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川北非遗戏剧艺术当代传承创新与探索
——以国家级非遗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为例

2022-11-02 07:03唐溪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川北皮影木偶

唐溪若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文博学院,四川成都 610213)

1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概述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顾名思义是指形成、完善和扎根于四川省北部的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所在地主要是四川北部,以南充、达州、广元、巴中、广安等地为中心。与四川其他地区相比,川北非遗戏剧艺术能传承数百年,与它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因为川北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不像成都的广阔平原,过去,这里的条件很困难,具有乐观向上精神的山乡人民苦中作乐,除了辛苦而枯燥的劳作外,他们创造了独特的、具有川北味的娱乐方式。另外,交通封闭也使他们的区域与外界的通信相对较少,受外界影响较小,同时在区域内部互相影响,可以更好地继承和保留独特的区域民间文化[1]。而国家级非遗——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们誉为川北非遗“三朵金花”,是川北非遗戏剧艺术中最具川北特色和影响力的代表,现已走向了国际舞台,享誉世界,获得了国际上的奖励达50 多项,王皮影参加国世界艺术节受到奥地利总统的盛赞和收藏[2],川北大木偶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亮相,川北灯戏多次亮相国内和国外电视台,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盛赞。这“三朵金花”共同构成了川北人民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代,川北非遗戏剧艺术面临着内部民间断层化和外来流行文化及现代科技入侵的双重危机。

2.1 内部危机:民间断层化。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就是在这封建社会礼教的土壤里滋养起来的,而封建社会的主体是农民,其也是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主体,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主要演出场所是民间农村,演员和受众均是农民,而如今,随着封建社会的解构和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减少,农民纷纷前往城市打工,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与川北非遗戏剧艺术依赖的民间农村土壤产生了断层,造成了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衰落,因作为创作和欣赏受众主体的农民均不在,形成了没人表演也没人看的窘境,而要改变这一窘境,则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失去了民间化根基的川北非遗戏剧艺术转化为民族化的艺术,代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民族艺术之林,找到新的土壤,不失为一条大胆创新之路。

2.2 外部危机:外来流行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如今现代流行文化大面积进入中国,受到了中国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比如,好莱坞电影文化和日韩文化等,这些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兴盛使得国内的艺术潮流也走向了西方的范式,审美风格和模式为了商业收视率而迎合现代年轻大众变得流行化和去传统化,使得非遗等传统艺术节目遇冷,没人播也没人看,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沉迷于现代科技带来的审美特效(如影视特效)和便捷(如各种电子娱乐产品),这些都使得川北非遗戏剧艺术渐渐被年轻一代所遗忘。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要大胆创新,既然大家不喜欢陈旧的,喜欢流行的科技的,我们不如投其所好,摆脱旧有陈旧的范式,逆其道而行之,将这些流行现代元素加入川北非遗戏剧的表演和传播中,古今中外皆为我所用,融会贯通,这是让川北非遗戏剧艺术走向复兴的重要路径。

3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创新探索

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传人针对以上存在的两大危机问题,切合实际,在国家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战略发展支持下,他们以包容、开拓、创新的方式和视野迎接时代的挑战,开启了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创新开拓时代。他们明白要将川北非遗戏剧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代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一环走向世界,就必须突破旧有、保守的封闭思维,将目光放远,世界各地的艺术皆可以为我所用;把眼界放宽,将现代和传统进行融合,从而探索出一种开放创新的传承模式,他们的创新探究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3.1 剧目的更新

废弃或改编陈旧的老剧目,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剧目。如川北大木偶剧就创作了《彩蝶的神话》《新龙门传说》《丝路驼铃》等,通过旧题材反映新的时代精神,尤其是《丝路驼铃》是四川大木偶剧院的原创剧目,以“一带一路”为故事背景,在让我们看到异国风情元素糅合的同时,也呼应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战略。四川大木偶剧院还专门针对川北大木偶的儿童受众研发了一系列儿童木偶剧,如与当地小学合创的弘扬先烈英雄精神 《小英雄王二小》《狐狸与葡萄》以及《欢乐节日》等儿童喜爱剧目,拓展了青少年对非遗的欣赏和吸引魅力,为非遗戏剧传承开辟了新天地。川北灯戏也出现一系列出色的剧目,并于2007年受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邀约录制了部分新编剧目播出;在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2017 新年戏曲晚会”上,川北灯戏《跳蹬》也参加了表演如图1所示,充分体现了川北非遗戏剧的影响力,同时也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高瞻远瞩和重视。王皮影的现代剧目创新也是一次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开发的一次有益探索,王皮影传人独创的“消防皮影”体现了王皮影的寓教于乐的性质,在对皮影的观赏过程中,学到科学、生动有趣的消防知识,是一次公益文化资源的建设。而别出心裁的剧目“皮影迪斯科”更是用了老外的东西来反映古老的王皮影艺术,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包装。

图1 川北灯戏《跳蹬》

3.2 现代元素的融合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古老的非遗艺术一定要与之结合并增强自身艺术的艺术魅力。川北非遗戏剧在创作方面还大胆地进行尝试融入了各种现代元素,这主要体现在服饰的运用上、剧情和舞台形式及语言上,在诙谐幽默的剧情中,表演者不时蹦出几个现代词汇。一个典型的新旧融合的例子,要数王皮影第七代传人创作的《动感迪斯科》(见图2),一个个皮影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了迪斯科,将现代舞蹈迪斯科元素融合进传统皮影中,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另外当代的川北非遗戏剧还极大地利用了现代科技,比如,舞台灯光及背景,此外还有一些通过现代科技表现出的特效,戏台或者幕布的背景如梦似幻。如改编自南充民间传说“鲤鱼跃龙门”的川北大木偶大型神话剧《新龙门传说》,讲述的是一个有关梦想和坚持的神话故事。美丽、奇妙、新颖的艺术特征在剧中完美展露。“三月三,桃花开,小小鱼儿排成排……”[3]首先在一幅和谐景明的春色中,小鱼儿们摆着尾巴游动,人趣与鱼趣之间的相互映照着实充满了乐趣,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歌有舞,特技变化多端,既真实,又具有吸引力,整剧坚持“美丽、奇妙、新颖”的特色,充分展示了剧创人员清新独特的艺术创作和表演风格。

