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开花结实成因与控花控果对策

2022-11-02 01:03王育平
福建茶叶 2022年5期
关键词:营养生长花芽分化茶树

王育平

(安溪县茶叶技术推广站,泉州 安溪 362400)

茶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生物学过程。营养生长使得茶树根系生长、树冠扩大,吸收土壤养分,积累光合产物,为生殖生长提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矿质营养和水分等,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茶树作为叶用型经济作物,叶片是茶叶生产的收获对象,更是茶树生育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但旺盛的生殖生长消耗大量养分,抑制了营养生长,导致新梢生长缓慢,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茶园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茶树开花结实生殖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花控果对策进行研究探讨。

1 茶树开花结实的影响因素

茶树开花结实是一个复杂的繁殖后代生理过程,是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茶芽着生于叶腋间,在花诱导期间,生长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改变代谢方向,或向营养生长方向发展形成叶芽,或向生殖生长方向发展形成花芽。花芽分化多发生于每年6~11月份,有的甚至至第二年春季,但越往后推迟,其开花率、结实率越低。茶树花芽的形成伴随于茶叶生产的全过程,过多的花芽形成,将消耗茶树大量的养分,抑制茶树叶芽的营养生长,造成茶叶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茶树开花结实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1 光照

光照对茶树花芽分化的影响主要是光周期的作用,茶树属于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较短的季节或地区,利于茶树开花结实,花量增加,使新梢生长缓慢直至休眠;日照时数较长的季节或地区,茶树的营养生长加强,花量减少,新梢生长加快。

从光照强度来看,在完成光周期诱导后,茶树通过光合作用来影响花芽分化。光强度在达到茶树光补偿点前,光合速率随着光强度增强而越强,制造的营养物质多,利于花芽分化,光强度超过光补偿点,过剩的光能会降低光合速率,如夏季晴天中午的光照强度往往超过光饱和点,而这种强光如遇干旱条件,往往给茶树造成更大伤害;弱光下,茶树栽植密度或遮阴密度过大,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花芽分化。从光质来看,紫外光促进花芽分化,因此,高海拔地区开花结果较早。

1.2 温度

光照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温度的变化。气温和地温分别对茶树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产生影响。

一般灌木型中小叶种比乔木型大叶种的耐低温能力强,同一品种的茶树幼苗期、幼年期、衰老期较成年期耐低温能力弱。冬季茶树耐低温能力比早春强,因为冬季茶树各器官处于休眠状态,组织内的组织液浓度高,而春季,茶芽处于待发状态,芽体内水分含量较高,酶的活性增强,对突然的低温胁迫会产生较强反应。不同的茶树部位,耐低温能力也不一样,嫩叶、芽的耐低温能力比成叶和枝条的耐低温能力低。

高温同样会伤害茶树,高温环境的时间长短直接决定其受害程度,高温会使茶树蒸腾作用增强,过高的蒸腾作用会导致茶树失水,茶树耐最高温度为35~40℃,茶树新梢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30℃。茶花在-2℃~-4℃便不开花而脱落,开花的平均温度为16~25℃,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

1.3 水分

茶树喜湿怕涝,适宜茶树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茶园的水分的来源有降水、地下水的上升及人工灌溉等。

茶树通过蒸腾作用引起木质部的上升液流,有助于根部吸收无机离子以及根部合成的有机物转运至其他部位,而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时,叶片的气孔开放,有利于CO的吸收和同化,因此茶园的水分状况也会影响茶树营养生长,制造的营养物质多,有利于茶树花芽分化与开花结实。茶园土壤水分状况较好,茶树营养生长较旺盛,不利于花芽分化;而土壤较干旱时,营养生长停止或较缓慢,有利于花芽分化。

1.4 花粉传播媒介

茶树以昆虫、风力为媒介将花粉粒传播到其他花朵的柱头上进行异花授粉,因此,在昆虫活动旺盛期条件下,茶树花果结实率较高。茶树花粉透水性强,遇下雨或空气湿度较大时,在风力参与授粉条件下,花粉从花药上落下来,花粉变重而大、潮湿微带粘性,花粉在传播过程中易落到土壤,受此影响,茶花授粉率较低,导致茶树开花多而结实率低。

1.5 营养成分

氮、磷、钾肥料三要素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三者配合施用比单施氮、磷或钾肥更能显著提高鲜叶产量。

