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老年人体育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对策探析

2022-11-07 10:32廖红娟李吉如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发展

廖红娟 李吉如

(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63)

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具有以下特点:(1)基数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中国老年人口已持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增速快。最近三年60岁及以上人口年增加超过800万,预计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老年化速度呈现加速冲顶趋势。(3)高龄化显著。至2017年底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高达2600万人,占总人口的1.8%。(4)地区老年化差异大。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较三四线更早进入老年化,东北地区人口流失加剧尤其显著。(5)身体健康占比低。据世卫组织统计,发达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身体健康比例超过60%,而我国仅43%左右。可见,老龄化人口的加速累积,将极大增加我国公共服务和社会稳定保障压力,并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新时代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体育事业是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等建设任务,占总人口17.9%的老年人群体育工作,尤其是基于我国现阶段“未富先老”的国情,发展老年体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命题。老年体育发展不仅对促进健康老龄化、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老年人群“社会负担”转化为“社会贡献”的重大手段和催化剂。本文回顾40年来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老年体育的现状及特点,梳理我国当前老年体育社会实践探索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1 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从思想认识起步到体制改革、政策制定、重大活动举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均取得飞跃性发展。此期间老年体育发展历程可分为三段:

1.1 百废待兴,起步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探索艰难起步,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恢复后,1980年首次派团参加当届冬季奥运会,1984年首次派团参加夏季奥运会,我国体育运动逐步回归到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正确轨道上。1981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并开启了5连冠辉煌历史,极大振奋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全国人民学女排,在此全面发展体育的大时代背景带动下,老年体育运动也走上发展之路。1983年成立的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是我国首个老年人体育团体,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老年人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赛事的唯一合法组织。1999年国家体育局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和《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是我国首次针对老年人体育建设而制定的国家计划。2004年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推出了“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从体制改革、政策制定到指引落实等方面全面启动老年人体育建设。

1.2 奥运筹办,加速发展阶段

2008年背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激发了国民健身热潮,大众体育受到关注,同时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及各地级分会协会)、老年大学这两大老年人体育社会组织逐步健全,在32700余家老年大学内开设体育健身主干课程,老年人体育得到加速发展。北京奥运会开幕日被确定为“全民健身日”,顺应号召,2009年8月8日在郑州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在此大事件背景下,老年人体育活动真正全面动员实施,加速发展。

1.3 伟大复兴,探索新变革阶段

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对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解决意见,并持续不断投入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建设,使得各项老年体育硬件系统基本完备,此阶段在政府政策制定、组织建设、资金和设备投入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体育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把体育事业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坚持“大群体观”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当前成就,要从更高层面去探索、改革、发展我国老年体育事业,尤其是在国家伟大复兴关键期与即将在我国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的战略体育赛事双重共振下,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老年体育发挥应有的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精神动力,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信心。

2 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现状与特点

2.1 发展不均衡、需求供给不平衡依然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老年体育总体上表现为:体育资源配置、体育组织管理、体育项目技能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与现实供给在时间、地区等不同维度上的长期不均衡,如城市老年体育工作明显优于乡村、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传统认为,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于老年人的体育需求是制约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但从创新机制来看,如何提升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并使其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如场馆开放、运营主体等效用问题)制约了平衡的建立。因此,目前老年体育建设工作思路要由以往的增量扩能为主,转向为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重,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需求供给不平衡依然会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

2.2 老年体育日益变化的新需求亟待满足

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一般是根据自身爱好、个人体能、运动氛围倾向等小环境因素来选择,同时也受到地域风俗、场地、设施、人员指导等大环境因素影响,但总体上老年体育依然倾向于简单易学、无需支出等群体性活动为主。同时,有别于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单一性目标追求,老年体育是以健身康体为主,兼有文化养心、以身养心的双重追求特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老年人体育需求也发生重大改变,呈现出老年体育与旅游、文化、养老、医疗等结合的新需求。

