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K—C协同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以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为例

2022-10-28 03:06王奶珍闫建丽王莲莲
教育观察 2022年27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协同思政

王奶珍,闫建丽,王莲莲

(1.吕梁学院教育系,山西离石,033001;2.汾阳市教育局,山西汾阳,032200;3.兴县教育科技局,山西吕梁,035300)

一、问题提出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反映了协同培养在新时期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1]“协同育人、互联网+教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词,极大地拓宽了育人思路和实现路径。幼儿教师教育同样面临改革的机遇和挑战,急需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全方位育人。

然而,研究者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存在诸多困境。理论教学方面,内容体量庞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学习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仍然存在。实践教学方面,实践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真实幼儿园教学场景的机会较少,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差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探索夯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塑价值的课程教学模式非常必要,也成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目标。如何在协同培养的机制下将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幼儿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真正实现让“学生忙起来,效果实起来”,切实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是实现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关键。

本研究以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为例,紧密围绕应用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构建U—K—C协同培养模式;借助混合式教学策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自主与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服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促进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教育振兴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痛点分析

改革创新的基点是发现问题,本研究对准教师教育振兴的文件精神,深入分析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教学多年来留下的顽疾,直指痛点,着力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内容体量庞大、资源庞杂、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1.解决传统理论内容体量庞大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体系全面为目标导向,教学内容追求面面俱到,课堂内容庞杂,不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培养目标。随着线上教学资源逐步丰富和学生学习时空灵活的特点逐渐显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应精简课堂教学内容,抓住学习重难点开展“金课”。

2.解决网络资源庞杂、学生选择困难的问题

虽然目前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灵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但由于网络资源过于庞杂,同样的课程由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显现出不同的内容体系和知识逻辑,学生面对如此庞杂的网络内容常常束手无策,急需教师给予指引和帮助筛选。

3.解决自主学习管理评价不到位的问题

以往的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存在重任务布置、轻过程管理和评价,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学生课下在线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不能有效衔接。如何科学设计自主学习环节的管理和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实践教学方式单一、资源匮乏、合作效果不佳

1.解决校外资源匮乏、幼儿园合作资源较少的问题

实践教学需要充裕的实践场所资源。由于高校学生人数较多而幼儿园容纳人数有限等问题,实践教学环节一直存在资源不足、实践不能充分展开的问题,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解决高校、幼儿园、社区合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由于实践教学设计不充分,高校未与幼儿园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较为“随意”,多个环节的实践均是临时联系与沟通,双方未对实践做细节的安排设计,导致实践效果流于形式,学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3.解决游戏项目实践过程评价随意、流于形式的问题

游戏实践环节的评价是一个难点,由于评价主体多元,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对标准的解读不一、评价较为随机、评价方式以点评为主等原因,实践环节的评价往往呈现出“乱、浅”的状态。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点。

三、U—K—C协同的项目式混合教学创新模式构建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学者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研究者所在高校与幼儿园、社区合作的经验,深入剖析“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中的项目任务和可用资源,联动高校、幼儿园、社区力量,针对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特点以及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建构了基于U—K—C协同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模式。

协同是多种信息资源、个人或组织协调共同目标的过程和能力。[2]本研究中的U—K—C协同是指大学主导下的大学(university)、幼儿园(kindergarten)、社区(community)的动态合作,是三方在协调各自资源的基础上协同一致,为提高准幼儿教师的游戏素养而采取的教育支持和指导行为。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教学方式和以E-learning为主的线上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本研究中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是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围绕五个游戏项目,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以E-learning为主的线上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基于U—K—C协同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自主与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服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下面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思政方面论述该模式。

(一)优化课程目标:“四强”好幼儿教师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的核心。本课程着力为幼儿园培养关爱幼儿、擅长游戏活动、乐于奉献的优秀幼儿教师,确立了课程教学总目标——“四强”好幼儿教师,具体从知识、能力和思维与价值三个维度构建了三维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结合学校地方型、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学前教育专业“四有”好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确立了“四强”好幼儿教师的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和思维与价值三方面。知识方面强调游戏观、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积淀;能力方面突出学生游戏实践能力;思维与价值方面强调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乐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理论+实践”融合课程内容体系

为解决传统教学理论内容面面俱到、重难点不突出、内容体量庞大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课程组充分分析学生学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重点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终极目标,构建了以理论内容为基础、重视实践、层次清晰、互相融合的内容体系。理论部分主要分析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依据及教育支持,旨在形成学生对游戏的科学认识、涵养学生游戏精神、夯实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知识,为实践开展奠定基础。实践部分是课程的重点,以项目为依托,按照“校内—幼儿园—社区”层层深入的方式开展实践,重在培养学生设计、组织、指导幼儿园游戏的能力和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如图2所示。

