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互联网公益引发我国体育基金会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2-11-07 10:32刘晓慧郑玉婷王旭光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慈善公益体育

刘晓慧 郑玉婷 王旭光

(1.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全民健身研究智库),天津 301617;2.昆士兰大学 商业经济和法律学院,澳大利亚 301617)

互联网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公益事业也实现了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促成了互联网公益的新生态景象。互联网技术介入公益事业,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效应,比如网捐平台使得公益筹款面向公众的视野更加开阔,互联网本身的公开性增强了公益事业的信息透明度等。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适用本法的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同时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也规定了慈善活动的开展包括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基金会正是促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属于社会组织体系组成的一部分。

党的十九大将社会组织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组织被视为全方位参与新时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体育基金会如何在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助力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体育基金会发展只有三十几年的历史,其发展面临许多困境也在所难免,但可以预见的是,要实现体育基金会的创新式发展,势必要与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互联网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运用所呈现出来的新生态网络公益模式为我们带来了启发。体育基金会作为体育社会组织,在国家努力建设体育强国、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更好发挥其作用,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探索。在互联网公益新生态背景下,本文对未来体育基金会的创新式发展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基金会解决其当前发展困境提供思路。

1 互联网公益的理论概述

1.1 互联网公益的时代语境解析

20世纪年代末“民间慈善”虽已迈入迅速发展阶段,但互联网公益新生态未诞生之前慈善事业的官办色彩一直十分浓厚。当今“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也顺势与新兴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官办公益”的弊端日益显现,诸如慈善运营的民众参与度低下、信息不够公开透明等问题亟待寻求新的创新解决路径。需要指明的是不管公益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对“公益”和“慈善”的概念均不作区分,本文使用“互联网公益”而非“互联网慈善”的原因是“公益”比“慈善”的内涵更契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中国日益开放发展的趋势下,公民行善事的权利和义务日益得到良好的行使和履行,“慈善”内涵的恩赐意味体现出的等级施舍诉求逐渐被“公益”内涵的权利义务体现出的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所取代。故本文采用“互联网公益”话术,进而凸显“公益”在当今时代语境中处于更加契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地位。为不致因学界和公益慈善界未做概念区分导致本文出现阐述的文本模糊问题,文中出现的“慈善”将等同于“公益”来描述。

1.2 何为互联网公益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自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公益”便迎来了其蓬勃发展的春天。现有文献中最早对“互联网+慈善”下定义的是王云斌,他认为互联网+慈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慈善事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本文所指的“互联网公益”指的是公益事业发展依托新兴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一种新生态的公益运行模式。

2 互联网公益发展的特征体现

2.1 公益筹资呈现平台化趋势

“互联网+公益”新生态的典型代表当属2007年建立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它是国内首家由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发起的,在民政部核准注册登记且归其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2006年6月,腾讯基金会利用腾讯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搭建了国内首个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腾讯公益”网络募捐平台上线,正式开启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互联网+”模式。它为慈善组织提供了免费、开放式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拥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便利地链接网友、公益组织、个人、捐款公众,有效开展网络募捐等公益活动。这样以来,就打破了传统公益慈善的线下筹资形式,比如银行卡汇款、公益捐款箱等,随后腾讯基金会依托该平台,推出了很多创造性的互联网募捐项目,且筹资效果十分可人。当然阿里巴巴公益、新浪公益等企业型基金会也都依托其各自的互联网募捐平台为公益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公益行为与个人生活行为相融

首先从捐赠内容来看,个人的捐赠内容不仅局限于善款、物资,“捐步数”“捐声音”等成为公益新生态中鲜明且独特的捐赠内容,公益行为与个人的生活相关联,这为现代人通过行善事来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提供了更加便捷化的路径。其次从捐赠方式来看,例如,斩获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活动的“蚂蚁森林”,个人的步行行为的累积实质上直接转化成了公益捐树行为;再比如“今日头条”,用户阅读资讯的“动动手指”行为即可转化为书籍和用品捐赠给山区贫困儿童。类似的“指尖公益”数不胜数,这种零门槛的公益参与方式极大增加了公众的公益参与度、积极性,个人行为与公益行为实现了深度相融的局面,这种公益捐赠个人化形式也更易持续、更高效。

