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武术全英文课程建设策略

2022-11-05 01:22李立杰吕晶红
武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全英文国际化武术

李立杰 吕晶红

1.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866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以及我国必须参与其中,已是毋庸置疑的命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高校通过跨文化的国际化维度,整合其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的过程。与之相应,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核心内容的课程国际化则是将跨文化的国际化因素融入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资源的操作过程。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已经由课程资源交流与跨境教育融合的层面,推进到以通识课程建设为核心的人才文化素养的提升层面。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中心仍然是以专业课程的国际化为主体,尚未对民族文化类通识课程的国际化问题给予关注,鲜见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背景,对武术全英文课程建设相关论题的探讨。

1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武术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意义

1.1 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高达66.2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步入了人员双向交流的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高校的课程也开始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国际化。目前,“课程引进”已经无法全面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与之相应,民族文化类通识课程的国际化问题迫在眉睫。武术是我国高校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全英文课程的建设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与高校所肩负的民族文化传承责任契合。

1.2 满足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语言的民族性和差异性,而跨文化的语言差异正是民族文化国际化的首要障碍。武术本身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累积和沉淀,有着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表现形式、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武术的国际化发展,首先要解决如何在理顺其体系的基础上打破语言的隔阂,并通过国际通用语言的准确使用来展现武术技术方法及其文化基础的问题。武术全英文课程可以从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双重视角,为中国学生创造全面、深入地了解武术文化的机会,并以此来缓解其对武术文化的认同危机,进而避免学校体育文化的全盘西化。武术全英文课程也可以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并透过武术课程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帮助其正确地解读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武术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相伴相生的基本特征,应当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为民族文化保存、传播、发展和繁衍的重要契机。

2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武术全英文课程的建设策略

2.1 教学目标的定位

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武术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从逻辑上讲,武术文化是开放的、流变的,是在批判与否定中构建与发展。武术课程的国际化是以继承传统为基础的超越现代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因此,武术全英文课程建设需要挖掘武术在个体修身和养心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应加深对世界体育多元一体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尝试在展现形式和文化风格方面吸收或借鉴其他民族体育文化国际化的先进经验,进而全面地展示武术的价值。换言之,武术全英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武术文化、学习武术技能和增强英语语言的交流能力,还要帮助学生获得理性分析武术的民族化与国际化、武术文化的个性化与世界体育文化普遍性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即通过武术与多学科的“结合点”,对武术文化这一“综合体”做出客观、全面的诠释。

2.2 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武术全英文课程建设是武术课程国际化的起点,其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那么,以武术全英文课程的目标定位为导向,以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为立足点,认识武术的技法特点、文化个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视角上客观地认知武术的全貌,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合理融入提供渐进的方式。总体上,武术全英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对武术知识体系的反思、判断和重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保持武术的项目特色为基础,以探寻文化的普遍价值为目的,通过挖掘武术的文化潜力、借鉴和吸收不同民族体育文化课程的经验,构建用来服务于个体社会化、民族文化传承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

2.3 在线课程的建设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的变革,在线课程就是重要变革之一。在线课程使得教育关系、教学空间、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变得更佳多元。将在线课程融入到武术全英文课程建设中,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群体、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延展性,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自主地通过个人探索、团队学习和交流互动等形式来探寻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技术、方法和理念的延伸。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服务于学生,使其学习过程更具有个性化、社会化、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也能够适应个体学生需要,使其学习过程在监督、评价和反馈的互动中实现动态的调节,保证学习目的的实现和学生素质的发展。

2.4 教学语言模式的衔接

通常,全英文教学可以采用以下二种模式:(1)全英文教学模式,即采用全英教材,教师进行英语授课,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武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英语展示武术魅力的能力;(2)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与全英文教学模式类似,但教师可以适时地选择汉语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以促进学生武术学习的公平性。从武术全英文课程的服务对象看,服务于中国学生的武术课程应该倾向于把语言看作资源,更加强调借助英语提升学生与武术相关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之相应,服务于来华留学生,应该倾向于把语言看作权利,强调武术文化的多元化和独特性,也更为重视借助英语进行武术技能和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递。因此,在教学师资水平满足全英文教学需求的条件下,服务于中国学生武术教学可以考虑选择“双重沉浸(中英双语)——全英文”的过渡模式;服务于外国学生的教学适合采用“全英文——双重沉浸(中英双语)”的过渡模式。也就是说,武术国际化推广课程教学语言模式的选择,既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又要关注汉语在武术习练过程中的地位。

2.5 教学师资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教师的素养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开展全英文授课的教师则需要具备更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该能力不仅体现在武术教学、英文专业文献阅读、教案撰写和专业内容的表达方面,还体现在使用英语分析文化差异和消除文化歧义的能力方面。然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可以促成。中国学生至少需要3年英语语言环境的生活和锻炼才能适应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至少需要6年的国外教育系统的学习才能获得运用英语进行高效工作的能力。如果以上述数据为参照,国内各高校现有的武术师资显然难以满足武术全英文教学的需要。根据当前武术师资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给武术教师、教练员、裁判员、专业学生和志愿者提供多种类型的英语学习环境和锻炼机会,为武术全英文课程建设的发展培养师资力量。

2.6 评价方法的构成

尽管国内高校还没有全英文教学相关的检查、听课和督导制度,缺乏与之配套的学生评教、教学信息员、教学评估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但是相关学者对全英文评价方法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仍能带来一些启示。一项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认为,应该把全英文主要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纳入监控和考评范围,并根据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把全英语教学质量标准进行分级。有研究指出应当尝试从教学实践中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建构师生互动的全英文评价标准。可见,我国高校全英文教学相关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缺乏具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情况下,有必要结合武术学科的具体特点,根据武术全英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其相对应的课程内容拟定评价方法。武术全英文教学评价方法的构成,应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或者为了评价而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武术相关素养及文化自信的发展,如武术礼仪,即行为标准和武德修养;武术文化,即文化缘起、文化特性和文化普适性;武术技术,即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基本套路和攻防实践;国际交流能力,即礼仪讲解、文化交流、技术原理解析和攻防理念诠释。

3 结语

对教师来说,武术全英文教学需要教师具备通过英语讲解来展示武术技术的独特性及其文化普适性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武术全英文学习意味着武术技术与文化并重,要在文化辨别的基础上提升国际文化交流能力。

猜你喜欢
全英文国际化武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华武术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问卷调查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武术
医学留学生药理学全英文教学体会
留学生外科手术学实习课全英文教学经验总结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