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亢养阴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分析

2022-11-11 12:49任传永宣少平张青森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硫氧嘧啶阴虚阳丙基

任传永,宣少平,张青森,沈 诤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桐乡 31450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怕热多汗、心慌、手颤、多食、疲乏无力等表现,可合并不同程度突眼症和心脏损害等症状[1-2]。丙基硫氧嘧啶是目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常用药,虽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症状和缓解进展[3-4]。中医学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属“瘿病”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有一定的进展,具有协同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改善临床症状和减少不良反应等作用[5-6]。笔者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抑亢养阴汤联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4 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 组,各42 例。中西医治疗组(观察组)女24 例、男18 例;年龄19~68 岁,平均年龄(40.19±5.31)岁;病程6~31 个月,平均病程(18.73±6.15)月。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女26 例、男16 例;年龄21~69 岁,平均年龄(41.45±5.73)岁;病程6~28 个月,平均病程(18.26±6.09)月。2 组患者一般情况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3版《实用内科学》[7]中有关标准;2)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在指导原则”[8]的相关标准。

1.3 纳入标准 1)患者年龄18~70 岁;2)符合上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上述阴虚阳亢证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患者本人及家属对该临床观察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甲状腺良性或恶性肿瘤者;2)有甲亢危象倾向或甲亢危象者;3)甲状腺巨大压迫邻近器官者;4)入组前2 个月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者;5)伴心脑血管、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功能障碍者;6)伴有精神疾病者;7)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8)对本临床观察用药成份过敏者或过敏体质者;9)依从性差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以对照组患者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治疗[9],100 mg/次,3次/天,至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50 mg/次,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抑亢养阴汤,汤方组成:玄参30 g,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白芍、麦冬、生牡蛎各15 g, 郁金、钩藤、夏枯草、浙贝母、黄精各10 g,1剂/日,水煎取汁约300 mL,分两次各150 mL温服。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

2.2 疗效标准 对2组患者疗效评价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中药新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疾病疗效标准,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

2.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主症、次症)积分变化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2组阴虚阳亢证患者主症(甲状腺肿、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燥咽干)按无、轻度、中度、重度计0 分、2 分、4 分、6 分评定,对次症(恶热多汗、心悸、烦躁易怒、手指震颤)按0 分、1 分、2分、3分评定。2)治疗前后2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2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后空腹静脉采血,送实验室放免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检验水准α定为0.05。

3 结果

3.1 抑亢养阴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抑亢养阴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对阴虚阳亢证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 见表2~表3。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分)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分)

3.3 抑亢养阴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对阴虚阳亢证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功指标的影响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功指标比较

3.4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 例,其中皮疹和白细胞减少各2 例;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 例,其中皮疹2 例、白细胞减少1 例。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因甲状腺素分泌过量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上升及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10]。西医治疗以抗甲状腺药物为主,丙基硫氧嘧啶在临床上常用,但治疗总体效果有限,部分患者难以有效地控制症状,且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明显。中医药治疗“瘿病”历史悠久,能发挥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因此,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收到协同增效、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作用效果[11-12]。

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情志因素、体质因素有关,《诸病源候论》载:“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饮令人作瘿气”,《诸病源候论》又言:“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搏颈下而成之”,《济生方》也指出:“夫瘿病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该病多发于女性,《圣济总录》言:“瘿病,妇人多有之,缘忧恚有甚于男子也”。该病与肝关系最为紧密,其次与心、脾、肾亦相关。此类患者一般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加之患者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而郁滞,气郁日久化火伤阴,进一步加重阴虚,同时虚火灼津炼液为痰,上行于颈部凝结,形成甲状腺肿大成为瘿病。患者肝郁气滞化生郁火,日久母(肝)病及子(心),心火亦生,则患者出现心悸;肝主筋,肝阴虚肝风内动,则患者出现手指震颤,不能自主;肝开窍于目,肝火盛则目睛突胀;肾阴虚则患者腰膝酸软,阴虚津亏口咽失润则患者口燥咽干;阴虚则阳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则肝阳易亢,阳火亢盛可见怕热、多汗,成阴虚阳亢之证。针对其病因病机笔者以滋阴潜阳、清肝降火兼以软坚散结为主要治法,自拟抑亢养阴汤方中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肝、肾经,为滋补肝肾之阴常用药,常用于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口燥咽干、眩晕耳鸣、心悸怔忡等症。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入肝、心、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止汗之功效,常用于肝肾不足之腰酸、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黄精味甘、性平,归肝、脾、肾经,有益气养阴、滋肾健脾之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主治肝肾阴虚证,《本草纲目》载:“枸杞子滋补…能补肾、涧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入肝经,养肝阴、平肝阳。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钩藤味甘、性凉,归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息风的功效。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有行气解郁、清心凉血、活血之功效。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有清肝火、散结消肿之功效,《神农本草经》指出夏枯草可“散瘿结气”,《本草纲目》指出:“夏枯草……解内热,缓肝火也”。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有解毒散结之功效。生牡蛎味咸、性微寒,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软坚散结之功效。全方合用共奏滋阴降火、平肝潜阳、软坚散结之功效。现代研究显示,滋阴中药可抑制组织中脱羧酶的活性,抑制T4向T3转化,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对T3的代谢清除率[13];浙贝母可显著降低甲亢模型大鼠T3、T4水平,且能显著提高甲亢模型小鼠的耐缺氧能力[14]。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8周后,观察组(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西医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阴虚阳亢证主症(甲状腺肿、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和次症(恶热多汗、心悸、烦躁易怒、手指震颤)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均<0.05),观察组各项主症和次症评分减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FT3、FT4和TRA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均<0.05),血清T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均<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该结果提示,自拟抑亢养阴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阴虚阳亢证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能更显著降低患者血清FT3、FT4和TRAb水平、提升血清TSH水平,从而有效调节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

猜你喜欢
硫氧嘧啶阴虚阳丙基
中医名言拾粹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观察丙基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胎儿的影响
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益肝愈瘿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丙基硫氧嘧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