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旨归下的习作单元教学实践
——以三上第五单元教学为例

2022-10-25 01:09蔡静兰陈巧亮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标习作想象

文|蔡静兰 陈巧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与习作单元教学关系最密切的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两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共同核心素养发展的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习作多项相互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整合性。

一、对两个学习任务群的定位

(一)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定位

依据2022 年版课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对这两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表述,我们可以梳理出它们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见表1)。

表1 两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梳理

(二)两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国才老师根据2022 年版课标表述,从主题情境、学习活动、评价关注点三方面梳理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见表2)。这个表格为一线教师把握同一学段学习任务群的主题情境、学习活动和评价关注点的横向联系以及不同学段学习活动、评价关注点的纵向联系提供了帮助。

表2 两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要点梳理

二、两个学习任务群与习作单元内容的关联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习作单元内容的关联梳理

表3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与习作单元内容的关联梳理

三、基于2022 年版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的习作单元教学

现以三下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基于2022 年版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的习作单元教学。

(一)研制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胆想象”,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要点是在三上第三单元“感受童话想象的丰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基础上学习“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体验课文想象的神奇是创编富有想象力故事的前提,创编想象故事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推动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进程。教师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前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

结合2022 年版课标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学习目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与习作单元内容的关联(见表4),本单元学习目标可确定为:

表4

1.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和有趣,丰富审美体验。

2.能与同学交流四篇课文的想象方法,尝试迁移运用,提高审美品位。

3.能合作续写想象故事,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乐于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

4.能运用想象方法大胆想象,创编想象故事,并根据同伴的建议修改补充。

(二)设置、分解习作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大胆想象”,依据表2 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活动要求,本单元学习情境设计为“创办三年____班的‘奇思妙想’专栏”,并在此单元整体学习任务下,安排相互联系、指向单元学习目标的语文实践活动(见表5)。

表5 三下习作单元学习任务与语文实践活动安排

(三)实施习作单元语文实践活动

以学习任务三“上榜‘奇思妙想’专栏”为例。从班级任务情境出发,学生需合作设计班级专栏的版面,讨论入选习作的标准;要想让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达到“奇思妙想”,要主动阅读单元课文和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向作者学习想象方法,提升故事等级;要树立读者意识,主动征求同学的意见,不断修改、丰富所创编的故事……至此,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发了学生对课内外文学作品的自主阅读行为;“创编想象故事”“丰富修改习作”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更是学生为了解决创办班级专栏这一真实生活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1、2 课时创编故事,学习活动可分解为:

1.议一议:结合习作要求和课文,讨论创编想象故事的评价标准。

2.画一画:确定题目和想象方法,用喜欢的方式画主要故事情节。

3.说一说:口头说说最神奇的情节,根据同学提问丰富故事内容。

4.写一写:创编一个完整的想象故事,读后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第3 课时习作修改,学习活动可分解为:

1.议一议:根据习作反馈,发现班级同学创编想象故事的优点和共性问题。

2.添一添:借助习作标准和单元课文片段回顾,补充主人公奇异的经历。

3.评一评:评定同学的故事等级,同意上榜班级专栏或给予继续修改的建议。

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归纳讨论、整理思路。“运用想象方法打开思路”和“没有修改的思路”是本学习任务中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借助“创意单”图画构思、口头交流故事主要情节,借助习作标准和课文片段评价启发想象思维,帮助学生提升故事的想象等级,获得学习成就感。

(四)推进习作课堂评价

1.关注多角度评价。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各单元侧重的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不同学段的习作课堂评价关注点是不同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习作单元学习评价可参照表2 和单元学习目标。例如本单元组织画手指画、合作续编想象故事体验活动时,重点评价学生想象的发散性、独特性和合作的默契等;阅读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时,重点评价学生主动阅读、积极分享的态度,对重要段落的具体感受,对想象方法的提炼等;仿编想象故事和创编想象故事时,重点评价学生创编的积极性、想象方法的运用、故事情节的创意,梳理学生的评价要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习作修改时,重点评价学生运用评价量表评价的积极性、同学建议的合理性、学生自我反思修改的主动性、修改符号的规范性等。

2.落实多元评价主体。

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中组织了自评互评环节:谁的手指画更有创意、哪个小组合作续编的故事最新奇、哪个小组的想象方法概括更恰当、同桌习作有哪些新奇有趣的地方、怎样修改习作、评定习作等级等。评价活动中,学生始终围绕着“大胆想象”阅读、思考、圈画、建议、修改。学生是习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习作学习的引路人。

学习任务二后,我们邀请家长两次评价孩子口头仿编《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故事。通过教师、学生、学习同伴、家长多主体的评价反馈,更全面地把握了学生对本单元实践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创编故事能力的进阶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优化后续的语文实践活动。

3.运用习作评价量表。

习作课堂评价量表要用儿童化的语言描述预期目标的不同进阶水平。创编想象故事前,学生了解习作要求,明确预期目标,打开通向目标的思路;习作修改时,引导学生借助课时评价标准了解现有习作水平,借鉴习作例文、习作片段和同学的建议,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

例如我校课题组杨老师根据合作续写故事时出现的想象情节雷同、不够新奇的问题,研制了“奇妙的想象”课时评价标准(见表6)。这一标准指向单元习作要求,聚焦想象要素,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按SOLO 分类学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理论设计了三层次标准,体现科学性;语言儿童化,设置的等级关照到不同习作水平孩子的心理感受,体现可操作性。

表6 “奇妙的想象”课时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课标习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