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的传播

2022-11-07 10:32孟童欣尹继林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中华

孟童欣 尹继林

(1.广西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2.北部湾大学 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 535000)

当前时代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软实力文化传播的重要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带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向世界。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如何顺利走向世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东盟地区特有的优势使得其成为我国经济、外交等方面对外发展的先行地,在文化传播方面,东盟地区的优势依旧存在。针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的传播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走向世界具有推动作用。

1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及在东盟传播的意义

1.1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西方中心论”体系下出现的单边主义、种族歧视等“为我独尊”性质的国际事件给世界各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在这种国际大形势下,中国带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向世界舞台。该理念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交往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武术被称为中国“人文版”的四大发明之一,纵观武术兴衰史,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浓缩在了其中,一部武术文化,半部中国文化,这是其他体育文化都无法做到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在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直至宋明理学时期几乎到达巅峰,武术正式在这一时期,由“技艺”上升到“术”的层面。从该时期开始,武术承载的是历史的缩影、思想的碰撞,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智慧的代表。例如太极拳中讲究“松”,不是松散,而是一种“顺势而为”,这正是受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影响;在武术文化中,技术的较量并不是最高目标,受宋明理学影响,成为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人”才是其所追求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武术文化可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区别于西方“利己主义”思想的“中庸”“和谐”“上善若水”的道德境界。

1.2 东盟作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传播地的意义

“南洋”是明清民国时期中国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进行命名的;“东南亚”是世界地理的统一划分,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东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东南亚地区11个国家,除东帝汶外皆加入东盟组织,而东帝汶历史上或归属于印尼或被殖民,1999年才独立建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对本研究影响不大。因此,在本研究中,这三个词语可以看作是不同时期和不同性质下对同一地区的不同称呼。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同样适用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归化是以读者为归宿,即以国外受众为归宿;异化是向作者靠拢,即尽可能保持武术文化的原状。过度异化,则不易被受众所接受,过度归化则会使武术文化丧失其本来面目,竞技武术被称为“东方体操”的尴尬局面就是过度归化的产物。

古时东南亚国家就是佛教僧侣西去印度取经以及东来中国传经的必经地之一;近代中国国内动荡,许多中国劳工迁徙到东南亚一带生存;当今时代,“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更是使东盟地区和我国拥有相同的利益和立场,这使得东南亚地区成为推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第一梯队。东盟地区的文化和我国文化同属“东方文化圈”,与西方各国相比,可以缓解异化和归化之间的矛盾。东盟地区和我国相同的利益和立场也削弱了受众群体的防范心理和信息传播渠道上的障碍,东盟地区作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第一传播地是当之无愧的。

2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传播的历程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在这里针对武术在东盟地区传播的历程节点作一个界定:近代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动荡导致大量华人南渡,所以古代和近代的划分以中国时间节点为准,即1840年鸦片战争。现代武术文化的传播更多要秉持双方自愿的平等原则,但近代的东南亚,除泰国外均被殖民,直到二战结束后,西方殖民者逐渐没落,乏力操控殖民地,因此这里对于近代和现代的划分以二战结束,即1945年为准。

2.1 古代时期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

东南亚许多国家古时就与我国有频繁的战争和交流,武术文化和其他文化一起传入当地,结合本地风土人情逐渐形成当地武术,甚至变异融合进其他文化形式中。以越南为例,汉武帝灭南越国,设置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就在今越南境内。《后汉书·循吏列传》记载:“骆越之民不知嫁娶礼法,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太守教民耕辟,岁岁耕作,百姓充给,建立学校,导之以礼”又说:“知耕以来六百余年,火耨艺法与华同”古代越南地区能够进入封建社会,几乎全部套用中原的政治及文化制度,随之传播过去的自然也包括武术。水经注中有记载:“马文渊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余家不反,居寿泠岸南而对铜柱,悉姓马,自婚姻,今有二百户,号曰马流”。这些士兵在中原学习武艺后定居越南地区,这便是古代武艺在越南传播的印记。古代武术最大的作用便是保卫国家领土和政权。越南地区在越法顺化条约签订前一直都是我国的郡县或藩属国,与我国几千年的战争纠葛,使越南武术中的许多门派名称和技法与我国的十分接近。此外,享誉海内外的马来兵器,其刃面花纹以及形制与我国福建一带的吴越文化遗迹中出土和古文记载的兵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印度尼西亚的巴东舞,最后的二童对打,与我国山东一带拳术颇为相似;巴厘舞的舞姿,与我国《易筋经》十二势相比,除最后两势外,几乎一致。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传播的印证。

