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体育专修课回归思政育人理念分析

2022-11-07 10:32张克豹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项思政育人

张克豹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文件中,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体育专修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贯穿了学生本科生涯,对个人价值观层面甚至影响一生。所以专修课在所有体育专业育人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现实培养过程中,各专业体育院校都朝着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目标而奋斗,逐渐从单一的技战术传授,到技术、体能、执教、执裁,项目管理、医疗康复等复合型目标前进。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对学生价值观层次的培养重视程度是低于各项业务能力的,体现在思政育人目标存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但流于形式,重视程度不够;思政教育环节不够突出,延续性较差;没有深刻挖掘自身项目文化育人理念;教学课时安排较少;部分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发挥引领作用。这样的育人理念明显不符合新时期的大思政育人理念;也不利于发挥体育专修课程育人初心。

1 体育专修课实施课程思政育人路线优势

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育人目标殊途同归。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相同的育人群体、相同的育人目标、相同的育人理论基础与育人理念。体育院校开设的思政课程与各学科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其总的育人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只是两者开展形式不同而已。但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顶层设计上,两者的育人目标是相同的。思政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思政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体育是通过运动手段间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政意识。说明两个学科有共同的育人理念。可以说体育专修课甚至所有的体育类课程就是隐性的思政课程,是更加有效,更加充满活力的思政育人路径。

实施课程思政进一步发挥体育专修课程育人成效。凸显体育专修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育人理念,有利于发挥课程本身育人内涵、发挥项目自身文化育人优势、丰富育人教学环节,使得课程自身教学开展形式更加多彩。体育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学生是无时无刻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政教育。教学环节围绕特定的思政元素开展相应的专项教学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学生思想意识端正,再开展专业的技战术训练、教学与执裁能力的培养等业务能力教育,可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实上,体育专修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组织练习形式本身都蕴含着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就是深刻挖掘与凸显课程育人元素,使其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2 体育专修课程自身优化路径

2.1 重构育人理念逐渐构建一元教学理念课程体系

当下体育类专业院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达成共识,具体是:培养从事体育教学、业余训练指导、竞赛组织、裁判的实际知识和能力以及本运动项目科学研究等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胜任学校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业余训练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使得体育专修课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多样化、专业化;使得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复合型人才含义上可以看出,众多能力都是自身专项业务必备素质,而对于学生价值观层面的要求没有提及。在当下大学生毕业后频频换工作的现象可以看出,人才在价值观层面的综合素养是缺乏的。所以对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必须做到教育业务能力一元教育论到业务能力与心理素养并重二元教育论。使得复合型人才在强有力的思想层面综合素养支撑下,进一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使得在社会就业领域更具生存力。

2.2 运用模块化方式融合专项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

明确某项教学内容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及训练要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相符合的练习组织形式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专修课程的开展基本是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在大大小小的模块开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要素是不同的,模块的多样化造成了思政元素的多样化。所以要明确某一层次模块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且深刻挖掘使其进一步凸显。

重构模块与模块间的联系与组合,进一步发挥思政元素的育人作用。在某些模块开展的过程中,所蕴含的育人思想领域是相同的,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使之进一步相互融合与加强。例如在网球开展分组练习时需要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固定的多球练习、技战术练习;在教学能力培养中也是分组练习开展,一人充当教师,其余学生扮演学员;在培养执裁能力环节中更是众人比赛,一人执裁的方式。把蕴含相同思政元素的环节与模块练习,归为一类思政要素培养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变换业务能力培养模块,但思政培养模块并没有变换,使得一定教学周期内,学生在团队中团结协作的意识不断得到加强。

