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入学准备研究十年的可视化分析:热点与展望

2022-10-28 03:06岳钰媚马宝林张学欣
教育观察 2022年27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

岳钰媚,马宝林,张学欣

(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入学准备是指为3—6岁儿童即将步入学校教育而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儿童学习上的准备和学校的准备。[1]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响应了将入学准备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的呼声。幼儿园与小学应着力推进双向衔接,为幼儿入学准备搭建桥梁,助力幼儿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一年级。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这些都推动了幼儿入学准备问题的研究持续升温。近年来,很多研究者为探索如何推进幼儿入学准备做了大量理论兼实践的研究。但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化兼可视化文献梳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对我国近十年来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深层剖析,发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以“幼儿”+“入学准备”为主题词,将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通过高级检索的路径共搜到2012年6月到2022年6月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相关文献554篇,包含学术期刊及硕博论文。通过逐一筛选,剔除不相关论文和会议文献等,最后保留有效文献534篇,将这些文献以Refworks题录格式导出,作为文献计量分析的初始数据。

(二)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是一种以某类知识域为研究对象,显现研究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图像,展现了知识群间结构、交叉、互动、演化等隐含的复杂关系。[2]本研究采用陈超美基于JAVA平台研发的CiteSpace5.8.R3绘制知识图谱,旨在从量的维度探析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并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当下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三)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

运用CiteSpace对年度趋势、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导出的Refworks格式文件分别重命名为download_01与download_02,建立project、data、input和output四个子文件夹,并将文件download_01与download_02复制到input中,最后将数据导入CiteSpace。

二、研究结果

(一)发表年度趋势分析

从发文量时间分布(图1)来看,我国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发展趋势为:2012—2016年,除2014年下降外,研究呈缓慢上升趋势;2018后相关研究迅速增多,2019年达到顶峰后,相关研究呈下降趋势。

图1 发文量时间分布

(二)代表作者分析

在CiteSpace中选择Author为分析单元,运行后得到作者知识图谱(图2),主要通过作者结点反映作者出现的频次。由图2可知,王红岩处于图谱中心位置,形成了重要的研究影响力。潘月娟、史瑾、索长清、王艳等学者也是幼儿入学准备的主要研究者。刘焱等作者还构建出了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图2 作者知识图谱

(三)发文机构分析

统计后发现,发文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6所,如表1所示,其中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的发文数量最多,为13篇;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次之,为8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发文量均为3篇。这些研究机构主要是师范院校,只有一所机构为幼儿园。这反映出我国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机构还比较单一,一线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直接接触者更应重视学术研究,进行更多有关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

表1 发文机构来源分布

(四)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思想高度凝练的体现,本研究以关键词为节点,在CiteSpace中设置Threshold为12,Font size为15,Node size为200,经过运行整理后得到关键词知识图谱(图3)。节点的大小与节点出现的频次呈正相关[3],因此,若圆形的节点越大表明其对应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4],说明该关键词是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热点之一,也反映了一篇文章中最核心的主题信息。

图3 关键词知识图谱

此外,关键词词频表现了该词对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度,经过整理可以得到关键词词频及中心度情况(表2)。幼儿入学准备研究关键词的中心度能直观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对把握幼儿入学准备领域研究前沿动态及问题现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心度越强代表在知识图谱中占有越强的中心地位,更易形成关键节点。由表2可知,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有“幼小衔接”“入学准备”“学前教育”“学习品质”,这些关键词也是关键词知识图谱(图3)中的关键节点。

表2 关键词词频及中心度

(五)聚类分析

使用CiteSpace对文献进行Control Panel中Timeline view聚合分析可得出关键词聚类图(图4)。

1.纵向分析:从聚类结果来看

由图4可知,关键词聚类有#0幼小衔接、#1入学准备、#2学前教育、#3学习品质、#4幼儿园、#5大班幼儿、#6入学适应、#7对策。

聚类#0幼小衔接是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最大类,也是当前入学准备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构筑教育合力、儿童入学实践探索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幼小衔接概念界定、对策探究、相关指导要点。

聚类#1入学准备是入学准备研究的第二大类,包括流动儿童父母参与的研究、流动儿童入学准备、家庭入学准备、国际环境下的入学准备比较等。本聚类全面考虑了幼儿入学准备的社会经验准备、小学经验准备等。

聚类#2学前教育是入学准备研究的第三大类,研究集中在儿童发展启示、前沿热点、发展趋势、合作共育。这一类研究比较关注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化背景下幼儿的入学准备。

图4 关键词聚类图

聚类#3学习品质是入学准备研究的第四大类,包括幼儿发展特点、幼儿人际关系、学习倾向、家园合作有效策略等。其中,有效策略中的关键节点是家园共育,家园共育与促进幼儿入学准备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大班幼儿。

聚类#4幼儿园是入学准备研究的第五大类,包括幼儿的亲身体验、生活教育、儿童观、专注性等。其中,有效策略中的关键节点是幼儿早期协同教育,其关系到幼儿学习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聚类#5大班幼儿是入学准备研究的第六大类,研究包含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环境、主题课程、主题环境、劳动教育。本聚类彰显了促进大班幼儿科学入学准备内容的多元性。

