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交流平台” 拓宽思维场域
——统编教材“交流平台”的教学取向

2022-10-25 01:09沈玲琴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要素习作

文|沈玲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如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统编教材的“交流平台”栏目便是最佳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它为学生搭建了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将零散的感知整合为一致的认知,将被动的授予变为主动的学习,将粗浅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

一、透析:赋角色化,挖掘内在价值点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每个语文园地都编排了“交流平台”。随着年级的上升,“交流平台”的呈现形式、内容涵盖、功能价值也逐步增多,需要教师深度解读,并根据其所在单元的特点发掘教学价值。

(一)要素聚焦台,对接重难点

从整体内容看,大部分“交流平台”以语文要素为主体,与单元篇章页、阅读课文、课后习题、单元习作等板块一脉相承,是要素的聚焦台,在整合、梳理、总结、提升、辐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理解。如五上第一单元“交流平台”是以学习伙伴的形式,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出发,梳理和总结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办法。它既呼应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又勾连了课后习题,为《落花生》《桂花雨》的重难点突破指明了方向。《落花生》重在领悟作者如何通过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而《桂花雨》重在体会作者如何将自己童年的那份快乐与浓浓的思乡之情蕴含在桂花雨中,继而辐射到《白鹭》《珍珠鸟》和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学习重难点,使语文要素具体化、显性化。

(二)学情问诊处,链接经验值

“交流平台”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既具有独立性——有目标、有任务;又具有整体性——不仅关联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还具有一定的承接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若能关联“交流平台”,号准学生真实学情的脉搏,那么课堂就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如五下第一单元要求“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以学习伙伴交流的形式介绍了四种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关联本单元之前的“交流平台”,梳理出已学过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然后对照本单元的四种方法,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如第二位小伙伴介绍了从对人、事、景、物的描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维感情的方法,这与五上第一单元“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一脉相承。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方法提炼所,焊接能力链

“交流平台”以发现规律式、对话交流式、读写例话式等不同的呈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表达的方法,且具有层级性、递进式的特点,为学生“习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提供了策略支持。

策略单元的重点在于学习和反复运用策略,因此“交流平台”多以对话交流式呈现,意在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加强对话,互相启发。而“交流平台”中提炼的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有提示生活中运用预测之法,有提示一步步训练提问之法,有提示具体的提速之法,也有逐步介绍有目的地阅读之法。可见,“交流平台”以最适恰的呈现形式和方法提示,逐层突破,盘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串起焊接能力之链。

(四)语用点拨站,嫁接延展处

语文学习是一个从课堂到课外的过程,而“交流平台”就是最好的桥梁。它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现象,总结表达之法,进而进行拓展与延伸、实践与运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四上第一单元“交流平台”,三个学习伙伴分别提示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三个角度去想象画面。虽然是针对阅读的方法,但也同样适用于表达。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最后落笔成文时还可以加入优美的词句。

(五)成果展示栏,联结思维网

“交流平台”除了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发现语言规律,培养阅读习惯,还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栏。学生不仅与单元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还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元对话,从而构建三维一体的对话圈,全方位联结思维网。如六上第二单元“交流平台”,先举例《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再小结这样写的好处。以此作为引子,打开学生本次交流的主题“场面描写”。学生或是对话文本,或是联系平时阅读,或是审视自己习作,通过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师生评价等形式创设深度对话的空间。

二、活用:寻契合处,拓宽思维场域圈

“交流平台”栏目的多重教学功能,需要教师整体统筹,多元联系,寻得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契合处,于灵活运用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场域圈。

(一)用在开篇处:任务驱动,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交流平台”,可以用在单元开篇处,结合篇章页,设计任务驱动型主题研学活动,以学习任务贯穿整个单元,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建构。

如五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阅读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交流平台”也聚焦这一要素,分别举了《田忌赛马》和《跳水》这两个例子。如何读懂文本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并将隐性的思维外显化,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大难点。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交流平台”前置,在学生整组预习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如“哪个人物最吸引你,为什么?如果让你来讲这个故事,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在初步感知人物思维和课文精彩片段后,制定研学目标,确定研学主题,设计学习任务。

代言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了解故事内容,关联整合信息,推测思维过程,查阅相关资料,合作创编故事等。这样的主题型学习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也实现了从零散到统整的转变、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二)用在困惑处:前后引联,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交流平台”是阅读方法的提炼所,当学生在阅读课文遇到犹豫或难解处时,就可以智慧介入,同时勾连已学,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六上第六单元的阅读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而“交流平台”则指向怎样读懂古诗词,并不是总结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那么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解决学生的困惑呢?以《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为例: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说明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借助关键句,厘清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入相关联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回顾“关键句”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三上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学习了关键句的不同位置和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三下第四单元“交流平台”不仅强调关键句的不同位置,还介绍了直接提取和提炼关键词概括的两种方法;四下第一单元“交流平台”则提示了抓住不同位置的关键句体会情感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辨析,明确本次的学习要求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提升。如此,本课的难点也就在回顾与交流中自然突破了。

(三)用在构想处:支架导向,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交流平台”还是打通阅读与表达的桥梁,这一功能在习作单元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处在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之后,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板块,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归纳写作知识与表达技巧,为习作搭建支架。

例如,四下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和“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交流平台”则通过三位学习伙伴的交流提示了两种写作的顺序:一是按游览顺序,二是按景物的变化顺序。结合本单元习作,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如下支架:

借助这一表格支架,学生明确了游览顺序就是随着自己浏览地点的转换,所看到的景物也在发生变化。要想让习作更吸引人,还得有重点地介绍几处景物,把它们的特点写出来。

此外,部分“交流平台”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它们在提炼阅读方法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了表达技巧。如六上第四单元“交流平台”以交流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这一问题展开,在探寻答案的同时也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设置曲折的情节,利用环境的烘托等。

(四)用在梳理处:要素强化,实现思维的深刻性

根据“交流平台”的特点,有些可以放在学完整个单元之后,以“交流平台”为基点进行梳理总结,统整单元内容,达到强化的目的。如四上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单元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逐步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交流平台”则以四位学习伙伴从不同角度交流了提问的方法。教师可以依托“交流平台”,设计如下教学: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提问的方法?结合课文具体说一说。

2.小结:(出示“交流平台”中第二位学习伙伴的话)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全面和深入。

3.出示《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二,交流:如何筛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4.小结:对文章理解有帮助的问题和引发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

5.出示第四位学习伙伴的话——“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交流: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在平时阅读中多提问,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交流平台”,或是交流后以学习伙伴的话小结,或是以学习伙伴的话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在这样系统性地回顾交流中,实现思维的深刻性。

(五)用在拓展处:方法实践,推动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能力的提升在于实践,学习方法的习得需要在实践中内化。因此,“交流平台”的学习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特别是设有“快乐读书吧”栏目的单元,可以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知、联想、欣赏、评价、观察、表达。如六下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与篇章页中“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这一要素相对应,总结了评价名著中人物的方法。教师可结合“快乐读书吧”栏目设计“书友分享会”这个总任务,通过四个小任务一一达成:任务一,从“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中选择一本准备阅读;任务二,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人物关系、特点、情节及特色语言;任务三,制作阅读手账,如绘制人物关系图,梳理情节发展线,多元评价人物形象等;任务四,开展书友分享会。以任务群推动阅读与交流,创意表达,实现思维的独创性。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要素习作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交流平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