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嬗变下独竹漂活动演进历程研究

2022-11-05 01:22毛白梦
武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态活动文化

毛白梦 陈 洁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竹漂的活动已经经过了多次变迁。近年来,有关文化生态理论也积极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文化生态学蕴含着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观和辩证的方法论,是现代经济环境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论指导。独竹漂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竞赛项目,2021年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传统体育项目,但它始终面临着文化生态嬗变带来的挑战,独竹漂如何在文化生态的变迁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实现自身的坚守和嬗变,这对完成自身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化生态理论及独竹漂的实然演进

1.1 文化生态理论

文化生态学是解释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独特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近些年来,文化生态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促进,其中文化生态理论能够很好的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索与实践发展也大有脾益。文化生态学是一门着眼于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观及辩证的方法论思想相统一的学科,具有动态属性,讲究自然(生态)-人-文化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人是有价值理念的存在,而价值理念形成价值生态,从人的存在进入文化生态,文化生态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因此,不管是从文化生态学的价值属性看还是从人的价值理念上看,它都能很好的诠释人类生活文化变迁中的一些特征。文化生态的嬗变实质上主要是文化生态结构上的嬗变;有学者把文化生态结构分为“外生态”和“内生态”两个部分,从整个文化生态来看;外文化生态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构成三位一体的综合体,而在内文化生态中,独竹漂活动的内部文化生态结构是从物器与技术、制度与习俗、价值与观念的顺序依次展开的。

1.2 文化生态嬗变下独竹漂传承发展的影响因素

独竹漂运动发源于贵州省赤水河流域,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是运动员依靠脚踩特定的具有浮力功能的器具及依靠小竹竿在水上划动而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民间,独竹漂一直是作为端午节的表演及祭祀的活动存在,由于这项技艺需要有特定的环境以及在表演活动中所展现出的技艺美、人体美、动作美等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更为这项运动增添了几分神奇色彩,也从侧面表露出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由于当代以来的社会文化生态已经发生了改变,独竹漂正面临着以下六种文化生态嬗变所带来的危机。

整个外文化生态看有三方面的危机:(1)自然环境的嬗变;知识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文明,提升了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上限,进而扩大了独竹漂的活动范围;(2)社会环境的嬗变,人们对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开始逐渐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3)经济环境的嬗变;以农耕文明为主的自然经济的衰退到现代社会商业经济的勃兴。从独竹漂活动的内文化生态结构上看有以下三方面:(1)物器与技术的嬗变;自然性材质弊端的暴露,现代竞赛项目对项目运动技术的规范要求。(2)制度与习俗的嬗变;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崛起,中国民俗传统体育的文化保护与组织体系的科学规范。(3)价值与观念的嬗变;旧时期独竹漂运动的价值局限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入。

文化生态的变迁对独竹漂这项运动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生存的环境土壤也从地方性体育特色迈入国家性体育竞赛项目,活动范围更为广阔;对于独竹漂的发展来说,要求回归本身价值的同时,也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因此,在面对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多样化需求、竞赛项目的规范性和观赏性要求、社会商业经济的兴起等问题时,要注重自身的价值挖掘,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理清发展脉络,重视现代文化生态嬗变过程中竞争性、经济性、健身性等功能价值的引入,合理利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调节好独竹漂运动与西方较为强势体育项目的矛盾,这样才能为独竹漂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2 文化生态嬗变下独竹漂活动的演进历程

2.1 外文化生态嬗变下独竹漂活动的演进历程

2.1.1 自然环境的嬗变,文明的进步提升人的认识,扩大了独竹漂的活动范围

独竹漂是在独特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及特殊的物产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下产生的;随着时间及实践的递进,慢慢的人们提升了自我对自然界认识,独竹漂的活动范围也越发广阔。独竹漂源于生产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的“水运皇木”。贵州多山多水,享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别称,而赤水有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古时候出行提供了一定便利性条件,明朝便以水运的方式进贡皇木,独竹漂的技艺也是由此开始衍生而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地人民也在运送楠竹的过程中传承了这项技艺,独木舟的一苇渡江的绝技也逐渐应用于生活。在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途中,苗族人民就以独竹舟来帮助红军。当独竹漂的活动逐渐被发掘,直到全国少数民族运会,独竹漂的文化活动为了适应传承发展、表演训练及比赛的需要,不少的学校学生把独竹漂活动从河中也迁移进学校的湖中进行训练,另外,也利用物理常识制造出具有相应浮力作用的工业性材质独竹漂。

