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06 05:36李金英
高考·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导学互动高中数学应用

李金英

摘 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讲究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无论从数学课程本身,还是从学生和数学教材等层面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切实可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应优化教学流程设计,对课前导学、新课导入、合作互动、总结评价和训练拓展等环节进行优化设计。最后,从教师、学生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保障措施。通过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导学互动;高中数学;应用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最近发展区”能够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正视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给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积极推动课堂互动[1]。高中数学要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需要教师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将导学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互动探究的机会,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将有助于凸显“最近发展区”效应,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应用于数学课堂的可行性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互动”是一种以导学结合、互动探究为显性特征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优化,将教师明确定位在主导者角色,学生定位在课堂主体地位。基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导学结合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致力于实现“教”与“学”的高度和谐。数学课堂从传统“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教师角色也呈现出多元化。教师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者;“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致力于推动数学课堂互动探究,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各个主体进行充分的互动,围绕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深入、持久的探究活动。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课堂的可行性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无论从数学课程特点,还是从学情实际和教材编写特点,它应用于数学课堂都是切实可行的。

從数学课程特点分析,数学课程表现出以下几个显性特点:①知识量加大。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拔高,数学知识与初中阶段相比显著增多。学生要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离不开教师引导,需要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②学习难度大。高中数学作为初中数学的进阶,学习难度明显高于初中阶段。高难度的数学学习需要与导学结合,促进互动探究,通过“教”与“学”的高度和谐,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③系统性强。高中数学系统性较强,它既与小学、初中数学一脉相承,又自成体系。高中数学系统化需要加强导学结合,深化互动探究。④综合性强。高中数学体现出更强的综合性,学科内部内容得到进一步的综合,数学学科和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也得到加强。高中数学课程表现出的特点,需要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从学生学情层面分析,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表现出以下几个变化:①学习动机加强。高中阶段,学生经过中考激烈的竞争,也面临着高考,学习动机更加显著,主动性更强。②自我意识加强。高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表现出更强的自尊心,希望表现自我。③学习能力加强。高中生学习能力与初中生相比,学习能力更强,他们数学知识更加丰富,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经验等,自主学习能力更强。④交往意愿加强。高中生交际交往的圈子更大,接触面不断扩大,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可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符合高中生学情特点,与学生心理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也符合高中生学习能力。

从教材编制特点分析,高中数学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数学教材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首先,对教材的栏目和板块进行优化调整。数学教材栏目更加多样化,通过丰富的教学板块,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丰富学生数学学习体验,教材趣味性更强。其次,从教材内容分析,数学教材与生活关联性更强,重视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最后,数学教材更注重助读系统建设,教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可见,高中数学教材需要引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应进行系统化设计,形成符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课前导学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需要优化“教”与“学”关系,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课前导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该环节又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学形式、发布导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等。

1.选择导学形式。导学是“导学互动”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导学模式。课前预习环节是导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合适的引导。课前导学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导学形式,包括导学载体和学习平台。从导学载体分析,教师应选择可操作性强的载体,同时与导学平台有机结合;从传统导学平台分析,教师可以利用传统导学案、学案、任务单等载体,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支持;从线上平台分析,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化学习平台,通过线上微课、慕课等导学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导学形式,将传统平台和信息化平台有机结合起来。

2.发布导学任务。教师在选择合适导学载体和导学平台基础上,需要及时发布导学任务。导学任务发布需要教师提前发布,便于学生获取,任务要做到明确、集中。传统平台下,导学任务发布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对学生支持效应不显著。网络是一种新的发布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地发布预习任务,包括关联性导学资源。导学任务发布的同时,教师应对任务达成度高度关注,确保导学任务的达成率。

3.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前导学的重点,学生围绕教师发布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①和教师导学结合。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重视将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让教师指导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②教师应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诊断,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以便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针对性引导。

(二)新课导入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课前预习关联性不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课堂导入环节应进行变革。教师应将新课导入和预习有机结合,既要重视新课导入环节设计,又要给学生创造预习展示、质疑互动机会。

1.创设导入情境。良好的导入是一节数学课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师应重视数学课堂导入设计。创设教学情境是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提高情境创设艺术。第一,考虑学情特点。教学情境应与学生兴趣爱好保持高度一致,在选择情境素材时,教师应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情境亲和力,让学生对情境产生兴趣,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第二,考虑教学内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考虑教学内容,要有助于凸显数学教学主题,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关注率。

2.预习成果展示。在引入教学内容基础上,教师应基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重视给学生创造预习成果展示的机会。预习成果展示可以采用小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的方式,各个小组成员先在小组内展示预习成果,总结小组成员预习取得的成果,并归纳总结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学生质疑互动进行铺垫。在组内互动基础上,各小组之间再进行预习成果展示,提交自主预习存在的问题,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进行质疑和互动。

3.学生质疑互动。结合学生小组成果展示活动,各个小组通过集中反馈,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显现出来。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质疑和互动机会,围绕集中反馈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初始环节的互动。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结合质疑互动学习,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等有机渗透在质疑互动过程中,促进数学知识消化与吸收。通过质疑互动学习,发挥学生群体优势,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最后,各个小组再集中提交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三)合作互动