2.2 近代时期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

近代时期,大量华人南渡,早期下南洋的华人多为社会中下层的民众,会拳脚功夫是自保或谋生的重要手段,该时期,华人华侨为武术在东南亚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福建地区曾派遣“闽南国术团”到东南亚宣传和表演咏春白鹤拳并引起不小轰动,都有赖于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从中积极宣传并给与支援。“闽南国术团”甚至被陈嘉庚先生和海峡殖民地总督兼马来联邦钦差大臣金文泰联函聘请,在当地设馆收徒。随后,一些注册性质的武术社团也应运而生,例如,近代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武术的发展就依赖于精武会、中央国术馆等会馆,这些会馆成为武术在当地传播的重要根据地。这些组织还团结同乡同宗,相互扶持,在当地华人心中有着重要的精神地位,同时,影视也为近代武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菲律宾短棍在世界上的发展就得益于李小龙功夫电影的文化力量及其背后传统武术文化底蕴所打下的基础。

2.3 现代时期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

现代东盟,武术发展最好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印尼,武术是体育局管理项目之一,拥有较为完善的竞技武术运动员管理体系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小赛事。在马来西亚,武术的发展主要依托精武会,该组织运营科学,与世界各地会馆交流积极,同时将武术融入当地华人学校,自行培养优秀武术教练并进行师资考核,形成发展内动力。

除此之外,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一系列中国功夫明星,通过影视等形式,向东盟地区传播武术文化。一些文学作品在国外的畅销也为东盟地区带来武术风潮,1957年占隆·披萨纳卡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译为泰文,畅销泰国,此后,金庸、古龙的其他武侠小说也陆续翻译成泰文,并在泰国深受欢迎,如今在泰国提起中国功夫和少林寺,人们无不津津乐道。同时,武术联合会、孔子学院甚至一些非武术组织也都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提供了良好平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播的手段也从过去的人媒、纸媒等单一传播形式变为线上线下结合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形式。

3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传播的优劣势分析

3.1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传播的优势

3.1.1 华人占比数量庞大

东盟地区,华人华侨总数约3348.6万,占全球华人华侨总数的73.5%,新加坡人口组成中华人占比更是高到74%以上。华侨比国内华人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以此来保住自己的“根”。侨居在外的华人不仅自己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刻的情感,在对“侨二代”的教育中更是会运用各种形式来教育子女不能忘本。华人华侨对于“根”文化的执念是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传播的重要跳板。

3.1.2 地缘优势和殖民影响

东盟地区和我国依山傍水,同时也临近另一文明古国印度,古时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路线,一条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另一条便是经东南亚地区进入我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也是经东南亚到阿拉伯。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这使得我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文化互融。同时,东南亚地区受到的殖民影响也是其作为传播地的优势:东盟各国曾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殖民几百年,在本土扎根的东方文化和突然涌入的西方文化在这里产生碰撞,并经过时间的调和得到了缓解。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这里传播,归化和异化的矛盾也可以有所缓和。

3.1.3 “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

自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并向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所包含的阴阳相济、和谐共生、和而不同的思想与“一带一路”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信、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相符合。太极拳中所讲究的“中正圆活”和我国“和谐、稳定”的大国形象相一致。“一带一路”倡议所要打造的不仅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共同体,还包括文化包容,东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组织,紧跟时代潮流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对外传播的不二选择。

