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消费质量的禅茶家具创新路径探究

2022-11-02 01:03杨俊辉王翔宇
福建茶叶 2022年5期
关键词:禅宗茶文化家具

杨俊辉,王翔宇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人民文化消费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当前人民文化消费质量不高且文化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党的十九大会议多次提到文化与消费问题,并明确指出要通过完善大众消费体制来改变人民消费结构,大力肯定了消费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文化消费可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帮助人民构筑美好生活。而推动文化消费水平提升还需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规范、先进现代文化经济政策以及创新型文化业态为基础。作为国家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消费在整体消费问题中占比不断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为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充分满足人民对于优质精神食粮日益增长的需求,切不可重“量”而轻“质”,仅仅关注文化产值或文化消费支出,而应致力于提升文化消费质量。

“禅”原为古印度宗教哲学,汉时传入我国并成为佛教修持方式之一,后经漫长发展与沉淀期而演变为深具本土文化内涵及特色的禅文化。作为一门智慧哲学,禅文化思想与传统道家文化中的自然思想极为契合,主张关注事物本性,通过自然思想抵达悟道境界,提倡恬静朴实的生活方式。禅文化与茶文化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成为独具本国特色的“禅茶文化”。现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提倡“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禅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文化成果之一,并无具体形态,主张因人而异,强调专注、清明与宁静,与传统技艺风格相吻合,因而将其文化意义赋予家具物品已然成为现代家具设计创新点,以极富文化意义的创新型禅茶家具推动人民文化消费质量与我国家具产业结构转型,亦已成为必然之势。

1 文化消费质量与禅茶家具

1.1 文化消费质量

简言之,人们通过购买与知识文化相关的物品来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消费方式即为文化消费,具体包括购买文化教育产品与参观展览等等。如今,受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影响,文化消费内涵更加丰富,渐向科技化、国际化、大众化方向拓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欧美国家便已提出文化消费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致力于自身建设与发展,人民消费习惯随之生变,研究者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消费领域,密切关注消费者消费心理及行为。由于与文化消费结构及水平相比,文化消费质量具备更加丰富的内涵,因而,刻画文化消费质量内涵成为一大难题。

2016年,学者何昀发表论文,尝试从人均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匹配度、文化消费内部结构、文化消费差距以及问题消费成本与消费效果等六个维度解读文化消费质量的内涵:(1)文化消费质量以人均文化消费水平为基础,因此,要想提高文化消费质量,须先提高人均文化消费水平。(2)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能够有效反映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要想有效提高文化消费质量,须先提高居民文化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避免该指标数值呈下降趋势。(3)除可作为文化消费质量基础,文化消费水平还需与人均收入水平相匹配——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文化消费支出就越高;反之,收入越低,文化消费支出就越低。(4)文化消费一般可以分为基础型文化消费、享受型文化消费以及发展型文化消费三大类型,而其内部结构即指各类文化消费支出构成情况与比例关系,当前宜应在注重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享受型与发展型文化消费所占比重。(5)文化消费差距具体包括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此外,不同行业群体间差距现也愈发突出,而较大的文化消费差距会严重影响全国居民文化消费质量。(6)与其他消费相类似,高质量文化消费亦主要表现为低成本与高回报。因此,要想提高文化消费质量,必须努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市场能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文化产品及服务。

1.2 禅茶家具

禅宗起源于印度,汉时传入中国而成为佛教主流,从众多层面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伴随禅宗之起源与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类审美经验即为禅茶思想,是佛教沉寂思想与道家清静无为观念的结合,带有浓厚东方本土文化色彩。运用禅茶思想设计制作而成的各类家具即为禅茶家具,极具生命力及艺术底蕴。禅茶文化提倡“正、清、和、雅”四字精神,推崇自然朴实的生活境界。而我国传统文化三大家也即儒道释:儒即儒家,重养正气;道即道家,重修清气;释即佛家,极讲和气。此外,我国传统茶文化又称雅文化。由此来看,传统文化之有机结合刚好诠释了禅茶文化精神,而禅茶文化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落实到具体日用器物上的体现。从禅茶这一维度看,禅茶家具深具文化属性;而从家具这一角度来看,其又带有功能属性。设计师将禅茶文化中所包含的视觉元素融入家具造型,完美体现禅茶文化精神内核,可以有效提高品牌力,促进品牌经济效益的提升。