图2 川北王皮影《皮影迪斯科》

3.3 中外合作交流

随着中外艺术领域的交流进一步深入,川北非遗戏剧艺术也有了新的标志性发展。比如,《遗失的影子》,这部由法国艺术家与王皮影艺术团共同打造的现代舞台剧,以视觉画面展现了阆中古城编年史,演绎了关于王皮影世家传承的故事,将阆中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此剧已在中法两国上映,引起了国内外社会一定的反响。这部剧在融入外来优秀表演形式的同时,将中国阆中古城的文化内涵贯穿其中,使中法这两个有差异的文明及社会之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并得到完美的融合。除此之外中国阆中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暨国际木偶皮影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研讨会,使中国的王皮影更进一步走向世界。川北大木偶成功地在国际艺术节交流演出和国际推广,21届国际木偶艺术节上,川北大木偶剧目《彩蝶的神话》惊艳全场(见图3),将家喻户晓的民俗故事融入川北大木偶,是一次成功文化和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又比如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 分钟里的熊猫表演也是采用的川北大木偶。至今,川北大木偶演出足迹在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遍布,前后分别赴美国、英国、俄罗斯等40 多个国家进行演出。每到一地,都赢得广泛赞誉,被外国学界和普通观众称赞为代表东方木偶艺术的绝妙作品[4]。由川北灯戏发源地,南充市政府主导的每三年一次地方文化品牌——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吸引了国内外同行参演参加,成为川北灯戏重要展示交流平台,为拉动地方文化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3 川北大木偶《彩蝶的神话》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川北非遗戏剧在进行文化资源国际开发时,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制,有出国交流访问的方式进行传播,有举办艺术节的传播模式,也有在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的传播模式,这些都得益于国家对非遗艺术于国家和民族软实力提高的重要作用的洞察以及国家对民族非遗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强烈重视。

3.4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这种探索发展模式以文化旅游热为契机,将非遗戏剧表演和旅游融合,打造川北文化旅游产业,既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增强了文化影响力。如2004年起,王皮影传人王彪、王访两兄弟在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阆中古城成立“川北王皮影艺术团”,专门为来阆中古城旅游的中外游客表演皮影,甚至让他们亲身体验“耍”皮影的感觉,这些举措让王皮影在阆中甚至在海内外形成了品牌效应[5],王皮影博物馆成为世界斿客来阆中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又如川北大木偶剧院积极开拓市场,打造了《峨眉韵》《灵秀峨眉》《圣象峨眉》一系列川北大木偶表演综艺晚会节目,在峨眉山风景区长期表演,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到这里旅游玩耍的中外游客惊叹于中国居然有这么神奇而美妙的艺术,这是一个以峨眉山风景区为依托和以川北大木偶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案例,走的是“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的路线。从旅游的角度看,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和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现代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石,而如何将两者融合起来,成了一个创新的实践课题。而《圣象峨眉》非常成功的一点就是将以川北大木偶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地嫁接在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上,进行了很好的文化资源开发。另一方面,游客的旅游动机源于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个性越突出,文化多样性色彩更鲜明,旅游产品就越受到游客青睐,这些都说明了川北非遗戏剧在旅游文化产业上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5 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传播展示

新媒体具有直观性、可视性、时尚性、互动性、成本低、传播快的特点及优势,深受各个年龄和文化层次受众尤其是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川北非遗戏剧艺术通过多年来多方面探索实践,较好地运用了这一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全新格局,进行传播和平台联动,发挥矩阵合力。特别是2022年6月,由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延世大学中国研究院、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四川省旅游宣传促进中心主办的“2022 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国家级(南充)海外推介讲座”成功举行,通过“南充文旅”微博、“智游天府”视频号、“直播南充”视频号等多个平台,采用汉语、韩语、英语、印尼语4 种语言同声传译的方式介绍,向韩国、印度尼西亚等10 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视频全程同步直播,受到海内外中国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各平台观看人数超过61 万人次[6]。直播中,通过代表戏曲视频播放、互动提问、观众参与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示了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等国家级非遗的魅力,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广大中国文化爱好者的盛赞!2022年5月,还借力第12 个“中国旅游日”,将川北大木偶剧《丝路驼铃》和英文版文旅宣传片《丝韵绸都》,在《中国日报》、国际在线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和海外社交网站展播,得到海外友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川北非遗戏剧艺术通过新媒体传播火到了海外见图4。

图4 川北灯戏《张飞轶事》

结语:川北非遗戏剧艺术的传承创新探索实践证明,古老的非遗艺术并不是个别人所说的“僵尸”艺术,只要坚持在传统要素基础上敢于从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并拓展多方面合作交流形式,其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艺术光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会进一步走向世界、独树一帜璀璨夺目,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猜你喜欢
川北皮影木偶
月光皮影
近四十年川北大木偶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不老的皮影
小木偶找智慧
川北皮影艺术的新媒体传播路径思考
皮影的来历
木偶的眼泪(一)
皮影世家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