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建构区合作行为教师指导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2-10-28 03:08郝梓亦
教育观察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教龄中班建构

郭 迪,罗 欢,郝梓亦,梁 渊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延安市宝塔区第十二幼儿园,陕西延安,716000;3.西安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1)

一、研究背景

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同时从与同伴的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的过程。[1]幼儿合作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掌握合作能力对幼儿的社会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班幼儿大多为4—5岁,其思维仍处于自我中心发展阶段,同时抽象思维也开始逐渐形成,合作行为也会初步显现。[2]中班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对如何与同伴合作有了一定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对他们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团队,提高自我奉献意识,实现身心全面发展。[3-4]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合作行为培养的关键期。建构区是幼儿园重要的活动区域,以搭建活动和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建构为主,对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主要调查某园建构区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并收集教师的指导方式,提出改进教师指导的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西安市某幼儿园中班的30名幼儿(男孩17人,女孩13人)进行合作行为观察,同时应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该班级的三名教师对于合作行为的指导方式,然后使用网络自愿作答问卷方式,调查教师指导合作行为的情况,共计103人(女教师84人,男教师19人)参与回答。

(二)研究方法

首先对选取的中班幼儿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记录,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的合作行为。记录选择建构区的幼儿的性别、参与活动时间的长短、选择合作的次数、合作过程的现状。根据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时间,选取每天下午区域活动时间的前半个小时(一般为15:30—16:00),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教师对建构区幼儿进行合作指导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言语、表情,以及对幼儿合作行为的重视程度。

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选择建构区的幼儿的性别、幼儿合作出现的场景,以及幼儿在建构区的合作行为;第三部分是教师视角下幼儿不愿合作的原因,以及教师对幼儿合作行为的重视程度、培养方式和培养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在建构区的合作现状

在4周的观察中共记录了120次幼儿在建构区的合作行为,整理幼儿在建构区活动的观察记录,发现建构区中男孩比女孩合作行为的发生次数更多,合作的活动时长主要集中在10—20分钟这一区间。总体上幼儿选择合作游戏的次数较少,主要以平行游戏为主,如表1所示。

表1 幼儿的合作行为

通过对幼儿在合作过程中的态度进行梳理发现,有15.0%的幼儿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以友好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合作目标;76.6%的幼儿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以偶尔友好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合作目标;8.4%的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以不友好的方式进行合作。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得出,幼儿在建构区合作的现状主要以偶尔友好的态度进行合作,伴随着少量的不友好合作态度。

(二)教师基本信息及指导幼儿合作情况

从被调查教师的年龄、学历及教龄来看:处于19—24岁阶段的人数是70人,处于25—34岁阶段的人数是30人,处于35—44岁阶段的人数是2人,处于45岁以上阶段的人数是1人;学历为中专的人数是2人,学历为大专的人数是13人,学历为本科的人数是87人,学历为研究生的人数是1人;教龄在1年以下的人数是54人,教龄在1—3年的人数是35人,教龄在4—10年的人数是9人,教龄在10年以上的人数是5人。

在建构区合作时出现问题时,35.8%的幼儿能够自己轻松解决;36.7%的幼儿不会为自己辩解,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解释;27.5%的幼儿需要教师帮助解决。这说明当合作出现问题时,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发现,教师视角下幼儿出现不合作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合作意识不强、性格差异、比较容易情绪化、与人沟通的能力差、习惯差异。其中幼儿自身合作意识不强的占比22.9%,两个合作的幼儿因为性格差异而不能继续合作的占比22.9%,幼儿本身容易情绪化导致不能顺利合作的占比21.2%,沟通能力差占比16.9%,幼儿感觉自己与合作对象的习惯差异而不能合作的占比16.1%。

通过对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的观察与记录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巡查的方式进行指导,少部分的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幼儿的合作现状,给予幼儿合适的引导。教师引导时的言语表情通常是积极向上的微笑或是带着疑问的表情,但同时也存在教师对幼儿合作行为置之不理的现象。

为了解不同教龄的教师对于幼儿合作行为培养重视程度的差异情况,本研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龄时间长的教师比教龄时间短的教师更重视,F=28.804,p=0.00<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将是否在中班任职过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幼儿合作行为的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中班任职过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幼儿合作行为情况频率显著高于没有在中班任职过的教师,t=-6.246,p=0.00<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被调查的教师反馈,在建构区活动中男孩与女孩相互合作的概率大约为44.0%,男孩与男孩合作的概率大约为38.0%,女孩与女孩合作的概率大约为21.0%,说明在建构区活动中异性之间进行合作的概率比同性之间更高。