2 文化消费质量与禅茶家具创新间关系

2008年,张剑锋发表论文《文化消费质量论略》,通过对比“俗文化”与“雅文化”,指出我国文化消费结构所存在的两点问题——一是数量不足,二是质量低下;并为提高国民文化消费质量指明方法——一方面,要注重引导消费者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另一方面,也要监督文化消费品市场,引导有关生产制造商提升文化消费品质量。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涛于《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首先点明扩大文化消费所具有的两点积极意义——一为改善民生,二为扩大内需;进而指出国内文化消费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文化供给不足、文化规模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不够等。最后针对既存问题提出几条建议,包括以融资、税收和财政补贴政策为抓手来提升文化企业创新力及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水平与结构,通过创新政府管理机制有效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与水平,以及严厉打击盗版以净化文化产业市场环境等。同年,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陈智国发文指出,纵然文化消费呈现增长势头猛、新兴发展消费快以及消费平台显现品牌效应等三大亮点,但高品质文化产品短缺却成为限制文化消费质量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而陈宇洁则在其所发论文《文化生产力视域下的居民文化消费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中为文化消费市场的再发展提供有效路径,也即通过拓展文化消费对象来实现文化消费创新。

禅茶家具属于文化创意产品,这类消费产品可以有效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提升消费者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将文化创意融入到物质产品当中,可以进一步提升物质产品的消费效用,有效激发消费者观赏兴趣,净化消费者心灵,使其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基于文化消费质量的禅茶家具创新设计具备三大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禅茶家具创新设计的最终目标就在于提升中国文化消费质量,并借助文化消费质量的提升带动消费者审美意趣、消费品位的提升。提高文化消费质量有助于推动禅茶家具创新,而品质优良且创新性强的禅茶家具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文化消费者,推动文化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禅茶家具设计融合文化理念,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并改善消费者生存体验。在国民物质需求获得满足的当下,以禅茶家具这类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来提高大众综合素质与文化消费质量,亦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选择。

3 基于文化消费质量的禅茶家具创新原则

3.1 人性化原则

禅宗思想围绕“人”来展开,强调人之主体地位。因此,设计禅茶家具首先应当做到“以人为本”,从人的主观感受及需求出发。具体而言,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两点:(1)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家具这一产品首先应当具备使用功能,因此,设计师应当结合人之生理尺寸来设计家具结构,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及安全功能等。(2)注重产品视觉美感。除了满足客户实用性需求,禅茶家具还应具备审美功能。因此,设计师需为家具设计出不失美感的造型,并借助视觉美感传递禅宗精神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3.2 生态性原则

“自然观”为禅宗核心思想,认为人来自于自然,亦应回归到自然中去。自然中万物皆有佛性,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对当代家具设计而言,该思想具有极大指导意义,生态化家具设计理念应运而生。生态化家具设计理念主张家具设计当以生态性原则作为第一准则,从取材与加工等各个环节维护生态平衡:(1)就家具取材而言,由于实木家具原料为木材,而木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应当结合不同种类木材之特性来选取实木家具原料,确保其可以恰到好处地发挥自身性能,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助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2)还应竭力避免家具生产加工或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采用先进制造工艺,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危害,确保生态环境平衡。

4 基于文化消费质量的禅茶家具创新路径

4.1 秉持纯粹的家具设计理念

佛教禅宗思想文化提倡人们摒弃尘世中多余的欲望与杂念,追求自心清净,而此即“空灵”之境。现代家具设计往往注重以繁复的装饰纹路去打造家具形态,忽视了“空灵之美”,这也与现代人审美标准不符,实难满足当代消费者审美需求。因此,家具造型设计师可以借鉴佛教禅宗思想,秉持纯粹的家具造型设计理念,单纯地为了设计而设计,立足人之实际需求,去除多余花样纹路,转而采用简单的几何造型元素来打造禅意家具,使之在线条流畅简洁、造型简约大气的同时,更能彰显禅意精神氛围。以“雅静缘”禅椅为例,该座椅造型简约、座面宽适、色彩沉静,与禅宗文化理念——摒弃多余欲望杂念,追求内心纯厚安宁——相契合,体现了和谐宁静的家居生活情态,是文人墨客雅致生活愿景的外在体现。禅意家具之美,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家居生活幸福感,使其行住于居所,即可感受到空间动静与韵中生气。

