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渝地区窨子屋空间分布特征及建筑形制分异

2022-10-25 08:27徐怡芳崔浩山王心培王亮亭
华中建筑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屯堡侗族民居

刘 爽 徐怡芳 崔浩山 王心培 王亮亭

窨子屋是湘黔渝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以房屋高大封闭的封火山墙及内部的小天井为特征[1]。“窨”字意为窖藏,窨子屋既可解析为形似地窖的封闭建筑,也可解析为平面方正规整的“印子屋”。窨子屋在不同地域环境、社会文化、民族特性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如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外墙高高竖起,形如堡垒,四面屋顶往内倾斜,平面布局灵活,而镇远古城中的窨子屋,在平坦地段上中轴对称、布局规整,与皖南民居有相似之处[2]。在地域、文化、社会活动等因素构成的复杂自然、社会环境下,窨子屋呈现出对环境的自适应性。

既有对窨子屋的研究,多从特定代表性案例出发,洪江古商城窨子屋由于其形制的独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朱永对洪江古商城传统民居空间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探究[3],廖秋林、沈守云对洪江古商城窨子屋的建筑入口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4],李益辉对洪江古商城窨子屋建筑特征进行了研究[5],卢健松、朱永研究了洪江古商城窨子屋的自适应机制[6],向颖晰、许佳等分析了洪江窨子屋建筑形态中体现的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7]。也有学者将窨子屋与其他建筑形式进行对比研究,如郑善文、刘杰将湘西窨子屋、云南一颗印、徽州民居进行了对比研究[8]。还有学者探索了窨子屋形成的动因,如余翰武、陆琦、伍国正研究了窨子屋的平面类型、地域特征及形成缘由[1]。但对窨子屋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特定案例现有平面格局、形制的描述,对窨子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地域性差异的研究较少。

民居建筑类型并不是静态孤立的,而是在地域、文化、社会生活变迁等的影响下不断演进的结果,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窨子屋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域范围内的窨子屋形制特征,研究其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建筑形制的分异。

1 湘黔渝地区窨子屋空间分布特征

探讨窨子屋这种特定类型民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对现有窨子屋进行田野调查,对其区位进行梳理归纳。但窨子屋分布范围较广,田野调查需要多方参与、经历较长的时间跨度。因此,本研究从地方志、政府系统主编数目、相关学术著作、筛选过的民间记载中搜集窨子屋所处位置及其详细信息,以为今后研究提供初步的参考。

在以上资料、文献中搜集到窨子屋所在村镇、城市样本51个,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器中拾取坐标信息,运用Arcgis软件,将窨子屋地理位置与湘黔渝行政区划及水系分布叠加,可大致得到窨子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图1)。运用Arcgis最邻近距离工具可得出其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图3),运用Arcgis核密度分析工具可得到其具体分布情况(图2)。

图1 窨子屋地理位置分布

图2 窨子屋核密度分析

图3 窨子屋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窨子屋分布的最近邻指数NNI为0.78,且z值为-2.98,p值为0.00286,说明其总体呈现出显著集聚分布的形态。从窨子屋核密度分布图来看,窨子屋主要分布于湘西南、黔东南区域,呈现以沅江、清水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沅江、清水江支流如巫水、 水、渠水等也有所分布,还有少量呈现出散点分布特征。这表明尽管窨子屋在主要水系附近分布较多,但其对主要水系支流以及湘黔渝其他地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湘黔渝地区窨子屋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2.1 水道贸易

通过Arcgis空间连接工具计算窨子屋所在村镇与五级以上的水系中心线距离,统计得出,在搜集的51个具有窨子屋的古村镇或城市样本中,有16个样本距离水系中心线小于500m,占总样本数的31%,23个样本距离水系中心线小于1km,占总样本数的45%,30个样本距离水系中心线距离小于3km,占总样本数的59%,36个样本距离水系中心线距离小于5km,占总样本数的70%(图4)。

图4 窨子屋与水系中心线距离分析

总体来说,在选取的样本中,大部分窨子屋所在村镇、城市的地理位置距离五级以上水系较近。这表明其分布较大地受到了明清时期水路贸易的影响。例如洪江古商城、浦市古镇、茅坪镇等都是依托于主要水系,作为明清时代重要的商品贸易场所而发展起来。