四、讨论与分析

(一)幼儿在建构区合作行为较少的原因

教师视角下幼儿不合作或合作行为较少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幼儿性格还不稳定,容易情绪化;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差;幼儿与其合作对象的习惯存在差异。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幼儿有和他人合作的想法,却因为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导致没有合作成功。有的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很强,在进行建构区活动时,会积极主动地邀请别人一起合作或者主动加入其他的幼儿合作团队。但有的幼儿没有掌握合作技能,在进行建构区活动时,在别人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行合作;有的幼儿则是因为不会合作,就放弃与他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达成合作。

性格和情绪对幼儿合作行为会有一定影响,在合作过程中,性格开朗的幼儿与同伴合作起来会较容易,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则很少与他人合作,在建构区活动中,那些口语表达少、沉默的幼儿通常都是一个人玩游戏。[6]情绪对幼儿合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幼儿某天被教师或者家长训斥了,他们就会变得消极,也不愿意和他人合作,但如果家长或教师夸奖了幼儿,幼儿会变得积极,会更加主动地合作。

(二)教师指导情况及分析

通过梳理教师在幼儿合作时的指导现状,可发现以下几点。第一,在幼儿合作过程中,大多数被观察的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会给予帮助与指导。但是,教师较少会积极主动地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之间合作的现状。第二,教师会向幼儿传递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语言,在指导幼儿合作时,教师的言语表情最多见的是积极向上的微笑,其次是带着疑问的表情。第三,在建构区活动时间段内,大部分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合作是比较重视的,但也存在不重视或置之不理的情况,常见的原因为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导致教师注意力被分散。第四,教龄时间越长的教师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越重视。第五,在中班任职过的教师较未在中班任职过的教师来说,与家长沟通幼儿合作行为的频率会更高。

幼儿与同伴合作,能够提升其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促进其人际关系发展。但是在观察中发现,教师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并没有认真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只是简单地维持纪律,让幼儿安静游戏。一般情况下,只要幼儿不发生安全问题、矛盾、冲突,教师就不会对幼儿进行过多观察。但是,幼儿合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幼儿合作行为上应给予更多的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五、改进教师指导的策略

第一,增加教师间关于指导幼儿合作的交流活动。幼儿园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思想观念、培养合作行为的方法等方面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经验,从而改变部分教师以往对于幼儿合作观念的错误看法,加深教师对合作意识以及幼儿合作行为的重视。同时可以组织老教师开展对新教师的帮扶活动,丰富新教师在建构区指导活动的经验,从而提升新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在建构区合作行为的能力。具体的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观摩学习,即新教师观摩优秀示范园中有经验的教师所组织的建构活动。

第二,培养教师基于幼儿差异开展指导的意识。幼儿在性别、性格、沟通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特点,才能使幼儿更好地进行合作。因此,教师应基于幼儿差异开展合作指导,例如,在以“搭建小小超市”为主题开展的建构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的不同合理分配任务。教师可以引导男孩搭建整个超市框架,引导女孩装饰超市的具体细节。通过这些具体的建构活动,幼儿可以切实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合作意识。

第三,提高教师对合作中幼儿的关注度。教师在观察幼儿合作行为时,应该适时地介入幼儿的合作,同时巧妙地运用教师言语策略与表情管理来加强师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还应注意做好区域活动后及时的评价,在区域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同伴的优点,帮助幼儿总结合作的方法,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后有更多收获。

第四,鼓励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受幼儿园环境和教师指导的影响,同时与家庭环境和家长行为息息相关。教师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的情况,提升家长对幼儿合作行为的重视,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六、研究结论

幼儿合作行为对其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合作行为的产生对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幼儿社会能力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升建构区幼儿合作行为的质量,能够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教师作为幼儿合作行为产生与发现的重要他人,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责任。本研究通过对中班幼儿和教师的调研发现,幼儿不能顺利进行合作的原因依次为合作意识不够强、性格差异和情绪不佳等因素,同时约三分之一的幼儿需要教师的指导。从教时间长,任职过中班的教师更重视培养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因此,本研究提出教师需要更新观念,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龄中班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