2.1.2 社会环境的嬗变,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逐渐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

从独竹漂的诞生到现在,历经了封建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制度和如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前两个时期,并没有相关的组织与政策形成,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觉醒,独竹漂活动在社会主义领导下有稳定的发展环境,社会和国家也有相关的管理机构与政策扶持。现在已经形成了民间为主政府为辅的活动组织、政府主导逐渐突出的赛事组织等多重组织架构。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赤水民间开始普遍存在端午节划龙舟和划独竹漂的活动,在1950年赤水市政府就在端午节组织了一场划着独竹漂来解放台湾省的演练活动。在与独竹漂活动的相关机构与政策上,先后成立了独竹漂的社团组织协会、独竹表演队,而后入选非遗项目,经历了普及独竹漂运动、制定比赛细则、举行全国性的邀请赛等组织工作,到2011年独竹漂活动也完成了从地域民俗到竞技项目的嬗变。独竹漂的传承途径也从单一的村寨型向政府型、学校型三者并存的传承模式转变,发展也越发的多样化、规范化,国家及社会在其中也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开发相应的文化产业,既对独竹漂活动的原生态文化进行挖掘保护的同时,也让这项运动与社会环境互惠共生,使其传承发展更富有活性和可持续性。

2.1.3 经济环境的嬗变,现代社会商业经济的兴起,导致独竹漂生存方式变动

经济环境包括人文价值、民俗活动、经济环境等,时代的变迁使得独竹漂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在经济环境上独竹漂经过了明朝时期农耕自然经济状态下的进贡谋生,之后为了运输方便也应用于生活;在融入当地的民俗节日后,又承担起表演和祭祀仪式的功能。在人文环境变迁上,赤水地处黔北,在唐代便设有怀仁县,历史悠久;既有红军四渡赤水的红色文化,也有苗族人民的特色习俗;现如今,独竹漂一苇渡江的绝技所展现的仙风侠气也有了更丰富的人文价值,既融入了舞蹈艺术,服饰也从最早苗族服饰向汉服拓展,多种中华传统元素的融入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了路径。在观念的变迁上,独竹漂受到当地的民俗礼俗活动的影响,民众在端午节及祭祀活动中借助独竹漂的技艺来表达敬畏,以此寻求庇护,寄托了民众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可以说独竹漂活动是一项记录劳动人民在环境与历史的互动中所形成的艺术技艺;到了现在的社会商业经济环境,独竹漂逐渐登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舞台,成为了人们娱乐和竞赛的项目,又与社会经济环境相调适的同时也进行反哺,被赋予了旅游、竞赛等新功能融入在人们的生活中。

2.2 独竹漂内文化生态下的演进历程

2.2.1 物器与技术的嬗变,自然材质弊端的暴露与对运动项目运动技术的规范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经过了三次伟大的工业革命,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化生态在使用物质的层面上实现了从自然取材到可人工复合材料的高阶演进,而独竹漂也发生了所需本体的建造技艺及材料的嬗变,尽管进行独竹漂活动所需的气候与水资源等还没有发生变迁,但施展独竹漂技艺的材料已从木材到竹材再向现在标准的工业材质进行了转换。在物器层面的嬗变上,明朝是以运送独木舟、竹排舟等作为技艺传承的器物载体,而后这项技艺发展到当地的生活及交通运输中,施展技艺的材料改变成当地有名的楠竹,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复合性工业的规范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满足人们需求,在独竹漂活动成为竞赛项目后;文化活动的时间、空间、参与人群等要素发生了改变, 天然竹材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其一,运输不便,其二,浮力不足,难以承受大个子队员的体重,不利于竞赛公平[6]。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训练不受器物局限,独竹漂活动已有以楠竹的自然材料向工业材料进行了转变,形成了活动材料越发规范化科学化、制作工艺越发精细化的物质结构;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民俗表演与赛制公平的高标准要求,独竹漂的运动技术得到了拓展和规范;初期,独竹漂在赤水民间大家只是为了娱乐大众,对于规则也只是象征性秩序,自2006年开始贵州省的相关专家已起草了相关的《独竹漂竞赛规则》 (试行本),并在此后的多次比赛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可能引发比赛结果争议的每一个环节,至今,独竹漂项目的运动规则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2.2.2 制度与习俗的嬗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崛起及组织体系的科学规范

