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要点分析

2022-11-04 04:21贾慧敏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病鸡菌落鸡群

贾慧敏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彭集街道农业生产综合服务队 山东泰安 271509)

传染性鼻炎属于细菌类传染病,病鸡的鼻腔、鼻窦、眼眶、卵泡等位置会出现发炎症状,不同日龄的鸡群都存在患病的可能,且饲养周期越长,患病率越高。饲养管理不善、季节变化是引发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会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病鸡患病初期症状明显,但通过临床检验容易与支气管、喉气管传染疾病混淆,需要根据实际饲养情况,选择实验室病诊断方法,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1 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病与传染特点

1.1 传播特点

在鸡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传染类呼吸道疾病包括鼻炎、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几种,其中,鸡传染性鼻炎四季皆会发病,初春、夏季、冬季是该类疾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饲养条件的变化,导致蛋鸡的呼吸道受鸡副嗜血杆菌感染。传染性鼻炎在夏季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饲养管理不规范,如鸡类养殖密度过大、卫生消毒不彻底、鸡舍通风条件差等原因。成年鸡与雏鸡都较易感染,传播性较强。当处于产蛋期的成年鸡患病后,如果没有及时分群隔离,将会出现大范围传播的情况。但该类传染病的致死率相对较低,对蛋鸡的产蛋数量、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鸡传染性鼻炎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的鸡,尤其对雏鸡死亡率较高,死亡率在20%以上,会对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1.2 病原学特征

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病原是副鸡嗜血杆菌,由于该种病菌培养难度较大,其生理特性要求较高,培养基需要选择鲜血、巧克力琼脂,且需要适当加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以保证菌落生长状态良好。副鸡嗜血杆菌根据革兰氏染色特性为革兰氏阴性球菌,染色时为两极浓染着色,该菌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不会出现鞭毛类的特殊菌类结构。副鸡嗜血杆菌的血清类型分为A、B、C 三类,现阶段我国实验诊断副鸡嗜血杆菌的主要流行优势是A 型,三类血清通常不会出现交叉保护现象,相互之间的保护力较弱。

1.3 传播途径与主要原因

鸡群传染性鼻炎主要流传于鸡类养殖产业中,通常不会对其他畜禽类养殖产生影响。其中,3~5 日龄的小鸡对鼻炎的抵抗力较强,在4~8 周龄的鸡群中发病率较高,感染率超过了70%,而13周龄以上的成年鸡感染率甚至达到了100%。患病个体与潜伏、康复的带菌个体等,是主要的传播源头。病鸡与带菌个体的病毒通过飞沫传递,感染范围广,但死亡率不高。该类传染病对于不同生长阶段、品种的鸡都有着较大的威胁,随着鸡群生长,发病比例不断提升,潜伏期相对较短,但发病时间较长,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地域性特点。据实践调查表明,饲养密度过高、混养的鸡场,鸡传染鼻炎的发病与传染现象最为常见。

2 传染症状与诊断方法

2.1 临床症状

患有传染性鼻炎的病鸡眼周会出现浮肿的情况,成年鸡在患病初期会呈现食欲不振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加重眼睛四周和脸部发生水肿,呼吸困难,产蛋量严重下降,严重的死亡率为20%左右。患病的雏鸡进食量会逐步下降,呼吸困难、经常咳嗽、常流鼻液,病情加重的病鸡上呼吸道炎症将会逐步向肺部、气管位置转移,出现呼吸困难、杂音症状,严重情况下病鸡的面部会出现浮肿,引发结膜炎、鼻窦发炎,最终致死。

2.2 病理变化

在解剖病鸡后,会发现病鸡鼻腔、鼻窦处的黏膜分泌出浓稠的液体,凝结干酪的坏死物。致病菌主要会导致上呼吸道病变,其他器官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蛋鸡感染后,还会导致生殖器官卵泡处水肿、血肿、卵巢萎缩。部分患病个体的体重会下降,胸骨出现弯曲。

