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域下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转向
——以四上第二单元“学习提问”为例

2022-10-25 01:09文|李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视域习作课文

文|李 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那么,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阅读策略单元将如何转型呢?笔者以四上第二单元为例,谈一谈这方面的教学探索。

一、任务群视域下的策略单元教材解读

四上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整体看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编者紧密围绕“学习提问”这一语文要素来安排的。那么,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如何进行单元教材的解读呢?

(一)从系统的知识结构,走向真实的学习过程

本单元教材呈现了鲜明的逻辑结构,学习提问,逐级提升:首先要大胆提问,边读边问(对部分内容提问),读后再问(对全文提问);接着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内容、写法、启示);然后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在略读课文中自己提问,试着把问题分类,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种顺序呈阶梯式,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环节之间似乎不可替换。同时,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再到“交流平台”,体现的是由学到用的学习路径。

2022 年版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而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发生的,能力是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学习者的视角重新审视教材内容。于是,我们便会发现:学习提问,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中并不像教材呈现的那样,不是零起点的一步一步地进入,一阶一阶地“登台”,而是整体迈进,自主提问,然后教师基于学生的提问现状,借助教材内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步建构提问策略,提升提问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提问的意义,进而能够主动提问、善于提问。

(二)变固定的教材内容,为整合的学习材料

当我们以学习任务群的视角进行教学解读的时候,就要把原本固定的、平面的、静止的教材内容,看成立体的、动态的学习材料。定位为学习材料,我们就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调序、取舍、补充、整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提问,以此作为单元学习的大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提问的综合材料。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原本的课文学习与习作之间缺少联系,作为学习材料后,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便容易整合起来。这样,原本教材的优势可以发挥出来,同时还能够将更为适合学习的材料引进来。

二、任务群视域下的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2022 年版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一)情境性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部分明确指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因此,本单元教学,教师应首先确立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疑则有进。这段话取自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意思是为疑而问,才能学有进步。这与语文要素中“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密切吻合。这样的学习主题,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学会提问对自己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帮助,这样也体现了其“实用性”的特征。在这个学习主题的引领下,设计三个有关联的学习活动——提问知多少、提问有策略、提问助读写,三者形成递进关系,围绕每个学习活动任务,也安排了丰富而细致的学习内容。

这样,师生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一直沉浸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从关于“提问”的提问开始,到具体的学习提问策略,再到提问的自主运用与意义体验,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建构经验,感受意义。

(二)综合性

任务群视域下的教学样态,更注重学习内容、情境、资源、方法的整合。

首先,是学习材料的多维整合。一种形式是教材内外的资源结合。围绕学习提问,教材自然是最重要的学习素材,但是,仅仅四篇课文是不够的,还可以补充合适的资源。第二种形式是语文园地与课文内容的融合。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部分安排了排比句式和设问句的学习,在课文学习中,可以启发学生关注独特的语句形式,从写法的角度进行提问。第三种形式是把课文学习与习作表达关联起来。一方面,学生尝试自主提问、解决问题,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用提问作为支架,比如,从内容的角度来提问:写谁?为什么说妈妈像绵羊?从写法的角度来提问,比如,用什么例子最好?如何写出妈妈的特点?助力自己思考如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写形象。写作之后,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他人的习作进行提问,从内容上、写法上都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修改完善习作。这样,在任务群的视域下,语文要素之间有了联系,能够相互促进,得到落实。

其次,是学习活动的综合运用。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四项语文实践活动需要综合运用。比如,在“提问有策略”活动板块里,就需要将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两个实践活动作为重点,并综合使用。

(三)实践性

任务群视域下的学习,学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经历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提问策略的建构和提问能力的历练。

活动一:提问知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有的提问经验,让学生感知提问就在身边,提问并不陌生。并就“提问”进行提问,初识“提问”这个大概念。初步了解提问应该包括提问的意义、提问的时间、提问的角度、问题的表述、问题的梳理、问题的解决等维度。

活动二:提问有策略。教师先以一篇课文为例,让学生自主提问,然后对照下面的表单梳理分析自己提问的情况,哪些能够做到,哪些是难点。

依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教师将课文菜单式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针对学生提问过程的难点,整体进入,重点突破,指导学生体会如何边读边问、多角度提问、筛选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逐步深度建构提问策略。

活动三:提问助读写。学生阅读略读课文,拓展资料,自主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感受阅读时从不同角度思考,提问对理解课文的帮助。习作时,尝试自己设计问题作为支架,助力自己的习作,在真实的习作过程中,感受提问对习作的帮助。

三、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评价

2022 年版课标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采用过程性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可以采用嵌入的方式,教师先设计评价量表。评价量表中包含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数量、提问的内容、提问的价值、问题的解决等。然后,师生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评价量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另一方面,命题测试也是需要的。教师在命题中要能够针对阅读的文章设计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提问,并解决问题。比如,“好的问题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发现。短文第3 自然段是一处细节描写,请你从多个角度(两个以上)提问,并尝试解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这段话的妙处。”针对学生的问与答,评价时不能学生问了答了就得满分,教师要针对问与答的表现给予等级判定,适当赋分。比如:

上面的等级表可以较为清晰地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问答情况,并给予准确评定。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对提问策略的掌握情况,进而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更好的完善提升。

猜你喜欢
视域习作课文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背课文
习作展示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