氮在叶片中的含量最高。氮素充足,蛋白质的形成快,促进细胞分裂伸长,光合作用增强,营养生长旺盛,增进茶芽萌发和新梢伸长轮次,延长采摘时间,抑制了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磷素在茶树体内主要以有机磷形态存在,是核酸、核蛋白、磷脂及各种酶等物质的重要成分。磷对细胞间物质的交流、细胞内物质的积累、能量的储存和传递、芽叶的形成、新梢的生长都有重要影响。磷能促进茶树幼苗生长和根系分枝,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能加强茶树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发芽分化,增加开花和结实数目,同时也能促进根系分枝,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钾主要以离子态形式存在于茶树体内,是一些酶的活化剂,能促进核酸合成,增进蛋白质的形成,促进糖的聚集,提高茶树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

氮多而缺磷时,抑制糖类的合成和运转,失去蛋白质合成的碳氮比骨架,引起NH_4^+累积过多而中毒,又限制了氮素的吸收。单施磷肥而不施用氮肥,会引起芽梢早熟,表现为早期出现驻芽,对夹叶多,促进开花结实。因此在茶树营养生长时期,氮磷钾肥应配合使用,氮素可适当多些,可以在2:1:1和3:1:1之间内变幅,促进茶树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减少开花结实率。

1.6 品种与树龄

幼年期、成年期的茶树营养生长较为旺盛,茶树吸收的营养成分大多供给枝条和叶片的生长需求,这些时期的茶树开花结实少于老年茶树。小叶种开花早,大叶种开花较迟,有性繁殖品种,其花粉生活力较强,结实率较高。

1.7 植物激素

1.7.1 植物激素种类与合成部位。植物生长物质是指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合成的,可以移动的,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影响茶树生长的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吲哚乙酸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生长素,其主要合成于嫩叶、茎端和正在成长的种子;赤霉素主要合成于生长的种子和果实、幼茎顶端和根部,未成熟的种子和果实是其主要合成部位;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于分裂旺盛的根尖、生长中的种子和果实的细胞内微粒体;脱落酸主要合成于老叶、成熟的花、果和种子,逆境条件下,叶片的脱落酸含量高于其他正常条件下的含量水平,如叶片受干旱条件胁迫时,脱落酸迅速增加,引起叶片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抗旱能力增强;植物体各部位都可以产生乙烯,正常生长状态下,乙烯的生产与植物器官、组织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老化的器官或组织的产量最高。

1.7.2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的成花结果不是由单一植物激素所控制,而是受多种激素以一定的比例在不同的激素作用部位和时期,对花器官形成与发育进行多元调控。影响茶树花芽分化、开花结实的植物激素主要有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虽然花粉中也含有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但数量少,当受精后,花粉活化形成激素的酶系统,子房内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大量产生,构成一个营养中心,不断吸引外来的同化产物进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迅速分裂。

叶芽依照生部位不同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又分为顶芽和腋芽,顶芽停止生长形成驻芽。吲哚乙酸不是唯一控制顶端生长优势的因素,细胞分裂素在顶端优势调控中能够拮抗吲哚乙酸。一般认为根部合成并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对抗顶芽合成并向下运输的吲哚乙酸的作用,吲哚乙酸与细胞分裂素比值高低,抑制或促进侧芽的生长。通常植株顶部的吲哚乙酸与细胞分裂素比值高,越往根部,吲哚乙酸与细胞分裂素比值越低。因此越往基部,侧芽受抑制或受抑程度较轻。多数情况下,吲哚乙酸诱导乙烯产生,乙烯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对花衰老的调控,可以促进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的合成和转运,并提高这两种酶的活性,使离层细胞壁降解,导致花和果实的脱落。

2 茶树开花结果的调控措施

茶树结果或自然落果都会消耗养分,为降低茶树结实率,将养分集中于新梢生育。针对影响茶树开花结实生殖生长的主要因素,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控花控果:

2.1 合理密植、间种遮阴树

茶树喜光怕晒,可通过茶树矮化种植、茶园中种植遮阴树、茶园上风口和四周种植防护林,这样不仅有利于调节光照强度,改善茶园光质,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抑制茶树生殖生长,又能降低外界污染物对茶园的影响。选择种植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木,不宜选择浅根系,应选择根系深的树种,避免与茶树争水争肥,比如选择杉树、马尾松等。种植密度不宜过密,这是因为上层树木的树冠叶片吸收红光和蓝光较多,造成树冠下的光线中的绿光较多,而绿光对光合作用是低效光,使树冠下的茶树光合作用降低,茶树生长受到抑制,因此茶园中种植树木应注意套种密度。