沅水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淮、浙食盐运输渠道。宋代时期,手工业及贸易的兴起使沅水中上游出现了一批贸易集镇,如洪江、浦市等[9];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三门塘、坌处、茅坪、卦治一带成为重要木材的生产、贸易场所[10],木材沿着清水江顺流而下,经由沅水运至北方,为沿岸地区带来了商机。除木材、食盐外,沅水、清水江等流域还进行桐油、茶叶等的贸易,形成了若干重要的贸易节点,这些贸易节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但湘西南、黔东南一带自古代以来统治力量就较为薄弱,唐宋时期实行羁縻政策,元代时实施土司制度,任用世袭土官,让其自理自治,直到清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才真正实现了中央政府对这一带的有效统治[11]。在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权利扩张过程中,爆发了多次战争与起义,统治力量的薄弱也使得当地匪患猖獗。在这种地理条件及社会生活下,商人的财产无法得到保障,民居防御性就变得尤其重要。

窨子屋高大厚实的封火外墙、不开或少开窗户使其具有了较好的防御性,能够较好地保护商人从生产贸易中获取的剩余价值,避免战争、匪患对其造成威胁。因此,窨子屋逐步成为沿江重要的民居建筑类型,甚至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2.2 侗族文化圈

窨子屋在建筑形制上,无论是高大的马头墙,还是以天井组织空间的模式,都更接近于汉族民居。但在一些主要人口为侗族的村寨中,却往往伴随着窨子屋的出现,如高椅村,村寨内2200人中70%的人口为侗族,但村寨内民居建筑却以窨子屋为主、木楼房为辅[12](图5)。民间认为窨子屋是侗族创造的民居建筑形式。本文将窨子屋侗族分布范围对比研究,可验证其真实性与合理性。

图5 高椅村窨子屋

郑文俊、孙明艳根据国家少数民族村寨名录以及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及湘黔桂县志等,研究了湘黔桂地区的侗族村寨空间分布[13]。将其与窨子屋空间分布叠加分析,可得到两者空间分布上的重合与差异:二者的分布区域虽然在清水江区域、新晃、黎平、从江具有一定的重合,但侗族在整体分布上更接近贵州南部边界,窨子屋则呈现出沿水系向北延展的分布形态(图6)。

图6 侗族村寨与窨子屋分布

从文化圈的视角来看,窨子屋的分布范围处于侗族与汉族文化圈的交汇之处。湖南西南、贵州东南一带从古至今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多次交融碰撞的地方,在民间传说中,蚩尤率领的九黎一族在涿鹿之战失败后,一部分族群退出黄河流域向南迁移,与当地土著苗蛮居住在一起。这是第一次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在后来的楚人南渐、秦经略湖南、蜀吴争湘、宋代垦田诏令的颁布、江西移民的力量涌入、清改土归流过程中,中原汉族文化、南蛮文化、荆楚文化不断交融互动[11],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窨子屋正是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下的产物。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其源头更接近侗族文化圈,较有可能是在汉族建筑文化影响下由侗族工匠创造,又随着水道贸易之路传向湖南北部、贵州北部、重庆一带。

2.3 地形因素

窨子屋的高程分布范围在41~844m之间,高程分布范围较广,山地、河谷、丘陵地带均有分布。窨子屋生长于多种地域条件和海拔高度之上,说明其建筑本身对环境具有较高的自适应性,形制不拘一格,平面布局因地制宜,并未严格被儒家文化下的礼仪与秩序约束,所以相比于天井式住宅来说,更能适应不同的地貌特征。

湖南省境内窨子屋所处海拔高度多在100~300m之间,贵州省内窨子屋所处海拔高度多在300~600m之间,这是因为黔东南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地貌,海拔高度平均较高。从贵州东南至湖南西南再到湖南偏中部地带,海拔逐步降低(图7)。

图7 窨子屋高程分布

3 窨子屋建筑平面形制分异

3.1 汉侗文化交融下的窨子屋

黔东南、湘西南一带是汉族文化圈与侗族文化圈的重叠区域,历史上数次汉人南迁、设置军事屯堡、商业贸易等汉族社会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当地土著文化进行着冲击。其民居平面布局形态也逐渐被汉族民居的空间形态所影响。

