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城村幸福故事背后的协商民主探索

2022-11-10 18:56万笑影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村党委樟树下协商

万笑影

秋冬之交的清晨,微风中透着丝丝凉意。走进小古城村,翠竹、清溪从眼前一一掠过,楼房林立,街宽路畅,不时传来朗朗笑声,一派乡间怡然景象。

这个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最东部的小村,2003年由钱家滩、俞家堰、吴山三村合并而成,因坐落于村内的“小古城遗址”而得名。

刚合并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6700多元。近年来,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跃升至3万多元,小古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村日子越来越红火的秘诀是啥?村民们说:“‘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肯定是头一条!”

200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来小古城村调研时,就嘱咐当地“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服务好‘三农’”。

以此为遵循,多年来,小古城村不断探索构建村级事务民主协商机制,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调动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大家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实现。

小村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距离村口不远处的转角就有一景:一弯池水静静流淌,池边大樟树下一张圆形石桌,看起来颇有味道。

对于村民陈兴生来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村景,更是村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年来,附近村民茶余饭后总爱走到这棵大樟树下,说一说村里的新鲜事,议一议村里的难解题。“很多事情往往是在你一句、我一句中就解决了。”陈兴生说。

只不过,以前树下还没有石桌石凳,大家有时会带着自家的竹凳,或者直接坐在路牙子上,说着笑着。陈兴生记得,“这一切变得有‘规矩’起来,是从2005年开始”。

那年1月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村里来调研“三农”工作和余杭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十多年来,小古城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村党委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从村口那棵大樟树出发,议事场所从大樟树下延伸到了村里、组里的议事桌。

有哪些事情会摆上小古城村的议事桌呢?“只有百姓身边的事,他们关心的事,参与的热情才最高。”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说得直接。

在小古城村,北苕溪由西向东纵贯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0%……在美丽生态的支撑下,小古城村怎么通过发展旅游和休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这便是村民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2015年,村民代表朱德强外出旅游回来,就跟村党委提议,发展民宿是一个方向。话一说完,村委会主任殷伟民就笑了起来,原来朱德强的想法跟村里的思考不谋而合。

于是,奔着同一个目标,这项工作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在协商细节的过程中,村党委不断就道路、停车、公厕、旅游接待等配套问题以及如何规范经营等具体问题与村民代表们进行反复协商。“村党委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点子、有了难题,我们就会找他们商量。我们相信,村里不但可以帮助解决,还能给我们提出建议。”朱德强说。

如今在小古城村,“议什么”有了标准化的操作:不仅村“两委”与村民代表可以通过民情恳谈会谈出来,每年春节后村民小组还可以通过民生实事申报提上来,联村干部也能摸排出来,村党委再结合上级交下来的任务进行分类梳理,形成“协商菜单”。

要让协商真正有效率、出效果,谁来议,怎么议,是一件很有门道的事情。小古城村采取“固定代表+自由代表+特邀代表”的方式,不同的“协商菜单”让不同的人来协商。

潘双线是小古城村最重要的村级主干道,每到晚上6点,路灯便会自动亮起,照亮大家回家的路。

过往的行人也许并不知道,一些改变早已悄然发生。“现在装的都是太阳能灯,以前不是。”小古城村党委委员徐林玲说,“当时用的是普通白炽灯,每月的电费就要3000多元,正好区镇两级有一批太阳能灯可以送给村里,于是,我们就围绕这个议题召开了一场协商会。”

请谁来参加?经过仔细考虑,村委会请了村里在外做水电工程的、懂电力维修的人,同区镇两级农办相关同志和村民代表一起协商。

“换了太阳能灯好处是挺多,但灯坏了维修比较麻烦,费用也比较高。”在协商过程中,一位对电路比较熟悉的村民提出的异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最终,区镇两级农办决定延长维修保质期限,问题迎刃而解。

“围绕村级规划、集体资金使用等,村里不仅召集涉利村民和热心村民作为自由代表发表意见主张,也会请专業人士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真正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林国荣说。

“协商完成了,但村民们更在乎事情到底办没办好。”林国荣介绍,为此,村里打造了“3+X”监督队伍,即村监会3人,再加专家、利益相关村民和其他热心村民,“特别是在村级工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村民会跟在镇里来的专家后面,全程监督工程落地。”林国荣说。

现在一到稻谷收割的季节,小古城村钱六组的村民们路过自己那块集体土地时,都特别高兴。原先,这块只有靠人工割好些天的稻田,现在开进了收割机,一天内就可以收割好。

“以前田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地与地之间都是泥地,收割机根本开不进来。”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村民提议并协商后,村里对这块地进行了地质提升工程,大家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村民小组还专门请了几名监督员,全程监督,既加码了“办好”的力度,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

“在村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当家人’。”一组村民王柏松满意地说道。

除了监督工程实施,小古城村还确定每月28日为村级民主监督理财日,村监会成员、党员、群众、懂业务的村民等若干代表参加,一张张凭证地翻,一张张发票地看,改变监督的疲性,激发监督的活力。

“村民当家作主,自然而然有了‘家’的感觉。”林国荣说。

小古城村在基层治理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基层协商民主的门道。

一张圆桌、几杯清茶、各抒己见。随意走到樟树下,走进任何一场协商会,问村民“同意”的原因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信得过。这是对小古城村多年协商民主历程最大的肯定,也激励着小古城村继续前进,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浙江日报》)

猜你喜欢
村党委樟树下协商
窗台上的风景
“联村党委”引领联建村抱团振兴
“联村党委”聚合力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有幸遇见你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两乡四村”联动 “一河两岸”同心
—— 水城县“五联五强”打造“开放式”跨省联村党委新模式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