在学生质疑互动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学生集中质疑内容和数学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合作互动。该环节主要包括搭建学习支架、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集中指导等。

1.搭建学习支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对学生提交的疑问和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应着重讲解做法。导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搭建教学支架,引导学生凭借搭建的教学支架,自主解决问题。教学支架搭建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载体,如借助直观的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直观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教学案例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直观教学案例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2.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需要进行合理分组,分组坚持“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原则。“组间同质”是为了保障小组之间实力均衡性,确保各个小组之间保持均衡的实力,以便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是在学生自愿组合基础上进行组间微调,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努力克服学生存在的不足。学生合作探究需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3.教师集中讲解。在学生课堂学习基础上,教师围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和集中讲解。集中讲解应坚持几个基本原则:①生本性原则。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能够解决的内容不讲,给学生创造充分互动机会。②启发性原则。教师讲解时应坚持启发性原则,不是死板教条的讲解,而应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把握数学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提高教师讲解效果。

(四)总结评价

针对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总结和评价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不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形成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1.总结归纳。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总結,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化建构[2]。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应讲究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总结归纳。同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引领。如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借助思维导图使课堂教学内容以显性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总结归纳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成长的过程。

2.多元评价。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对传统评价模式进行变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拓展评价维度。教师应改变数学课堂知识性评价做法,拓展课堂学习评价维度。既要重视学习结果评价,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②拓展评价主体。目前,数学课堂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充分。教师应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引入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等,提高数学课堂评价的科学性。

(五)训练拓展

训练拓展是巩固学习成果、扩展数学课堂教学空间的重要路径,教师应重视数学训练和拓展设计[3]。通过课堂训练、拓展训练与反馈指导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1.课堂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课堂训练,训练内容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聚焦数学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训练练习;其次,关注学生共性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成为课堂训练的重点,通过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消除知识盲区和薄弱点;最后,围绕易错点进行训练。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内容进行训练。课堂训练应讲究训练方式的多样性,要避免重复性训练。

2.拓展训练。“导学互动”教训模式下,教师应基于不同层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必要的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应基于教材内容,又高于教材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训练机会,满足不同层级学生数学训练需求。如进行变式训练,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学生思维活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反馈指导。针对课堂训练和拓展训练,教师要及时做出反馈,并针对学生训练进行及时的指导。针对学生错误进行反馈时,教师应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从探寻错误出现的原因入手,再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教师指导基础上,再进行巩固性训练。反馈指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如采用错题集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留有痕迹。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保障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需要进行系统化设计,做好必要的保障措施。下面从教师、学生和资源等方面,简要分析教学模式应用的保障举措。

(一)教师层面

教师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就需要从教师主导地位出发,做好如下保障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施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确立生本思想,课堂教学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应有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教师中心中转变出来[4]。让“学”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2.提高教师素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一方面,教师应基于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自身素质结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深入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理论依据,让“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数学课程保持较好的匹配度。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教师应基于“导学互动”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包括课堂组织能力、引导能力、管理能力、学情解读能力、导学载体设计能力等。

3.做好预设生成。有效的数学课堂应将教师预设和课堂自然生成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对课堂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基础上,做好精心预设,以保障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同时,针对学情和教学内容,在研判学情和调动自身教学经验基础上,对学生互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成进行充分的准备。

(二)学生层面

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应强化主动思想和合作学习思想,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1.提高学习主动性。导学互助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基于学生主体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5]。学生主动性要从外力着手,借助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愿。同时,教师还应从学生内心出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和榜样教育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才能起到应有作用。

2.培养合作自觉性。互动合作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应从学生合作互动学习重要性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觉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小组学习,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主动融入集体,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应承担的学习任务,加强与同伴交流协作。

3.养成良好的习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通过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有效性。课堂上,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主动思考;课后,主动完成训练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及时进行补偿性训练,养成整理错题习惯,消除知识盲区。

(三)资源建设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重视资源建设,包括课前预习资源、课堂教学资源、课后训练作业设计等。

1.课前预习资源建设。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性,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课前预习需要,加强课前学习资源建设。通过资源建设给学生课前预习提供有效的支持,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

2.课堂教学资源建设。课堂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包括课堂教学案例资源、课堂训练资源等。教学案例资源建設应体现生活气息,从学生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案例,使教学案例能够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课堂训练资源建设应注重练习的情境性,让数学问题生成于特定的场景。

3.课后训练作业设计。课后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教师应基于课后学习的重要性,重视课后训练作业设计。课后训练作业应体现出鲜明的梯度,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同时,作业设计应突出实践性,要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实现数学知识向数学技能发展。

结束语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积极探索“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途径,做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确保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促进数学课堂互动学习。“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不断拓展教学空间,打通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指导延伸至数学教学全流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我习惯。

参考文献

[1]郭娜.“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9.

[2]文培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导学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3]何艳丽.导学互动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15):54-56.

[4]邓建兵.“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4):16.

[5]高超.“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57.

猜你喜欢
导学互动高中数学应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