2.2 合理保水、灌溉

茶园地面覆盖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水、保肥、保土作用,并且有冬暖夏凉以及抑制杂草丛生等功效。地面覆盖分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通过茶行间留养或栽培非恶性杂草、人工铺草的方式,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促进营养生长。

当发生干旱时,及时灌溉不仅可以满足茶树正常的的生长需求,同时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可以使植株保持旺盛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还可消除光合作用的午休作用,促使茎叶输导组织发达,保持正常的蒸腾作用,提高同化物运输速率,使茶树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抑制花芽分化。

2.3 合理修剪

修剪能够打破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平衡,激发茶树生机,提高茶树根冠比,使较少的枝条得到营养成分比例增加。顶芽和侧芽相互制约,顶芽生长时,腋芽潜伏不发或生长缓慢,通过修剪去茶树主枝、边缘枝和较高部位的枝条,既可以剪除原来着生在枝条上的花芽、花、果,又能改变剪口以下腋芽的相对位置,降低了茎间的吲哚乙酸浓度,使原来生长受到抑制的腋芽变成生长势强的部位,促进茶树合轴式分枝的发生生长,抑制了花芽分化,减少茶树开花结实率。因此,合理修剪是调节茶树营养和生殖生长的有效手段。

2.4 合理施肥

总体上,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特性和生产实际,施用不同肥料,给茶树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茶树生长发育。

底肥,对于新开辟或改种换植的茶园,选择改土性能良好的有机肥作为底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促进根系的向下生长。可采用开沟方法,沟深40~50cm,沟底适当松土,覆土再种植茶苗。

基肥:在10月上中旬,为茶树地上部年生长停止和根系生长旺盛期,此时施入基肥,可以促使茶树根系积累大量养分,增强茶树的越冬抗寒能力,为来年春芽萌动提供物质基础。此时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可以适当配合氮、磷、钾复合肥,混合施用厩肥、饼肥,有利于茶树越冬前吸收足够的养分,同时肥料逐渐分解,可以满足茶树越冬期间缓慢吸收,为来年生长发育打好基础。可在茶树树冠垂直投影处开沟15~25cm,施入基肥。

追肥:在地上部生长期间施用速效性肥料,补充茶树营养需求,促进当季新梢生长,常用的速效肥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茶树生产势差的茶园用氮肥可适当多点。可在茶树树冠垂直投影处开沟10~15cm,施入追肥并及时覆土。

叶面肥:茶树可以通过叶片毛孔和表面角质层化合物分子间隙吸收矿质营养,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叶面肥使茶树缺素现象较快得以缓解。施用时应注意浓度,浓度太低效果差,浓度太高易灼伤叶片。施用时以叶背喷施为主,傍晚喷施,下雨天不宜施用。

2.5 生长调节剂

植物花芽分化、开花结实不仅受内源激素的调控,外施生长调节剂同样也能影响花芽的分化和花器官的发育,因此,喷施生长调节剂是控制花果生长、促进芽叶生长的有效途径。

茶园生产上可以施用乙烯利,激发花柄、果柄中的离层细胞活性,促进花果脱落,起到疏花疏果的效果。乙烯分子的释放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花蕾小、组织旺盛生长或温度较高时,浓度应适当降低,在盛花期,生长缓慢时或温度较低时,浓度应适当高些。乙烯利喷洒浓度不可超量,否则会引起异常落叶,落叶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多。喷施浓度为600~1000uL/L的乙烯利,除花效果可达70%~90%,喷洒时应择阴天或傍晩为宜,要求施药12h内不遇雨。

3 小结

茶树开花结实除受光照、温度、水分、媒介等外界因素和其自身品种、树龄、激素的双重影响,还受到茶园管理因素,如施肥、修剪、生长调节剂等因素的影响,总之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茶树不同的生长时期采用合适的栽培管理手段,减少茶树开花结实,促进茶树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营养生长花芽分化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果树产量
低温和5—氮胞苷对油菜花芽分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
果树花芽分化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故乡的古茶树
不同配比菇渣基质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茶的箴言
黄腐酸对仙客来生长及花蕾形成的影响
美丽的山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