2.3 诊断方法

传染性鼻炎在鸡群中的传播与一些传染类的疾病存在部分相似的部分,在实验室剖检诊断中,需要合理选择病原分离、鉴定PCR 技术、血清学诊断等方法,制定合理的诊断方案,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涂片镜检。取病鸡鼻腔部、眼眶处、鸡眼部位的分泌物,使用革兰氏染色涂片进行镜检,可观测到阴性球状菌,周边附有荚膜,形态表现多样;分离培养实验。取病鸡鼻腔以及眶下窦位置的分泌物,整个过程保持无菌,接种在平板培养基器具上,经37℃10%二氧化碳培养48h,形成光滑、突起、灰白色、半透明、直径0.5~1.0mm 的滴状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带有彩虹。然后选择菌落进行涂片镜检,细菌呈现革兰氏阴性、多形性特征,部分为丝状。选取单个菌落在平板上进行接种,对浓度进行连续划线,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平板上点种,在37℃10%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24h,观察葡萄球菌菌落附近与其他部位的菌落大小,会发现近处较远处的菌落更大,呈卫星状分布;血清学试验。使用诊断液进行凝集实验或是琼脂扩散试验,通常适用于7~14d 病程的病鸡检测,或是检测康复、潜在的带菌病鸡。

2)鉴别诊断。传染性鼻炎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支原体病以及VA 缺乏症等病症的表现存在相似的部分,在具体鉴别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进行对比,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传染性的支气管炎致病菌源为支气管炎病毒,具有易感性高的特点,其中,生长期在40 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比例最高,且死亡率也最高,以水平传播为主。病鸡症状为产蛋量降低、张口呼吸、发出啰音、畸形蛋比例升高等特点,呈现明显的气管炎、输卵管炎症。喉气管炎的致病菌源是喉气管炎病毒,不同生长阶段的鸡群皆有患病的可能,但成年鸡的患病表现最为明显,具有传播广泛、发病突然的特点,水平与垂直传播都是主要传染路径,患病的个体表现为咳嗽严重、呼吸困难、咳血、鼻孔周围分泌出脓性黏着物等。在鉴别几种传染病时,应结合病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症状与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3 防治对策

3.1 规范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应选择当地流行的鸡传染性鼻炎血清型疫苗进行定期免疫接种,同时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工作。目前,针对鸡群传染性鼻炎的疫苗中,主要以A 型油乳剂灭活苗为主,第一次接种的范围为25~40 日龄的幼鸡,用量在0.3mL 左右;当鸡群生长到110~120 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接种,用量在0.5mL 左右。

3.2 科学进行药物治疗

鸡传染性鼻炎作为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是由鸡副嗜血杆菌诱发的,该种病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反应较高,因此,可以使用2~3 种的磺胺类联合药物进行防治,同时添加电解多维(0.02%)到饲料中,连续喂10d。需要注意,如果在冬季,使用药物治疗应在添加抗生素的基础上,使用一些抗病毒类药物,比如说在饲料中混合适量的银翘散,提高治疗效果,实现对鸡传染性鼻炎的有效控制。在夏季时,由于病鸡的代谢周期缩短,使用磺胺类药物将会导致鸡肝肾的负担加重,影响病鸡的状态,这时可以适量使用低毒药物,保证治疗效果。

3.3 定期消毒,及时分群

为有效降低鼻炎的传染风险,需要养殖人员严格进行卫生管理,及时清理鸡类粪便以及垫料等杂物,定期进行消毒,抑制细菌的滋生。如果发现鸡出现食欲不振、眼眶水肿、咳嗽等情况,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分群进行管理,避免病鸡交叉感染。对于症状严重的病鸡,应适当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此外,鸡场应按照全进全出的模式引进、销售鸡群,筛选优质的鸡苗,保证养殖效益。

3.4 完善饲养管理制度

在常规养殖管理工作中,相关养殖场、养殖户应结合地区鸡类养殖管理规范制度,进行养殖管理。在饲料的选择上,尽量为其提供营养、科学的优质饲料,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做好环境管理,保证鸡舍的通风、湿度、温度条件满足饲养要求。与此同时,对周转后的空闲鸡舍、养殖期间的鸡舍以及用具等进行规范、严格、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外来人员进入要更衣、洗澡、换鞋、消毒,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从源头切断传染源。

4 结语

鸡传染性鼻炎具有传播广泛、容易交叉感染等特征,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病鸡产蛋量下降、体重减轻,降低养殖效益,还会增加鸡群的死亡率,影响后续饲养。为有效控制传染性鼻炎对鸡类饲养相关产业链的影响,需要养殖户、规模化养殖场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掌握病鸡感染的各种症状,准确运用诊断辨别技术判断病鸡情况,通过规范疫苗接种、定期进行消毒查杀、科学制定药物防治规划、及时对病鸡进行分群管理等方式,针对性的切断病毒传染渠道,控制传染源,为鸡类养殖产业的科学化、有序化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病鸡菌落鸡群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中西医治疗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技术介绍及分析
画里有话
试论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菌落总数”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