3.2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传播的劣势

3.2.1 中华武术文化纷繁复杂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南门北派、内家功外家拳等纷繁复杂,受众在选择时一头雾水。与此同时,国内对待武术文化有着盲目自信和过度自卑的两极化现象:或将传统武术奉为真理,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或受闭关锁国的和文革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各门派之间的不和,内家功和外家拳的矛盾,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冲突等问题都是中华传统武术对外传播的拦路虎。

3.2.2 东盟各国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的复杂性

东盟各国的政治体制复杂多样:老挝、越南是人民代表制国家;新加坡是议会共和制国家;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是总统共和制国家;柬埔寨、泰国、文莱和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同时东盟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比较丰富: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和泰国以信仰佛教为主;菲律宾以信仰天主教为主;新加坡为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并存。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使得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各国传播时出现较大的差异,适用于东盟地区所有国家的传播策略是不存在的。

3.2.3 传播方式重“技术”轻“文化”

当前武术发展较好的国家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但武术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还是以竞技武术为主,“更快、更高、更强”仍旧为其思想内核。武术在这些国家传播的只是一项“拥有西方文化灵魂的东方体育项目”。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当地政策使然,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对于武术发展大方向的把握有关。没有灵魂的武术,在东盟地区只能依附西方体育文化理念而生存,没有内核动力,自然没有竞争能力。

4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传播的策略

4.1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应在文化层面“自上而下”

传播学中提出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在被受众接触后,还必须被“翻译”“还原”为一定的意义,那么,谁有能力将接收到的信息“翻译”和“还原”呢?一定不会是普罗大众,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所依靠的中国传统文化常令人感到“高深”和“神秘”,在国外不存在有此文化背景的大众群体。应当将受众定位在国外的汉文化研究者、武术爱好者、异域文化推广者、文化活动承办者及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中。能够影响群众文化取向的一定是有影响力的人。当地著名专家、学者就是这一类“有影响力的自己人”。文化层面自上而下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异国传播的难度。

4.2 文化融合不可越过“底线”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过度归化。以史为鉴,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氏作为少数民族,曾入驻中原,建立北魏统治中国北方数百年,其汉化政策虽然更好地巩固了政权,但最终也使得鲜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异国传播时,文化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融合到何种程度,是需要慎重考量的。拒绝融合,则无法在当地生存,融合过度,则会本末倒置,失去其精髓,传播也将失去意义。

4.3 与中医结合是武术传播的新思路

当今时代,受西方文化理念影响,过分追求结果,提倡高效率,空手道、跆拳道等项目经过改造,迎合该理念,得到了发展。然而,中华传统武术中有一句谚语:“太极十年不出门”,这些理念与当今快餐文化背道而驰。一味追求别人的脚步,就永远慢人一步,在现行文化理念中寻找新理念才能有机会弯道超车。

武术和中医一直都是同根同理,互参共荣,中国近代的郑怀贤、万籁声、王子平等著名的武术家,同样也是跌打损伤专家。“西学东渐”导致西医和西方体育对中医和传统体育体系产生巨大冲击,由此导致我国武医分化。近年来,体医结合成为研究热点话题,殊不知,中华传统武术一直都有“拳起于易,理成于医”的说法。中医在经历了被全盘否定到如今在新冠疫情期间起到重要作用,逐渐被世界所接受。中医理论中的一些和西医理论相悖的经脉、气血等理论也被提上研究日程。中医的这些成就为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经验和理论支持。武医融合定能为中华传统武术对外传播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5 结语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使其可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育代表走出国门;东盟地区的华人数量庞大、地缘优势和殖民影响、“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提供了优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纷繁、东盟地区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的复杂、传播方式重“技术”轻“文化”的现状也阻碍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结合上述优劣势分析,提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应当在文化层面“自上而下”传播、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融合不要越过“底线”、与中医结合为其传播提供新思路。弱化归化和异化的矛盾,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的传播过程更加顺利。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走向世界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武术人,我们还需不断努力,为之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中华
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治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