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喜辽妥治疗慢性血栓性静脉炎41 例

2022-11-11 12:49仇立花揭乐琴缪敏芳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栓性通脉静脉炎

仇立花,揭乐琴,缪敏芳

(安吉县人民医院·浙江 安吉 313300)

血栓性静脉炎是外科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表现为沿浅静脉循行处红、肿、热、痛,表面肉眼可见的索状静脉,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硬结,以及患肢较为严重的不适和功能受限[1-2]。有数据显示0.75%~40%的患者发展为深静脉血栓,严重者甚至演变为肺栓塞[3]。绝大多数罹患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会进入慢性期,病情迁延难愈[4]。西医对于血栓性静脉炎急性期以抗凝、抗血小板、抗炎、抗感染治疗为主,针对于血栓性静脉炎慢性期,西医尚无有效、规范统一的指导用药。中医药在该病慢性期治疗中可以发挥其独有的优势,通过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收到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的作用效果[5]。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笔者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喜辽妥治疗慢性血栓性静脉炎效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慢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为41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24例、17例;年龄28~74岁,平均(45.29±10.22)岁;病程16~72 d,平均(32.29±12.38)d。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25例、16例;年龄26~76岁,平均(45.37±10.34)岁;病程16~70 d,平均(32.56±12.44)d。2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均>0.05)。

1.2 诊断标准 慢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6]中相关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慢性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慢性期患者;2)年龄20~75 岁;3)对该临床观察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静脉彩超显示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2)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及急性蜂窝组织炎等疾病者;3)由外伤、药物、化疗等因素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者;4)伴有下肢静脉溃疡者;5)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6)伴有糖尿病者;7)过敏体质者;8)依从性差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喜辽妥软膏(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00262号)涂抹于病变部位较大处,并对病变部位缓缓按摩,2次/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活动,将患肢抬高,饮食宜清淡,忌进食发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组方:黄芪、鸡血藤各为30 g,桂枝、金银花、丹参、当归、木瓜、王不留行各为15 g,桃仁、红花、地龙、延胡索各为10 g,日1剂,水煎煮两遍,共得药液300 mL,分早、晚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5 d。

2.2 疗效标准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青蛇毒”疗效标准评定[7]。

2.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变化。①肤色:患肢肤色正常为0分,患处肤色暗红或淡红色为1分,患肢肤色鲜红范围局限为2分,患肢肤色鲜红范围大为3分;②肿胀感:患肢无肿胀为0分,患肢轻度肿胀休息后可消失为1分,患肢肿胀休息后减轻为2分,患肢持续肿胀且休息后不减轻,影响日常活动为3分;③疼痛:患肢无疼痛感,局部无压痛为0分;行走后患肢偶尔感疼痛,局部重按有轻度疼痛为1分;患肢行走时常感疼痛但可以忍受,局部条索、硬结触碰后疼痛明显为2分;患肢行走时疼痛明显或休息时也感疼痛,不能触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3分;④条索或结节:无硬条索状及结节物为0分;可扪及小结节为1分;可扪及硬条索状物2 cm以内为2分;可扪及条索状物2 cm以上,并持续生长为3分。2)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患处热感、患肢肿胀及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时间。3)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后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文中数据,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喜辽妥治疗慢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喜辽妥对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影响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 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3.3 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喜辽妥对2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 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3.4 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喜辽妥对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4 讨论

慢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患者急性期局部红肿热痛及日常基本活动受限比较明显,经抗炎、止痛、抗凝等治疗后,部分患者进入慢性期,尽管患病部位炎性反应有所减轻,但患肢仍存在一定程度肿胀、疼痛,条索状肿物形成,久行或久站后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8]。喜疗妥软膏主要成分为多磺酸基黏多糖,可以快速穿透皮肤,对皮肤组织中的蛋白分解酶与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加以抑制,加速水肿以及血肿的吸收,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的再生,具有抗炎、抗渗出、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9-10]。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血栓性静脉炎属于“青蛇毒”“恶脉”“脉痹”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脉道,脉道为气血运行的场所,外邪侵袭、脏腑失调、气血不畅等内外因均可引发本病,《诸病源候论·恶脉候》曾记载“由春冬受恶风,入络脉中,其血瘀结所生”,“久不瘥,缘脉结而成瘘”;《医宗金鉴·内科新法痹论》则指出:“脉痹则脉中血不流行,而色变也”。该病多有肢体外伤、感染以及静脉输液,久坐久卧,久行久立,发病之后伤气等因素导致。由于外邪侵袭,邪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瘀久化热,热伤脉络从而引发;或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脾肾不足,脾失运化水湿,肾失蒸腾气化,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气机,影响气血运行,可致血瘀,同时湿聚日久化生湿热,湿热下注,湿热瘀血阻滞脉道亦可导致该病。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而局部疼痛,水湿泛溢则肿胀,湿热、瘀血互结局部形成条索或结块。笔者以益气活血通脉、清热利湿解毒为主要治法,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益气健脾、利尿消肿、托毒生肌及益卫固表之功效;桂枝味辛、甘,性温,有温通经脉之功效,《本草备要》记载桂枝“温经通脉,发汗解肌”,《本草再新》记载桂枝“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桂枝与黄芪相配,黄芪长于益气行血,桂枝善于温经通脉,两药相配可加强益气通脉、温经和血之功效。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效。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有通经活络、清热、利尿消肿之功效。当归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王不留行有行血、消肿敛疮之功效,《药性论》记载王不留行“通血脉”,《本草纲目》记载其能“利小便”。木瓜有祛湿舒筋之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金银花有广谱抗菌、解热、抗炎的作用,还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溶解血栓,促进纤溶[11-12];丹参有效成分可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13];当归可抗血小板聚集,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达到抗凝的目的[14-15]。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肤色、肿胀感、疼痛、条索或结节)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减低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热感、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结果提示,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喜辽妥可更显著改善慢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缩短症状减轻所需时间,并能明显降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喜辽妥治疗。

综上所述,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喜辽妥对慢性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血栓性通脉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和TEG的影响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相关性皮肤损害及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