2.3 公益慈善信息透明化愈强

在《慈善法》第八章第七十二条中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其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借助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和公开性,公益活动的资金运作的公开透明性得到了天然的保障,公益活动的财务信息做好基本公开变得更易实现。民政部开发的全国慈善信息慈善平台也是响应《慈善法》中关于信息公开规定的要求,该平台包含大量慈善组织数据、慈善信托备案信息等信息,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透明化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宽。传统公益慈善存在着一种捐赠的“黑色陷阱”现象,即捐赠者将财物捐出后便预示着捐赠行为的结束,之后不会收到有关受捐者的反馈消息,所捐之物的去向募捐者难以直接跟进。如今互联网公益新生态下,捐赠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个人募捐之后的公益效果呈现,比如“蚂蚁森林”的低碳捐树项目可以让捐赠者得知所捐树木的具体详情,捐赠者会得到更好的公益捐赠感和成就感。

2.4 互联网公益打造共赢发展模式

从国际层面来看,2007年10月7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旗下的一款公益性质的网页游戏Free Rice正式开始运营,游戏规则很简单,只要在游戏中猜对一个单词,它就会为饥饿的孩子捐出10粒大米。该游戏运营仅一年便捐出了561.5亿粒,合计约1123吨大米。这种网络游戏与公益相结合的形式既满足了游戏参与者自身的休闲娱乐需求,也同时实现了个人行为的公益价值。现在,公益慈善的共赢模式构建在扶贫界已经有了很好的样本,更可喜的是已经涌现出公益和体育相结合的范例:善行者,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大型户外公益徒步活动。通过鼓励参与者组队,按照要求共同日夜兼程完成50或100公里的徒步挑战,动员身边的人以实际行动支持公益,助力贫困地区儿童全面发展。该项目筹集的善款数额很大,切实推动了贫困地区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扶贫与体育相结合的共赢模式起到了两全其美的作用,扶贫事业与群众体育事业得以共同推动。

3 我国体育基金会目前面临的发展问题

3.1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体育基金会数量极少

民政部2018年8月公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统计公报》和中国社会组织网大数据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大类社会组织间比例关系为:46.6:52.5:0.8,体育社团、体育民非、体育基金会三大类体育社会组织间比例关系为:63:36:0.17。可见体育基金会数量极少。体育基金会属体育社会组织,体育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时代,打造服务型政府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但长期以来国家包办各项事业发展和建设惯性还未完全消失,社会组织独立性运作能力不够,要实现社会组织分摊国家职能,减轻政府业务压力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于体育社团、体育民非组织,体育基金会受到更少的社会关注度,国内学者对体育基金会的讨论也较二者少很多,在国家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确保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协调发展,无论是从其数量还是社会化程度等方面,才能保证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各自开花又相互合作,共同助力体育事业发展。

3.2 现实环境对体育基金会的发展支持不足

政策法规等配套制度尚未健全。计划经济时期,慈善事业的管理是由政府部门主管,是我国转变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的产物。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对政府形成了强烈的依从性,体育基金会的运作从一开始出现就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政府参与的意味,其最初建立时便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良好社会环境,欧美国家基金会的创立和发展是与配套的制度相生相伴的,而在我国,其实是先有基金会,后来才有法律法规予以跟进支持的。目前没有针对体育基金会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导致体育基金会在实际运行中有些方面可能会处在法律的真空中。除此之外,还有基金会创立的原始基金额度过大导致创办基金会门槛过高和国家对体育基金会的税收激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3.3 体育基金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体育基金会存在所开展公益活动影响力较小,资助范围不够广泛,对促进体育公益事业的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公募体育基金会的资产保值困难,非公募基金会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自特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定期捐赠。尽管2016年《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放开公募权,即规定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这无疑更加拓宽了非公募体育基金会的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但由于长期以来非公募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不足,捐赠主体兴致不高涨并伴有捐赠顾虑。公募体育基金会运作时难免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非公募基金会的因缺乏资金来源,日常资金运营较难以维系其各方面工作开展。总体来讲,体育基金会运营过程中面临多方面问题,亟待深入调查,探索长效的解决路径。

