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与教学建议

2022-10-25 01:09滕衍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标实用性交流

文|滕衍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那么,什么是学习任务群?“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属于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那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有什么特点?如何结合现行统编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呢?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

2022 年版课标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由此可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包括实用性阅读和实用性交流两个部分。

众所周知,阅读与交流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形式,而实用性,则规定了阅读与交流的实践场域和实践目的。

(一)实用性阅读的内涵

实用性阅读,表明信息的获取与整合目的是为了满足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在实用性阅读视域下,信息获取有倾听、阅读、观察等多种方式,这就告诉我们,实用性阅读不仅在文本中,也在生活中。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实用性阅读,一类是指教材文本的学习,可以指向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也可以是指向被赋予实用功能文本的阅读;另一类是指生活资源的学习,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生活中民俗文化的了解,参观博物馆,等等。实用性阅读要求学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这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比较、梳理、鉴别,并运用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呈现,它强调信息输入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

(二)实用性交流的内涵

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是信息的表达与传递过程。实用性交流,是为了“满足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因此,实用性交流需要明确交际情境(交际目的),关注交流对象,继而“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实用性交流方式多样,可以是口头交流,比如复述、讲故事、演讲、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也可以是基于文体特征的书面叙写,比如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倡议书、调查报告、日记,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进行记录、展示等。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

2022 年版课标“课程内容”的主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主题,同时还有世界优秀文化、科技、自然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分学段划分了学习内容,每个学段按照课程主题安排了3~4 个“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活动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一)2022 年版课标呈现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具体内容

1.实用性(文本)阅读。

2022 年版课标明确了实用性阅读的文本形式,比如,阅读关于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短文,像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还有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以及描写革命家、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等。

2.实用性(文体)交流。

2022 年版课标呈现了多样的口头交流方式,如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故事。还呈现了多种书面交流形式,比如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二)2022 年版课标体现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进阶

2022 年版课标指出,“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随着年段升高,能力层级逐步提高,体现在学习范围逐步扩大,比如阅读短文,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再到社会生活;学习内容逐渐丰富,比如从阅读识字,到参观考察自然、科技、博物馆等;学习方法逐步深入,比如从口头讲述、书面表达,到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故事等。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材编排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丰富而具体,这些内容都具体地分布在现行统编教材中。

比如第二学段:

通过比对学习任务群与现行教材的联系,我们发现:

(一)任务群内容与教材单元内容吻合程度不同

现行教材部分单元的内容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极为吻合。比如,三上第六单元,三下第三、七单元,这些单元课文文体、习作、口语交际内容与任务群中第2 条相符,因此,可以将其归并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另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虽然课文文体多样,但语文要素明确了其功能是以教材为例学习阅读策略,因此,也应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比如三上的“学会预测”等。

但是,也有一些单元,其中的部分内容与任务群内容不完全匹配,比如四上第七单元,课文内容适合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而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信,写信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二)学习任务群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

现行统编教材以双线组元,呈现的是内容单元、线性结构。学习任务群,则是学习单元,是学习活动样态。如果教材内容与任务学习内容吻合,当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行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资源、情境、方法等进行整合。如果教材内容与任务群的内容吻合程度不够,则应该确立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为主,同时,将相关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学习任务群作为辅助。

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

2022 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要“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那么,现行教材如何依据2022 年版课标的理念,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展开教学实践呢?下面以三上第六单元为例,谈一谈这方面的尝试。

(一)研读教材,明确单元归属

首先,我们要认真研读单元教材,从语文要素、文体特征、人文主题等维度,判定本单元的内容倾向于哪一个学习任务群,在这个任务群中同时也会涉及到哪些相关的学习任务群。比如,本单元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叙写大自然的短文”,习作“这儿真美”是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更倾向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材内容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阅读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的收获”。而课文语言生动,会涉及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容。

然后,我们再认真研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研读课程目标中第二学段的要求,并按照教学提示中的有关内容,确立教材、目标与任务群之间的联系。

(二)确定主题,创设情境

2022 年版课标在“教学提示”中呈现了部分学习主题,如,第一、第二学段可以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第三、第四学段可以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这启示我们,要为单元教材的学习确立一个学习主题,并设计一个适切的学习情境。

确立学习主题,需要基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内容,这样能够统领本单元的学习,同时还需要有“我”的参与。因为现行教材呈现的是知识系统,学习任务群是活动内容,“我”是学习任务群的行为主体。基于以上思考,本单元我们可以确立这样的学习主题:秀丽山河,这儿真美。“秀丽山河”,是开阔视野,照应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内容。“这里真美”,是典型聚焦,照应习作内容。那么,整体学习主题情境由谁来发现,谁来赞美?“我”。需要说明的是,设定的主题内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教师有自己的理解,能够涵盖学习任务,体现学习主体即可。

围绕学习主题,我们需要再设计一个任务情境。2022 年版课标指出,可以“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于是,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祖国地域辽阔,风景优美,物产富饶。从南沙到北疆,从东海到西藏,祖国处处美如画。当年,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写下游记;今天,让我们跟着课本去旅行,再夸一夸身边的好风景吧!这样一段热情洋溢的文字,内容上涵盖了学习主题、学习任务,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究与表达的欲望,为接下来展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交流情境,注入了学习动力。

(三)设计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

我们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按照主题情境,这里确定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秀美山河”“课文寻美”和“这儿真美”,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条“识美、赏美、赞美”的主线,联通了课文学习、补充资源和生活资源。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又设计了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见图1)

图1

识美——“秀美山河”环节(1 课时),整体介入。

(1)安排“美景随拍”活动,并用简洁的语言命名。

(2)引导学生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出示中国地图,标注课文景点的位置,感受祖国东西南北不同的景色和物产。

(3)诵读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整体感受祖国的秀美山河。

赏美——“课文寻美”部分(8 课时),逐篇展开。

(1)逐篇教学,认真落实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感知每篇课文的风景之美,体会作者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表达特色。

(2)拓展阅读,梳理整合,发现课文表达的共同之处。

赞美——“这儿真美”部分(3 课时),整体推进。

(1)观察取景,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美景。以“这儿真美”为题,用上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介绍自己的发现,表达自己的赞美。

(2)汇编《无锡真美》图文手册,小组进行展示交流。

这里的学习过程,由整体介入,到逐篇教学,最后回归整体,稳步展开,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感受美景、学习美文,有效地落实了单篇学习与整体梳理的关系。语文实践活动包含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等内容,凸显了学习任务群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实施表现性评价

2022 年版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而言,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评价,可以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设计表现评价量表,考查学生在三个学习任务中的表现,比如活动参与、课堂表现、合作能力等,观察学生有没有做到,进而促进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态;二是考查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能力;三是考查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水平,比如,就习作“这儿真美”设计评价量表(见下表),从观察取景、习作表达效果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以上评价等级表,涉及了本次习作的关键内容——风景选择、段落特征、语言表达、读者意识等方面。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反思的依据。学生观看此表,就能够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还存在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总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指向“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在这里,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学习呈现的是情境任务引领下的语言实践样态。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明白为什么学、为谁学、如何学,进而体会到语文学习对自己的帮助,领悟到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

猜你喜欢
课标实用性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新展览展示技术和手段在规划馆应用的实用性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