幼儿园游戏指导以模块化的方式整合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章节模式和面面俱到的内容体系,以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抓手,打造“金课”内容,形成课程模块。以模块一为例,将“游戏”“幼儿游戏”“幼儿园游戏”的概念和特征讲解作为基本知识点,使学生通过递进式学习内容形成科学的幼儿园游戏观,为游戏设计、组织和指导环节奠定基础。

图1 幼儿园游戏指导目标建设图

图2 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内容体系图

(三)组织实施方式:“混合式+U—K—C”协同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展现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4]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为有效协同多方力量,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依托高校网络学习平台、课堂阵地,借助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注重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齐抓、校内/校外合作,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并重,形成了混合协同式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

图3 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组织实施方式图

1.打造理论“金课”

教学组织形式上强调混合式翻转课堂,注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及时测评。以“小步子”教学的思路层层递进,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基本知识,深入分析测评结果,掌握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利用翻转课堂开展“金课”。教学方法上注重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在课前线上基础知识学习和测评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充分收集案例展开讲解分析,使学生结合实际掌握知识,针对学习的争议点和可发散拓展的知识抛出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培养辩证思维、创新精神。通过“金课”设计精准施策,向课堂要效率,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辩证的学习方法。

2.实践部分强调多元协同

一是着力扩大合作资源,不仅将公立幼儿园纳入实践基地建设,而且拓展优质民办园开展合作,同时与大型社区达成合作,将课内实践充分拓展到课外校外,多渠道建设实践资源。二是深入幼儿园、服务社区、拓展深化。依托五大项目,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幼儿园组织各类游戏活动,借助幼儿园师资力量进行指导和评价,重点培养学生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社区公益活动、综合艺术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

(四)多元多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多元混合式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5]为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重高校教师轻实践导师、重环节轻实质的问题,本课程构建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课程评价体系。[6]课程围绕基本理论并依托五个项目实践任务,开展多维立体评价模式。重点评价学生游戏理论掌握程度,游戏设计与组织等能力,以及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心和乐业精神等,如图4所示。本课程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多元主体、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达成保驾护航。

图4 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多元多主体评价体系图

(五)系统全面的课程思政渗透

作为幼儿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采用系统设计的思路,将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模块、思政模块、思政元素整合起来考虑,立足课程内容和思政目标两大逻辑体系,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好幼儿教师为主线,从教育理想、职业操守、教育情怀与底蕴和教育道德四个模块出发,构建思政融入逻辑,形成了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体系。深入分析课程内容隐含的思政意蕴,建立思政模块与课程内容模块强弱关系系统(实线表示强关系,虚线表示弱关系)。进一步挖掘出33个课程思政元素,切实将思政目标以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融合在每堂课、每次活动和师生互动中。突出师德师风教育,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思政系统设计图

本课程在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合上既注重内容细节的挖掘,使思政目标能真正落地,又强调各部分的协调统一,实现课程思政元素的体系化融入,将课程思政浸润在日常教学中,达到润生无声的思政效果。

四、教学创新成果及推广价值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为本校本专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服务当地幼儿园、社区,多方实现共赢,还可以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教育教学体系全面建成

经过几年的课程实践,基于U—K—C协同的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项目式混合教学模式已逐渐成熟,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得以形成,理论实践交融促进的学习模式得以确立,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同共促的教学形式趋于成熟,三全育人的教育追求得以肯定,注重本土和奉献的价值追求得以重塑,形成了包括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思政建设体系、线上资源等体系化教学资源,建设了稳定且良性互动的合作共同体,在合作制度、合作方式等方面形成完备方案,期望能在其他院校进行推广和应用。

(二)学生、教师、幼儿园、社区等多方主体实现共赢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游戏理论成绩普遍提高,幼儿园实习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游戏设计与组织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本课程被成功认定为省级精品共享课程,两位主讲教师被评为教学标兵等,教学成果显著。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课程组成功获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5项,参编教材一部,发表教改论文数篇。高校与幼儿园协同共赢,促进幼儿园教师游戏理念更新、游戏组织和指导能力提升,受到幼儿园一致好评。公益活动使当地社区儿童和家庭接受了先进的理念和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使其受益颇多。

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紧扣《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精神,以培养“四强”好幼儿教师为使命,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混合式“金课”,深化U—K—C协同,全实践提素养,形成多主体协同的实践模式。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协同思政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