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2-10-31 05:21汪应芝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6期
关键词:延时双减作业

汪应芝

(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六安 231300)

一、“双减”背景下探索小学教育新路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重要性

1.国家政策的指导

《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回应社会关切,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积极影响。《意见》的出台开启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意味着义务阶段教育内涵在转变,旨在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素质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2.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以贯之的。教育部在2000年1月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该通知在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减负开始成为全民共识。当前,《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减负的社会氛围,可以预见,教育观念转向高质量、高素质将成为时代发展方向。

(二)迫切性

1.历史问题亟待解决

学业负担过重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以小学数学为例,数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适量的数学训练和数学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和数学眼光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近些年,受到盲目攀比成绩、过分拔高要求、教育机构鼓吹等错误理念影响,数学作业过量、过难、过偏,学生负担过重,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2.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迫在眉睫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层出不求,各类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结构不完善、师资水平差异明显,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把学生从过重且不合理的课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防止教育“内卷”,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教育的路径思考

(一)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双减”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想要彻底为学生减负,根本在于全面提高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完善教学行为,真正发挥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降低作业的重复性

小学教育要在开拓学生思维视角、建立正向的课程思维、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等上发力,避免将课堂变为灌输知识的场所。为此,在削减重复低效作业的同时,保留必要的巩固练习,并通过课后服务保证学生在校完成,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等,提升课后服务的效率,增强家长的体验感。还可以通过设计新的课堂结构,如抛出问题解疑答疑、让学生自我体悟、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等,达到传输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目的。

(2)完善课程的系统性

不能将课程片面地理解为课堂的几十分钟,应该转变思维,对课程进行系统性、全时性延展,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分阶段进行教学。

课前——通过课前预习实现“学生自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圆的面积”教学为例,设置问题情境:“淘气家新购了一张圆形餐桌,为了保护这张崭新的餐桌,妈妈给淘气布置一个任务,让他去商店给这个圆形的餐桌配一个桌垫,这可把淘气给难住了。同学们,要想帮淘气解决买桌垫的难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知识呢?”这样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的“作用”——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算术问题,进而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兴趣。

课中——通过课堂互动实现“师生共习”,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可以在课堂中记录学生的发言次数、互动次数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课前问题,实现在互助中共同学习。

课后——通过课后延展实现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实践运用。课后的延展有三种手段,一是通过智慧课堂发布课程任务。课程任务可以包括课程内容指导、经典习题、生活问题拓展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随意认领适合自己的任务。二是开展拓展实践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参观主题展馆等。在实践活动之前发给学生“实践闯关清单”,将实践活动与数学课程结合,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解决课堂问题。三是发挥学生自主性,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等方式,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回归质朴的教材解读

很多教师存在认知偏差,设置的学习任务过量、过难、过偏,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树立质朴的教学理念,回归教材本身。一是要简化教学思维。教学思维应该从简从实。从简就是要依据教材内容和教材脉络,不要人为增加教学难度;从实就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智力情况展开教学,避免通过片面的比较,产生错误思维。二是要简化教学目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的第一学时“搭积木比赛”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五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要以此为准,不要盲目增加难度。同时,带领学生观察从不同方向还原立体图形,并用实物进行实践。这样使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大降低,还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基于这个目标进行课程探索,不应“摊大饼”式地贪多贪杂贪全。三是要简化教学道具。教学贵在引导,不应该本末倒置,课程软件、课件、视频、微课等手段都是辅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才是主体。

2.减负增效,合理做好作业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局限于“做不做题”,而要思考“为什么要做题”“应当做什么题”“怎么有质量地做题”。

(1)树立正确作业观

一是树立长期作业观。将作业与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长期性的作业,比如观察一个学期中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影子的平均长度等。二是树立协同作业观。当前课后延时课堂延长了学生的在校时间,为协同作业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设计协同作业,考虑协作的同学住处的远近及学生性格、智力水平等。

(2)提高作业质量

教师应当精心筛选题目,并且根据班级学生平均水平,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和质量,对症下药,选择适合学生的少而精的作业。同时,记录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完成时间和完成方式等,以便于教师不断改进作业设计。