2.3 重新审视教学目标与组织练习开展形式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所以实施课程思政加强对体育专项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构。使教学指导、实施和评价更具时效性效果。教学目标的重构既是加强价值观培养目标的权重,更是把教学目标有效的付之实施,而不是形同虚设的存在教案教学目标中。在以往体育类课程教学目标撰写中,都会涵盖业务能力,价值观层次的培养、发展身体素质三大块。现存的课程教案中这三块教学目标普遍存在。在优质课展示、教学能力比拼、面试与各种考核课程试讲等课程中,这三类也基本得到体现。但是对于时间长、课时多的常规体育专修课程来说,实际做到又有多少呢?前类展示课程是在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不是用其育人。所以必须把展示课与日常的教学课程相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化与凸显教学目标中对于学生价值观层次的培养,使得学生从课程开始到结束无时无刻处在被思政元素熏陶的过程中。

2.4 深化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体育专修课程是体育专业主干课程,这类课程不能忽视对于学生价值观层面的考核与评价。因为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理念引领着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自我认识。在未来考核评价体系中必须增加学生价值观层次的评价,不是对于学生人品评价,而是针对学生参与课程过程体现的态度进行考核,引领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这样对于业务能力掌握较差,但平时训练刻苦,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的评价变为合理;杜绝平时上课态度较差而各项业务能力优秀者给予高分。总的来说就是对于学生的评价必须业务能力与个人素养并重;加强学生个人素养考核在总考核中的权重;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能只对某项技术进行量化考核,而是学生进步程度、上课练习态度一样重要,从而使得评价层次多样化,科学化。

3 发挥体育专项教师育人核心育人地位

彰显体育专项教师引领作用。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说的就是教师在思政育人层面的作用。在教书育人理念里,教师以身作则的育人作用重要程度毋庸置疑。教师若意识形态不过关,教授学生更是害人害己。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刻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态度。体育专修课的教师更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课时最多的教师,所以专项教师的行为品德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专项教师必须认清自己行为育人作用,发挥自己的价值观引领作用,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其得到更好的思政教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是连续的,那么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影响就是连贯的。教师要深刻理解这种连续性的重要程度。教师自身做到致知于行、严于律己、诚信友善、爱岗敬业等优良品质,就是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

开展专项教师培训与学习。各项教学改革与实施路径的落地,无不需要专项教师重构教学行为。教师是政策实施的重要节点。所以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这就需要对体育专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专项教师进一步发挥自身育人能力,传授学生业务能力与培养学生个人素养同步进行,且注重教学过程中两者有机地结合,从而使育人效率进一步提高,使得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进入基层教学环节中。

强化教师管理与评价考核。当今众多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偏重科研与各层次的学生竞赛。这样的环境不利于本科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教育部提出做不好本科层次教学的本科院校不是合格的本科院校,进一步强调了本科层次教学的重要性。实施课程思政优化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专修课程就不能对于教师的评价为科研论、比赛成绩论。要增加教学层次的考核与评价。对于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给予一定支持。这样教师才会从科研与训练的模式中解救出来。发挥自身动力做好各项教学活动。这样搞好本科层次教学型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有自己的优势,能进一步实现自我的发展,教师自身才会安心的钻研课程教学。

4 院校其他领域的改革助力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

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开展的新思维。在一流本科课程与专业工程认证时代机遇下,运用课程思政提高体育专修课程的育人内涵,使其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申报一流本科课程,在未来专业工程认证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层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在各体育专业专修课中的落实,例如加强思政部门与体育部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育人路径,共同申报科研、教改课题;开设课程思政与专修课程融合的专修课题,鼓励体育专项教师申报,并进一步开展研究;投入专项经费应用于教师培训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把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进一步深化到自己的课程中去;进一步优化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给予教学型教师优惠政策,使得教师安心本科课程教学。

5 结语

在国家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与未来体育专业的工程认证的时代改革机遇下,实施课程思政对于体育专修课程育人理念的深化改革,符合时代要求。充分体现体育专业育人初心,令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完善,使其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体育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满足社会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无不需要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对课程本身进行改革与重构,深化育人思想,重新审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环节。加强教师自身引领作用,强化专项教师的管理与进修学习。学校层面要在政策、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引领体育专修课程的改革与优化,使其在众多课程中起到思政育人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专项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