4.2 使用天然材质与传统工艺

“自然观”乃禅宗核心思想,主张崇尚自然。此外,禅宗“天人合一”思想更是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间关系,也即和谐共生。虽然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家具选材提供了更多选择,但现代家具制造往往注重家具选材的原生态特性,倾向于选用竹木质材料,并尽量减少后期加工流程,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选材本身的纹路与质感。禅茶家具尤其如此,其一般选用天然材质,比如竹木、天然麻以及石头等等。此外,在后期加工过程中,制作者往往采用榫卯及编织工艺。尤为值得一提的便是榫卯工艺,只需将木构件进行简单拼合,即可构成一个能够满足承重需求的整体,俗称“万年牢”。因此可说,禅茶家具即是使天然材质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体,充分彰显了东方竹木作品美感与意境。“自然艺匠”座椅即为一例,该座椅以竹子为原材料,不但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自然观念,更与禅宗“天人合一”思想相吻合,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该座椅采用榫卯工艺,各构件连接自然紧密,成品形制简约、浑然一体。

4.3 保留淡雅朴素的材质原色

禅宗思想注重空灵,认为安静、静谧的环境方才可以“直指人心”,令禅者身居其中得以放松身心,于清净的思考氛围中“见性成佛”。由于家具本身色调对其所处空间的氛围影响甚大,能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因此,在设计制造禅意家具过程中,不仅应当注重实用天然原始材料与传统制作工艺,还应注重妥善处理色彩这一重要的家具设计元素,尽量保留材质原色。目前市场上的禅意家具色调以素色居多,比如樱桃木家具为红褐色,梨花木家具为淡褐色,原竹家具为淡黄赭,而橡木家具为浅黄色。这些家具无不保留所用材质之原色,以此为家具所处空间环境增添一份平和宁静,为人带去清新纯净之感。结合禅宗“天人合一”思想制成的“万物素生”座椅即为一例。该座椅在采用原竹材质并使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还进一步保留了竹材原色,将竹子“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之风骨与君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风范彰显出来。

4.4 传递产品设计理念与精神内涵

禅文化乃佛教主流,后与茶文化结合形成禅茶文化并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发展格局中,中国禅茶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及深远意义。其所提倡的“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极具包容思想,充分展现了不同地域国度所包涵的不同文化精神,而这也正与中国提出的相吻合。此外,禅宗文化提出“心性论”,鼓励人们打造空明心境并追求精神升华。在自身物质需求已然获得极大满足的当下,人们转而关注精神世界,注重充实个人思想,而这也正与禅宗思想主张相契合。因此,现代家具设计在满足大众实际生活需求之余,还应注重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禅宗思想所提倡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再依托文字说明来传递家具产品设计理念,而要支持用户通过切身体验来感受蕴含于产品中的文化理念与精神内涵。

5 结语

传统产品创新设计既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与制度监管,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及公众对政府管理行为的理解与包容。本文从文化消费质量角度出发,探索禅茶家具创新路径。首先阐述文化消费质量与禅茶家具这两个概念,继而结合相关研究者所发文章分析文化消费质量与禅茶家具创新这二者间的关系,接着点明基于文化消费质量的禅茶家具创新原则,包括人性化原则与生态性原则,最后,为禅茶家具在文化消费质量视角下的创新提出四条可行性路径,具体包括秉持纯粹的家具设计理念、使用天然材质与传统工艺、保留淡雅朴素的材质原色以及传递产品设计理念与精神内涵等。

猜你喜欢
禅宗茶文化家具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灵 山
家具设计·互动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