存在政府部门对文保单位的挂牌,改造为民宿时可加强对挂牌以及保护性建筑简介的体现。

4.4 建筑结构修缮与加固

徽州地区乡村农房结构分为木结构承重、砖墙围护与砖混结构两种类型,其中砖混结构用于新建农房,数量较少。改造中应首先对农房结构进行评估,检测评价其安全性,根据安全与否进行结构的修缮与加固。

木结构承重砖墙围护的农房,应对安全性较低、损坏严重的木构件进行置换,修缮建筑屋顶并对主体结构进行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墙体的加固形式;砖混结构的农房可植入框架结构、钢结构或木结构进行安全加固并修缮损坏墙体。

4.5 新旧融合的材料

皖南地区农房常用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为木材、青石墙与青瓦。木材用于建筑结构、建筑围护以及室内家具、装饰等,青石墙用于围护墙体,青瓦用于屋顶。后两种材料经久耐用,一般损坏程度较小,对部分损坏进行修复即可。而木材易腐烂破损,在改造中可涂刷保护性木油,并通过涂料的处理增强防火防潮性能。

改造为民宿不仅需要保留既有材料,还会使用新材料。一般而言,传统农房新增材料应以木质、玻璃、钢材、涂料等材料最为常见。增添的新材料应符合老宅历史文化特性与民宿业态功能,同时与既有材料形成新旧的融合[7]。

4.6 充分利用村落景观环境与人文习俗,契合村落定位

徽州地区村落具有丰厚的景观资源与特色的人文习俗,其民宿改造应充分结合景观环境、历史人文并促进传统村落人文与景观的发展,达到民宿发展与乡村环境改善、传统乡土文化传播相辅相成的效果。

4.7 改善物理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建筑技术改造

半闲置农房由于物理环境不佳,在改为民宿时应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改造,包括采光通风、隔音降噪、保温隔热、防潮去湿方面的性能优化[8],以为民宿主与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5 不同类型农房的特殊性改造策略

5.1 保护性建筑——原真性保护为主的改造策略

(1)通过家具布置、细部微调转换多种房型

由于保护性建筑改造受限制较多,房型改造限制较大,应在结构、整体布局改动较小的前提下重组住宿功能,如图3所示,通过家具的布置以及建筑细部的微调将原厢房转换为多种类型的客房空间。

图3 南屏村保护性半闲置农房卧室空间平面改造示意图

此外,还可适当结合厢房外部走廊与厅堂做出房型的改变。如利用老宅二层厅堂作为客房使用,户型转变更灵活(图4)。

图4 屏山村保护性半闲置农房二层厅室空间平面改造示意图

(2)门窗设计基本不变,仅修缮

徽州村落保护性建筑的门窗开设比例有着严格的控制。改造为民宿的过程中应当遵守老宅门窗形式,不宜做过大改动,保留窗户位置、大小基本不变,对窗户玻璃以及门窗木框进行改善,整体改造不可对保护性建筑外部形态产生破坏。

(3)建筑结构保护性修缮

保护性建筑一般为木结构承重,砖墙围护。改造中应对建筑结构进行评估,对有损坏的结构进行修缮加固,可采用辅助承重设施与结构进行加固,修复损坏结构构件,但仍应保留原整体结构,对保存良好、安全性较高的结构进行原貌保留或材料的维护。

5.2 新建农房——融入传统村落风貌为主的改造策略

(1)适宜的空间尺度

新建农房在建造时没有固定的形式、尺度,屋主自行决定每个空间的大小,但大多并没有考虑到实际需要,造成了空间尺度与正常需要不匹配。实地调研发现新建农房中部分空间尺度过大。

如图5 所示,原半闲置农房厨房面积3 0 m2,严重超出实际使用需要面积,造成空间的低效利用与浪费。按照《住宅设计规范》[9],通常情况下,厨房适宜面积为10~15m2。为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与品质,改造中将厨房分为厨房与餐厅两部分,既可满足民宿对就餐空间的使用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利用低效使用空间。

图5 新建农房厨房改造示例

(2)外部形态设计与村落建筑风貌的和谐统一

新建农房外部形态一般为两层,二层挑出阳台,门窗洞口都较大,为木框、铁制格栅与玻璃的结合,两端山墙设有马头墙,且外部墙体较“新”,以白色为主,少了青灰色斑驳,与以砖墙围护、少量开窗的传统农房差异较大,对村落整体风貌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改造为民宿时其外部形态设计应以融入村落建筑风貌为主,在门窗设计上契合村落农房门窗设计形式,避免大尺度、大面积地开设洞口,如采用木质、格栅门窗,辅以窗花雕刻;二层阳台与一层阳台下外廊的铺砖、栏杆以及摆件装饰等的设计上,融入传统村落农房的建造因素,如十字形、人字形青砖铺面、木质或石质栏杆,可加以雕刻等。

(3)材料与细部的地域性处理

传统村落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砖材、石材为辅,而新建农房则以砖材、水泥以及白色涂料为主要材料。改造中为使民宿融入村落风貌,应对农房的材料与细部装饰陈列进行地域性处理。如室内客厅地面采用青砖铺地,客房地面采用木地板,空间之间的分隔使用木墙,细部装饰陈列借鉴传统民居做法等。

结语

半闲置农房的民宿改造在不同的角度下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文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包括民宿的主题定位、功能重构、外部形态设计、结构修缮、材料新旧融合、契合村落定位、改善物理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针对不同农房类型的改造策略。徽州地区由于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地理位置,在改造为民宿时具有极大的优势,其半闲置农房的民宿改造应当充分展现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特色、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并创造宜居的环境与空间。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猜你喜欢
屋主农房保护性
四川推出农房设计下乡服务平台
试论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朝阳县地区的推广建议
住建部将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让闲置农房成为“黄金屋”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调查与研究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和推广
爱因斯坦的难题
抗御多种不利因素 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