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2022-10-31 13:55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投资决策国有企业管理

杨 涛

(无锡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1)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一般分为三类:一是为了扩大内部生产、促进生产能力提升,而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构建;二是为了延伸企业上下游业务、扩张主业相关市场,而进行的对外股权类、债权类的投资;三是作为国企担当,企业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的项目投资。而本文所要讨论的投资主要是指前两类,即企业基于自身业务发展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等对外投资业务。

一、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现状概述

近些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做强做优做大,这也要求企业提升投资管理能力,确保国资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它可以通过获得优质的投资项目来实现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然而,少数国有企业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共同发展的原则,过分强调自身利益、急于求成,使得投资活动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盲目性和分散性的祸根,最终造成企业亏损。因此,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完善管理措施,适当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国有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的主要职能是调节国家或地方经济、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因此对外投资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引领性的风向标意义,研究投资管理相关问题是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的。本文认为,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对企业良性发展、控制经营风险、提升资金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国有企业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必然会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为企业带来提升竞争实力、扩张生产规模、提高利润收益等一系列积极作用,最终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国有企业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抓手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各种各样的经营性风险也层出不穷。为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国有企业势必要通过对外投资走多元化经营和规模化扩张的道路,而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则是必然的举措。

(三)国有企业提高资金效率的重要方式

资金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投资使其流动起来,充分提升使用效率,才能创造经济价值。对于资金成本较低的国有企业而言,以投资拉动使用效率或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实务中,笔者发现很多企业的投资活动在程序性、效益性、专业性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从而为投资管理工作埋下了不少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决策流程冗长,时效性较差

近些年,随着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规范性不断加强,特别在制度建设、合规管理等方面,相较于之前可谓是进步明显。但完善的流程并不以效率优先,对于一个国有企业集团而言,投资管理工作的决策流程虽然完善且合规,但却十分冗长,时效性较差。

举例来说,一个二级子企业想要对外投资,需经过的审批决策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是二级子企业将意向投资项目在一级集团公司进行立项审批;通过后,二级子企业形成可研、尽调等投资报告,经过同级的党委会、经营会通过,形成决策文件并上报一级集团公司;一级集团公司一般会有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或者投资管理委员会,对上报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核并形成意见,再由集团党委会、董事会等就该投资方案进行决策形成批复文件,若为“三重一大”项目,则还要上报国资委批准备案;子企业只有得到全部批复后方可实施。如果是三四级子企业,则需要经历的审批决策流程更长。以上可见,整个投资决策流程可谓完整得“天衣无缝”,但层层审批、流程冗长会使当初的项目错失投资的最佳时机,导致即使大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企业无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依旧按照“不合时宜”的投资方案实施。

(二)投资与企业战略、经营主业不一致,前期可研不足

一些国有企业在发起投资时,往往不一定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有时还会偏离自身熟悉的行业,进行盲目的多元化投资,只看到投资的利益,却没有充分结合自身战略和主业运营水平,缺乏能力论证和资源分析,对市场和技术的调研不足,在缺少必要技术支持的情况下选择一些不熟悉的项目,为日后埋下隐患。

另外,虽然国有企业在做投资决策之前都会做较为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并将其结果直接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但是,企业在做可行性研究时,往往没有全面研究项目的市场容量、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产业链配套能力等,即行业调研工作不到位。很多时候投资项目一经提出一般都能获得批准,造成可行性分析在行业研究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三)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专业性诊断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大都具备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但由于国企人员固化思维比较严重,他们一般首先会关注项目是否与时下政策导向相符、是否与国资系统或者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相符,以上关注点尚在情理之中,然而在实质性内容审核方面,他们大都一遍遍审核投资决策材料是否完整、材料表达内容的前后逻辑是否一致、子企业呈报材料的流程是否合规等,此时往往忽视了投资项目是否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人力状况、财务能力和业务协同相匹配的问题;同时由于专业能力所限,也无法充分研究市场现状和预判发展前景。而投资管理委员会,在人员构成上,大都是内部人多、而外部人少,官员多、而专家少;在审核关注点上,往往是对于投资文件的合规性审核多、而投入产出的专业诊断少。此外,个别国企在投资决策中,个人意志代替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和投资听证大都流于形式,决策过程较为随意,致使投资项目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仓促开展。