传统侗族干栏式民居底层架空,为圈养牲畜、堆放杂物的空间,楼梯布置在房屋山墙两侧,二层设置宽廊,形成半室外空间,内部空间以火塘为礼仪性中心,寝卧空间位于火塘间之背后,形成宽廊—火塘间—卧室的空间格局[14]。而传统汉族民居受儒家礼制观念影响,平面布局以厅堂为中心,等级森严、秩序规整。侗族窨子屋的平面布局受汉族民居影响,堂屋取代火塘间成为内部空间的中心,但在堂屋一侧仍保留火塘间,火塘间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是家庭关系的象征[15],火塘原本是做饭、取暖、照明、人际议事、祭祀神灵的场所,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火塘的功能性逐渐被剥离,成为家庭空间中的精神性场所(表1)。

表1 汉侗文化交融下的窨子屋空间特征

3.2 商贸文化下的窨子屋

沅水、清水江、酉水等地区因木材、桐油、茶叶等贸易活动而著名。沿岸因水道贸易繁荣以来的集镇或村庄不在少数。在商贸集镇或村庄中居住的往往是各地来此经商的移民,其中以江西移民为多。因此,在建筑形制上,受到江西天井式民居的影响,仍保持以天井为中心、厅堂位于主轴线上的格局[16]。但与江西天井式民居不同的是,商贸文化下的窨子屋平面布局因地制宜,边界自由,建筑入口位置并不固定。建筑形制正在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平面布局和空间以实用性为准,楼梯靠近门厅布置,内部分割出杂物、仓储空间[17],以便商人存放货物、资产。

商贸文化下的窨子屋,其功能组织呈现出由精神性文化主导向物质性文化主导过渡的趋势。无论是北方传统合院、还是南方天井式民居,无不是在儒家文化、宗族文化、封建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但商贸集镇、村庄中的窨子屋呈现出一种资本主义思想萌芽下的空间形态。人的功能需求取代了精神信仰、等级秩序成为建筑空间的主导因素(表2)。

表2 商贸文化下的窨子屋空间特征

3.3 屯堡文化下的窨子屋

明清时代中央政权为加强对湘黔渝一带的控制,曾在这一地带进行针对少数民族的军事部署,构建了若干军事屯堡,屯堡集居住、军事、防御功能为一体,屯军来自安徽、江西等地[18]。屯堡文化与周围的文化保持着对峙与和谐并存的复杂关系。尽管汉族文化仍不可避免地被其他民族文化渗透、影响,但其仍然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由于其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屯堡文化下的民居与南方天井式民居更为相似,只是根据地形进行必要的拓扑变换,但整体空间秩序仍然是在儒家文化的控制范围之内。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屯堡文化下的民居平面更追求中轴对称[19](表3)。

表3 屯堡文化下的窨子屋空间特征

结语

窨子屋作为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织的产物,主要出现于沅水流域、清水江流域以及它们的支流辰水流域、 水流域、巫水流域等区域。其分布方式较大地受到水道贸易的影响,大部分分布于五级以上水系5km范围内。窨子屋广泛分布于汉文化圈与侗族文化圈的交织过渡区域,呈现出湘黔交界南部沿水道向其他地区发散分布的特征。其海拔高程分布范围较广,可以适应多种地形条件及自然环境。

由于窨子屋地处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处,少数民族文化、商贸文化、屯堡文化等均在此地有所传播与表达。在不同文化主导下,窨子屋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形态。汉侗文化交融下的窨子屋平面布局中火塘间占据较重要的地位。商贸文化下的窨子屋从实用性出发,更加重视建筑空间的物质性功能。屯堡文化下的窨子屋则与南方天井式民居较为相似,呈现出传统汉族民居的特征。窨子屋在多元文化荟萃下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形态。

本文限于调研资料及成本的不足,搜集样本量并不能涵盖现存所有窨子屋样本,所以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初步分析窨子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文化下的窨子屋形制分异,以期能为窨子屋的建筑形态及文化动因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资料来源:

图5:来自http://bbs.lvye.cn/portal. php?mod=view&aid=38279;

表1:根据参考文献[12]、[16]改绘;

表2:根据参考文献[17]、[18]改绘;

表3:根据参考文献[9]、[19]、[20]改绘;

其余图片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屯堡侗族民居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黔中安顺屯堡民居装饰艺术内涵特征与创作手法
民居摄影
贵州屯堡古村落传承发展的价值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屯堡文化汇”引爆乡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