2.3 政府主导、民间为辅的组织运作体系仍是主调

从老年体育组织体系上来讲,目前政府主导的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团队依然是老年人科学健身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推动者。针对乡村、街道、城镇等因地制宜制定和建立体育组织,以自发型、政府型、第三方服务型等交叉补充,不断健全网格化,覆盖更多老年人,从经费倾斜、制度扶持等多方面保障各级老年体协、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团队、社区组织的主体主导地位。在老年体育运作方面,主要依靠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实施和资金主导支持,社会中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赞助等配套发展。政府主导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引导与民间主导提升基础设施资源高效整合和运营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得到加强。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老年体育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及保障机制,克服了发达国家老年体育发展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从全局协调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组织水平深度及广度上不够等三大缺点,符合我国当前老年体育发展态势。

3 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的挑战及对策

3.1 发展不均衡、需求供给不平衡的挑战及对策

在老年体育建设工作由增量扩能为主,逐步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战略调整过程中,老年体育发展的实践要从设施场地、指导服务、组织活动、信息服务、检测反馈、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与解决:继续推进老年人场地设施资源建设与利用效能优化提升;加大对老年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监督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日常活动建设;改进宣传方式,与时俱进,畅通信息渠道,广泛动员,吸纳民意,创新服务;做好老年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结果反馈工作;明确政府的主体作用,实现多部门合作供给,健全街道老年体育组织,将社区老年体育纳入街道办事处的议事日程,健全政府保障机制和领导责任机制;借助社会资金力量,丰富体育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测评等方面。从各环节创新优化,最大化提升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用。

3.2 老年体育新需求的挑战及对策

面对老年体育的新需求,要更多考虑如何开展创新性老年体育宣传、教育、示范、验证、考评等系列组织实践工作,要侧重组织工作软件条件优化、更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创新性借用5G等信息科技手段,新型视听传播平台进行对接服务等,不断用创新活动方式,根据老年人需求特点创编引导具有文化艺术内涵、体现科学健身理念、符合群众审美特点的老年体育项目,更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人性化等互动方式,切实推动老年人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同时也要认识到老年体育需求已呈现由最初的个人需求、群体需求,逐步上升到社会需求的动态发展态势,老年体育工作要兼顾个体、群体、社会整体性三个维度。如广场舞,集体操等群体项目,需要大量空间资源的同时还伴有大分贝音乐,给其他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因公共场地不足,徒步活动违规在公路上开展,造成伤害等不良事件等。对策方面,要从老年体育人群心理行为研究出发点,以积极老龄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探明老年体育需求本质及体育活动行为主要特点,实践中注重老年体育追求身心一体终极健康目的同时兼顾个体、群体、社会整体性利益统一,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3 引领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老年体育发展路径的挑战及对策

未来我国老年体育发展如何向着健康、科学和中国特色方向发展,依然是个重大命题。我国老年体育事业发展具备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如何进行政策制定、组织配套等顶层设计,如何保障落实经费,如何将群众主观能动性与政府引导示范性进行结合等等,都亟待展开更深刻的研究。首先,从政策制定、组织配套等顶层设计调整方面,要进一步学习领悟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事业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指导,在党和国家关于老龄工作的法规、政策和条例下,战略布局老年体育事业;同时要始终坚持独具我国特色的“大群体观”实践,借助全社会各方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多模式参与等多种创新手段,顺应我国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其次,在保障机制方面,要从政治高度完善组织领导与管理机制,从法律层面健全法律法规与长期保障机制,同时配以立体化、时代特色宣传机制,个性化考核与监督评价机制等,确保老年体育工作呈现“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大老年体育”工作格局。最后,“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抓住新时代与2022年冬奥会双重战略性机遇,加快老年体育工作步伐,切实提升老年国民健康水平,将老年体育工作推到国家建设宏观层面,为新时代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老年人体育发展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区域发展篇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我们的“体育梦”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