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创新策略

2022-10-31 05:21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英语教学英语

席 伟

(涡阳县第三中学 安徽亳州 233600)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国家对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高度重视,先后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材〔2021〕1号)等多部文件。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英语对学生思想政治、文化自信的影响同样重要。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英语课程中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重要且可行的。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获得,也是文化的交流与互鉴。英语学习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的过程,如果学生只学习英美国家文化概况,而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就会产生“反作用”,即学生崇尚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文化知之甚少,这不符合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也不符合“四个自信”的要求。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创新融入中华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主动传播中华文化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鉴于此,本文按照《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全面阐释高中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的使命。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的意义

高中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输入、文化自信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有利于增进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提升其影响力,同时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趣味性。

(一)增强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和鉴赏,提升文化辨别能力,从而更加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国际化和信息高度融合的现代社会,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碰撞将产生多元化的思想观念,高中学生难以作出正确判断,一旦对西方文化鉴别有误,将会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陆续提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知识,可加强学生对这些倡议的认识,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基。

(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提高全球影响力

近现代以来,西方国家科技迅速发展,利用语言上的优势向世界传播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冲击中华文化。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语言中介,在英语学习中传播中华文化,正当其时。随着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向世界宣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西方国家互学互鉴非常必要。“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与动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中华文化能够收到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双丰收”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主动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三)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趣味性

按照《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必将采取丰富生动的教学模式,引进多样的中华文化学习方式,使得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主动去了解中西文化概况和特点,自然增强高中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效果也将更显著。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教学,更应肩负文化传播与文化自信培养的使命。但从实际来看,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以及文化自信培养的实践略显滞后,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学校和教师对文化自信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重视中华文化的融入,但迫于升学压力,部分学校仍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以语言教学为主,看重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侧重语法、口语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未能与时俱进,没有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方面下功夫。英语教师自身的中华文化知识储备不够,不知如何向学生讲述中华文化,自身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些英语教师认为学生能够流利地讲英语、掌握英语语法、考试考出好成绩便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氛围不浓,这样学生便不能很好地在进行英语学习的同时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学生对中华文化掌握不牢,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不足

目前来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掌握程度远低于对西方文化的掌握程度,他们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因自我鉴别能力弱,容易产生“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错误认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对高分的追求依然是第一要务,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完成学业,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不利于在学生群体中有效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和文化自信的培养。

三、培养文化自信的创新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创新策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增加实践教学,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立“家校—师生”互动模式,协同培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全员参与的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以及文化自信的培养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实现“家校—师生”互动。学校方面,可在校园和教室内张贴中英双语的中华文化宣传标语,营造中华文化氛围,为英语教师举办“英语角”等活动提供支持与便利。教师与家长方面,英语教师要备好中华文化概况的基础课,在英语教学中巧妙融入中华文化知识,定期与家长沟通,向家长通报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文化知识学习情况,请家长在家中做好监督工作。“片面强调语言知识教学看似高效,其实只是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单一化和机械化,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下降”,教师不再仅强调英语语言的教学,而是把中华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中华文化的灌输,向主动了解、学习中华文化转变,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树立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家校—师生”互动模式中,教师扮演“中间人”角色,是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关键。在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中传播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英语教师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求其有牢靠的中华文化基础和自觉的文化传输意识。

(二)夯实中华文化基础,将“英语小课堂”变为“文化大课堂”

英语教师转变角色,丰富英语教学课堂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是文化自信培养的要点。教师应将“英语小课堂”转变为“文化大课堂”,既让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得到增长、提升,又让学生对中西文化有深入了解,进行理性的鉴赏。

在具体英语教学中,注重英美国家传统节日、习俗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异同比较,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认可中华传统文化,增进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在讲解涉及历史、对外关系的英语文章时,增加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讲解,以及对英美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增进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根据文本中的文化知识及其深层次的意义来设计教学活动”,使“英语小课堂”向“文化大课堂”转变,增进学生对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三)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融入—内化—传播”。文化自信的培养不仅在英语课堂内,教室外的文化遗产和古迹也是很好的资源。要引导学生把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到的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利用既有条件向身边的外国人宣介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国际演讲比赛,增进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交流。注重学生中华文化传播意识的培养,引导其熟练用英语介绍京剧、文学、武术、美食等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注重实地研学,就地取材,参观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文化研讨会。如本地高中可鼓励学生在学习Cultural Heritage、History and Traditions等课文后到天静宫研学,教师用英语介绍中国道家文化和老子思想,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英语教学英语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