聚类#6入学适应是入学准备研究的第七大类,包括幼儿教育、大班数学、学习节奏、幼儿思维、时间观念。本聚类凸显了幼儿在入学适应下的准备及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

聚类#7对策是入学准备研究的第八大类,研究集中在小学新生、学习适应、学校适应、学习兴趣、双向衔接。现有研究强调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应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体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横向分析:从横向时间来看

从横向数据来看,如图4所示,该图谱反映了我国入学准备研究关键词迁移的过程。2012年起,图中关键词主要为“家园共育”“幼儿园”“大班幼儿”等,体现出幼儿入学准备领域研究多关注入学准备的理论及场域。2016—2019年关键词多为“双向衔接”“情绪发展”“儿童立场”等,体现出该领域研究逐渐关注幼儿发展特点,更加重视从儿童本位的视角做好入学准备。2019年至今,出现“亲职教育”“核心素养”“三方合作”等词,体现出此领域不仅注重家园共育,还强调家、园和社区三方的协同共育,另外也关注幼儿多方面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将幼儿入学准备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

2012—2016年是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上升阶段,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增多,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增多。研究者对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准备上,提出通过推进家园合作的方式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合理促进幼小衔接工作。从这一时期相关研究中“小学化”“幼儿学习”“学前班”等词不断出现可以看出[5], 这一时期的研究倾向于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及幼儿园的准备,研究小学为幼儿进行入学准备的研究不多,忽视了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协同进行幼小衔接的研究。

2016—2019年是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夯实阶段,由图4可知,高频词汇与不同聚类连线的密度呈减少趋势,但新关键词与旧关键词有继承性,表现出研究者对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更加细化和多元化。其中,出现“品质培养”“师幼关系”“儿童观”等关键词,逐渐以儿童的视角将研究范式运用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6],表现出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幼儿作为“独立人”的存在以及对学前教育质量及幼小衔接的关注,强调入学准备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作用。

2019年至今是幼儿入学准备研究的全面深化阶段,出现了“共同成长”“多方合作”“主题活动”等关键词。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都为保障幼儿顺利入学做出了努力。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发展,国家逐渐发现入学准备不仅是幼儿园单方的职责,家长与小学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让科学入学准备深入人心。

三、研究趋势及展望

(一)研究趋势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的引文突现功能获取突现关键词,突现关键词表示研究的时间段中被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也是这一时段内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预测今后研究方向,本研究共获取“学习品质”这一个突现关键词,该关键词开始于2020年,并持续至今,其强度为3.08(图5)。

图5 突现关键词

这说明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以幼儿的学习品质为今后主要研究方向,从而引领幼儿入学准备研究从关注幼儿学到多少知识转向关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7]学习品质是决定幼儿学习质量的一种综合心理倾向表现,对幼儿入学准备后的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8]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研究者不断对幼儿学习品质进行深度探索,从培养幼儿内在学习品质到高质量地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帮助幼儿未来学习与发展。因此,未来幼儿入学准备相关研究会结合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内容,有研究者会站在幼儿的角度,联系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探讨幼儿入学准备问题。

(二)研究展望

1.研究主体:汇聚多方力量,形成研究共同体

近十年,我国幼儿入学准备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当前研究机构与幼儿园及小学间以及研究机构之间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凝聚的核心力量,共同规划促进幼儿入学准备的策略比较欠缺。

第一,研究机构与幼儿园及小学合作。研究机构与幼儿园及小学充分沟通合作,可以让研究成果更具操作性。研究机构、幼儿园和小学可形成教育研究共同体,拓宽幼儿入学准备的广度,调动当地社会组织参与相关活动,让研究成果呈现方式更多元化。[1]

第二,幼儿园与小学合作。为促进幼儿入学准备高质量发展,幼儿园与小学要做好衔接沟通,在“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上达成一致。小学要树立好衔接意识,将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作为幼儿入学准备适应教育的首要抓手,把握幼儿入学准备衔接的契机。在未来,相关研究也要重视小学在幼儿入学准备中的作用,推进“幼小衔接”向“小幼衔接”转变,推进双向衔接工作有效进行。[9]

2.研究视角:探究多元视角,加深研究深度

第一,拓展跨学科研究视角。相关研究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握幼儿入学准备的心理状态与内心需求等;可基于经济学,从“成本”和“利益”的角度考察幼儿入学准备涉及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让各主体全方位地为提升幼儿入学准备质量保驾护航;可基于现象学,从“教学环境”“教学体验”等视角捕捉幼儿入学准备的需求[10]。

第二,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例如,相关研究可运用绘画测试法评估幼儿入学准备的内心感受,运用田野调查法挖掘幼儿入学适应的状态。未来,对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应注重多领域视角、跨学科融合的方式,以拓宽入学准备研究的广度。

3.研究范式:思辨转向实证,创新研究范式

厘清入学准备对幼儿的价值,促进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合,重心从以思辨为主向以实证为主进行转变,对幼儿入学准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在明确幼儿入学准备相关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相关研究要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超越理论概念上的争论,着力创新研究范式,将幼儿入学准备研究中的争论之处和实际问题在实践中验证并解决。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国内酒店品牌管理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专家知识图谱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