3.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教师是落实“双减”的主要实践者,更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积极投入教学研究。教研工作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助力,教师应该以学生作为教研主体,遵循教育规律,在教研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升教技,开展科学系统的教学研究活动。例如,可以成立教研小组,通过集体研讨晒点子、骨干教师发言晒策略、年轻教师发言晒创新、课后反思晒积累、教学论文晒成果等方式,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二)将“日常教学管理”和“课后延时管理”两手抓

学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主战场,要将“日常教学管理”和“课后延时管理”两手抓,通过精细化的校园管理,力促《意见》落实。

1.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进一步针对《意见》内容,结合“双减”精神对教师及班级考核不唯名次论。应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将学生体验、智力开发、家长反馈、延时指导、班级文化等统一纳入管理范畴。

2.做好课后延时管理工作

教师要精心设计延时活动指导方案,可以从课后练习、阅读分享、课外实践、学生讨论等方式中进行选择。指导教师应该在延时管理记录本中记录每次延时活动的情况及心得体会,阶段性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并充分吸纳学生家长意见。例如,可以设计“作业不回家”项目,在削除重复的低效作业的同时,保留必要的纸笔作业,并通过延时课堂保证学生在校完成,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延时课堂上的情况,如作业完成速度、质量等,提升延时课堂的效率,增强家长的体验感。

(三)加强家校协同

家长是“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家长的思维观念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减负的成效。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家长双向供给,促进家校协同育人,为实现“双减”提供具体措施保障。

1.统一家长认知

家长应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念,不应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要基于学生个人发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理性的判断和长远的规划,不应盲目横向比较,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精神负担。

(1)加强学校对于家长的观念引导

在引导家长认知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每月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在会上向家长介绍学校课后服务的整体开展情况,并对家长关心的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介绍,解除家长可能产生的疑虑和困惑。同时,通过公众号信息日常推送,让家长学习“双减”的相关举措,从根本上理解政策初衷。

(2)加强家长及学生的心理辅导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的氛围及家长的心理状况有所联系。应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的疏导,家长的心理疏导也不可忽视。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专家,开设不同学龄、类型的心理辅导课程,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一些典型表现和案例的展示达到心理疏导的目标,从心理的角度解决少数家长盲目攀比、过重施压的问题。

2.提高家长参与度

《意见》指出,“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学生家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学校可通过三方面加强家校协同。

(1)开设父母课堂

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儿童教育专家、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为家长解读最新的教育政策,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传授成功的教育方法。内容包含成长规划、心理疏导、亲子关系、职业培育等,家长可自行选择。

(2)招募家长志愿者

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不乏各领域优秀杰出的代表,可以邀请一些有特长的家长志愿者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诸如自然、气象、科技、医学、法律、文化等各领域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3)发挥家委会作用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纽带。学校应该着力打造一个心态积极、思路开阔、行动多维的家委会。家委会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课程共建和家校协调工作,促进教育优化。

(四)健全教学反馈机制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迈入新纪元。但是新政策的实施势必伴随家长质疑、社会讨论等各项问题。政策落实不应该是政府、学校两方面责任,更应该群策群力,共同推进。

1.学习成果反馈

不应该“一刀切”地认为“双减”就是去作业、去考试。作业、考试是学生巩固应学内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通过必要的、差异化的小测试等,对于学生应学内容进行摸底。值得注意的是,无差别的考试不是教学手段,更不应该以此给学生施压,应着力探索个性化测试方式,因材、因人进行摸底。

2.教学行为反馈

《意见》出台之后,教学行为不再只是家校关注的内容,更成为全社会讨论的话题,回应社会关切应该从日常教学行为开始。学校一方面可在校园网站及公众号等平台公示各年级教学行为,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可设置社会旁听课,通过志愿者进校、网络直播公开课等方式,对校园教学行为进行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关注。

实施“双减”政策,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考量着学校、家长、社会的各方责任和力量,检验的是学校的智慧、父母的认知、社会的支持。学校要在《意见》指导下,积极探索,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延时双减作业
课后延时服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论延时摄影的类型与表现手法
作业
一种“死时间”少和自动校准容易的Wave Union TDC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