随着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体的奥运赛事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西式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为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迫切需要,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步被发掘出来,独竹漂活动就是其中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在文化生态的嬗变下的影响下,独竹漂的组织体系越发的科学规范。从独竹漂的活动制度上看,它经过了从谋生到民间习俗再到赛制型项目。活动制度一般包括组织形式和活动类型;在组织形式上,在明朝时期,并没有形成于独竹漂相关的组织,只把这项技艺当作一项谋生技艺;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赤水河流域开始有民间组织,组织参与端午节的祭祀表演活动,直至现在独竹漂活动已由最初的民间组织升迁为相关武术协会、国家竞赛项目组织等三种组织共存的制度形式,组织的形式更为规范化;部分独竹漂活动已由一般的民俗活动转变为体育竞赛项目,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另外,在活动类型上,独竹漂的活动类型发生了裂变,首先它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诞生,而后融入民俗活动被赋予为一定的形态意识,到现在独竹漂的活动类型已经延伸到表演项目、非遗项目、竞赛项目等,独竹漂所带有的娱乐、健身、经济等价值也被得到广泛的认同。现今,独竹漂活动范围逐渐增大融入了民间许多的节庆活动,全国各地很多景区都驻有表演者,成为了地方性民族特色文化载体,正为全民大众休闲健身文化添砖加瓦。

2.2.3 价值与观念的嬗变,独竹漂从单一的生存价值到现代的多元价值观念的融入

独竹漂源于生产活动,即是以解决温饱而存在的一种谋生工具,而随着现代价值观的融入,独竹漂活动被赋予经济、文化、教育、健身等的功能价值。人文价值上,独竹漂是赤水历史文化与地缘特色的结合体,是人的艺术性思维与原生态的产物,但随着独竹漂运动的发展,在这项活动的传承流变过程中也融进了更多的人文价值,在各种表演及比赛中大放异彩。精神文化价值上,人们并不会把它作为唯一一种谋生工具,更多的是想通过观看或参与独竹漂运动,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即是高层次的求知与审美需要,更为注重自我实现的价值诉求。在教育文化上,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也开办了许多的正式比赛或表演活动,西南大学等十几所大学也开办了相关课程。独竹漂运动颇受人们喜爱,且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作用;在经济上,独竹漂的开展为国家开展全民健身计划、推动乡村旅游注入了新动力,有许多的特色区域将它融入了经济和体育产业中,实现了体育与经济文化互促共振的发展模式。在观念上,破除了只有男性才能主导参与独竹漂活动的旧识,在现在的独竹漂竞赛及表演中男性与女性皆设有相应项目。另外,在被挖掘前,独竹漂活动与龙舟竞渡在当地是作为祭祀乡祖、追忆屈原的存在,在赤水的历史沿俗中,它是赤水人民与自然互相适应的特别象征,但随着汉服、舞蹈等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独竹漂活动,独竹漂承载着展现中国元素、讲述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对建设生态文明、推动跨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独竹漂依存于文化生态,但由于文化生态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嬗变,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上限增加、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商业经济的勃兴、独竹漂的活动范围在扩大、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崛起促使对中华传统体育的保护加深、现代价值观的融入等影响,独竹漂的活动器物的物态上已从最初的木头、楠竹等自然性物态已向工业性物态转变,而施展舞台从地方层面提升至了国家层面,应用场地相比于从前更多样化且有标准的比赛场地,活动内容也从单一的祭祀表演走向多元的竞赛项目,活动的组织方式也由当地人自发组织转变为政府及社会等多种组织共存;由于文化生态的嬗变,独竹漂的传承方式也从为村寨性地方型传承转变为地方、政府、学校等多元化共存的传承方式发展;另外,独竹漂文化所赋予的价值功能已经重构,在凝聚民族功能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更多的红色文化、健身竞技、经济文化等;一些地区也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打造特色性体育旅游,以推动地方经济,从侧面也促进了独竹漂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谁远谁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