(四)投资风险控制意识不足,管控措施缺位

投资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许多国有企业缺乏全过程的投资风险管控意识。目前,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侧重于事前预防,在此阶段,企业往往会对投资项目过于乐观,风险与困难的调研论证不足,缺乏对投资项目系统性的风险分析,更没有风险控制预案等。在项目实施阶段,很多时候原本预设的风险管理措施没有进行落实,同时监督跟进工作迟迟不到位,使得显现的各类风险无法及时反馈到公司决策层,造成风险不断扩大,最终导致投资损失。

(五)投资后评价不到位,责任追究体系形同虚设

在传统国有企业项目投资中,往往存在着完成出资即意味着投资结束的陈旧观念,项目后评价体系缺位或者不完善,现有项目投资后评价政策缺乏指导性文件,导致国有企业只重视项目投资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同时,由于企业领导人或者项目负责人害怕项目的投资后评价可能发现重大错误而导致被追究责任,所以部分企业也不愿意进行项目投资的后评价工作。

另外,在常见的投资管理办法中虽然会提及在投后阶段将对可能的各种损失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但往往没有对损失的大小和责任的划分作出明确定义。同时,因为投资决策是经过层层审批和集体决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各级决策者的个人责任,责任追究几乎是形同虚设。这也是企业形成盲目投资,造成投资效益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国有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和思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对措施。

(一)立足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科学确定投资方向

国有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应注重投资的长远效益,对于常规投资而言,应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国有企业都会制定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并明确发展目标。企业在不同阶段所做的投资,其实都是体现发展战略的放大镜,所以每个投资决策都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并有效服务于该阶段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可以详尽分析和借鉴不同地区同行业的市场信息资料,探寻合适的投资方向和领域,提出可供选择的战略投资方案进行筛选、评价与决策,从而科学制定投资方向。

(二)做好适配性分析,从匹配度高的项目中优中选优

国有企业在选择具体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与企业自身资源的匹配性,充分评估自身人、财、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然后再考虑资金回报率、潜在风险等,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投资规定、自身条件不匹配的项目,一律不得进行投资;对于不熟悉的行业,或是风险较大的项目,一定要谨慎对待、加强论证;对于人力、资金和技术水平与投资标准相匹配的项目,一定要综合比较、优中选优。只有通过精挑细选,国有企业才有可能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三)打造专业化投资团队

投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投资项目的诊断需要深刻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投资管理部门审核项目时,除了关注法律合规性、政策适用性和资料完整性外,更要关注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有效性诊断。对于投资管理委员会而言,要充实外部专家的数量,尊重各专家的专业领域,组织与投资项目相关联的外部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作出充分论证。另外,对于国有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和公司决策者而言,更要走向市场、了解市场、学习经验,切勿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只有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部门专业化和人员专家化的目的。

(四)财务跟踪和审计监督应贯穿于投资的全过程

投资管理不单是投资部门的工作,财务和审计人员应全程参与,把事前预防和投后管理相结合,多部门配合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并对整个投资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具体来说,在投前管理中,国有企业一般都会邀请会计审计事务所对投资企业进行财务尽职调查,此时,企业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加强监管;在投资发生后,国有企业应及时派驻专门的财务人员对投资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进行跟进。另外,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监督和审查的职能,在保证企业的投资行为合规有效的同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果、效益等及时跟踪、定期反馈,确保投资项目基本按预期推进。

(五)完善项目投资后评价系统,建立项目资料数据库

国有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后评价可以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教训,以此不断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后评价内容一般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绩效评价和可持续评价等指标,通过对比分析法、逻辑框架分析法等方式方法,判断投资项目是否达到决策时的预定目标。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可以逐步建立项目资料库和行业历史数据库,通过数据资料的积累完善,形成完备的大数据以供日后投资决策参考,不断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和质量。

(六)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投资评价考核体系

科学的投资能够激发国有企业焕发新活力、产生新动能,而盲目的投资有可能拖垮企业,此时的投资失败即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完善考核体系是规范投资行为、发挥指挥棒作用的重要环节。在体系设计时,可以将投资的效益和风险责任等指标量化,并纳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绩效考评,作为领导干部“去留进退”的重要依据。一旦企业建立起科学的投资评价考核体系,那么企业决策者和项目负责人都将受益于正确的、高效益的投资决策,同时也要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责任,通过“奖优罚劣”确保投资工作真正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五、结语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投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也是在改革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的现实需要。只要国有企业对于投资管理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确立规范的管理理念,实施科学的投资战略,加强管理者和项目人员的素质培养,确保风控措施落实到位,那么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效果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国有企业必将在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投资决策国有企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投资决策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基于分级诊疗体系的转诊与政府投资决策研究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当前形势下光伏发电行业投资决策方法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