4 互联网公益启发我国体育基金会的创新发展

4.1 互联网公益对搭建体育基金会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启发

1986年10月30日第一家体育基金会——四川省发展职工体育基金会成立以来,体育基金会数量保持缓慢增加。目前“精准扶贫”和“环境保护”这类公益事业借助互联网技术、数字化、信息化进行赋能,许多互联网公益慈善交流平台得以成功搭建,扶贫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回看体育领域,尽管《慈善法》总则中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范畴,但体育公益慈善的发展显然未能如“扶贫”和“环境保护”这类传统慈善事业被大众广为认知。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持续的高度关注,体育基金会作为体育组织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中国育事业发展的使命,为与时代同发展,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越性,搭建体育基金会自身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将有利于扩大体育公益事业被大众所认知的程度,进而逐渐开启体育基金会自身“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新生态。

4.2 互联网公益有利于促成公益体育文化传播的网络化形态

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水平做基础。国家的扶贫和环境保护事业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今社会发展的痛点不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问题,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亟需有效的释放途径。体育运动正是具备健身、健美、健心的多维功能的最健康积极的压力释放途径。体育社会组织力量的发挥是对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这也是顺应国家和社会协同治理发展的要求。

体育基金会在新时代体育事业中要担负的使命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艰巨。但受中国一直以来“大政府,小社会”的国家治理模式影响,国家福利事业的发展一直是由政府主要承担,公益慈善的社会化程度较弱,公民的慈善意识远不及西方国家人民,社会环境中慈善文化不成气候,体育公益文化更是落后于以社会救济为主要导向的“扶贫”文化的发展。体育基金会肩负着体育公益文化的传播使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体育基金会通过建立自身的互联网公益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借助新媒体的脱域传播效应,打造体育公益文化传播的网络化传播形态成为可能。

4.3 互联网公益利于体育基金会信息透明性问题的解决

目前整个中国慈善界的信息透明性均有待加强,对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体育基金会来说更是如此,尤其是财务信息支出的公开性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体育基金会通过建立自身的互联网公益信息交流平台,便可将其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在平台上发布,同时该平台应当对捐赠者所捐赠款项去向进行信息的公开,以确保捐赠者能及时得到真实的捐赠反馈,促进体育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力水平的提升。借助互联网平台公开其财务会计报告不一定能确保体育基金会信息的高公开透明性,但是互联网技术倘若有效运用确实能改善这一弊病,当然有关慈善组织促进信息公开更为细致的法律法规的完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4.4 互联网公益启发构建体育基金会谋求合作共生发展的模式

在体育界,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有些体育基金会也发起了体育+公益的做法。例如北京体育基金会在2017年设立了“艾米孤独症专项基金”,组织开展了各种致力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体育项目,其中公益联跑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以跑步里程数兑换捐款数额,为孤独症儿童和其家庭送去了温暖。再来看“广州城市乐跑赛”,它是广东省体育基金会作为支持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多部门联合协办的大型跑步赛事,该赛事虽然并未助力弱势人群等,但这场大型体育赛事的盛会对推广大众跑步健身的公益性不言而喻。

在互联网公益的新生态背景下,为何不探索一种通过体育基金会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发布筹款信息,由社会各类主体协力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共赢模式呢?这种模式之下,参与活动的群众直接在基金会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捐款、物资等款项,募捐所得一部分用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这里的体育活动是指能够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的赛事、运动项目培训等等凡是能促进群众体育参与的各类活动。另一部分则用于公益捐赠项目,例如精准扶贫、环境保护、体育院校大学生支教等更多公益项目。现代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还难以满足,体育社团等体育社会组织的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体育基金会作为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与其他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共同推进其社会化进程以满足人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大需求也是当前国家所倡导的协同治理的必然要求。本文所提的体育基金会谋求合作共生发展的模式构建正是寻求与其他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协同致力于满足人民多元体育运动需求的问题解决路径。

5 结语

互联网公益新生态下,体育基金会面向未来的发展也要与互联网技术深度结合,在打破体育基金会的发展瓶颈例如筹款渠道单一、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公益体育文化的发展落后等方面具有创新指导意义。现代的公益慈善观已经不仅局限于社会救济,大发慈悲的个人情怀的范畴,源于满足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的“微公益”生活公益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时尚追求理念。体育基金会通过搭建其自身的互联网公益信息平台,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探索一种与其他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共生模式,为满足全民健身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开拓一条协同发展路径,最终为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慈善公益体育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我们的“体育梦”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