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女性形象的音乐塑造
——以歌剧《大汉苏武》中索仁娜咏叹调为例

2022-11-12 20:35白思洁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苏武咏叹调乐句

白思洁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171)

《大汉苏武》是由著名作曲家郝维亚创作的一部具有史诗感的大型原创歌剧,2013 年8 月在西安首演。该剧以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遭受误解与牵连,被扣押折磨、强迫投降,却宁死不屈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在创作方面巧妙运用西方歌剧手法,但又不拘泥于西洋歌剧演唱方式。作曲家大胆地将秦腔元素融入歌剧艺术中,使这部作品形成了荡气回肠、恢弘壮阔的风格。

歌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和自我关怀的特殊表现,在歌剧的创作和表演中,“人”永远占据艺术表达和形象塑造的主体地位,对“人”的关照应贯穿始终。在这部作品中各个角色的音乐塑造方面,主导动机的反复出现使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这部剧场面宏大,舞台演员丰富,主要人物形象为苏武、李陵、单于、索仁娜,音乐所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使人物唱段独具色彩,因而以人物为逻辑原点、以人物性格为依据的不同形象得以展现。譬如,作曲家用男高音的演唱来刻画苏武受尽折磨但仍坚持内心信念的形象,而用男低音的演唱来体现单于阴险强硬的形象,因此,在歌剧呈现方面,二人的对唱形成明显对比,冲突强烈,戏剧感十足。

在这部以歌颂英雄事迹与男子气概为主的作品中,作为唯一的女性主角,善良且痴情的索仁娜一人担负起作品中柔情细腻的一面,在苏武承受虐待和耻辱时,她给了他生的希望;在苏武孤寂绝望时,她给予他陪伴;而苏武决定返回家乡时,她又选择了包容和理解。索仁娜是苏武在草原上唯一的阳光,她的美好单纯也完善了整部歌剧的情感内容,增强了戏剧魅力,也让主角苏武的形象更加完整立体。

一、索仁娜音乐形象创作基础

《大汉苏武》以苏武心怀家国,宁愿牧羊也不屈服于匈奴的故事为基础,在剧本安排上贴合史实,作为歌剧又不失戏剧感与表现力。索仁娜这样一个柔情的女性形象就是在其歌剧化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她的出现丰富了苏武在匈奴期间的生活经历,是故事中的“苏武”向歌剧中的“苏武”转变时不可或缺的一步:苏武忠诚勇毅,一心为国家守义,宁愿“蒙斧钺汤镬”,也绝不向匈奴投降,在《汉书·苏武传》中,这是苏武主要且仅有的形象,就算李陵用他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兄弟姐妹生死未卜的消息劝说他归降,他也以“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来回绝。在故事中,忠贞不屈是苏武唯一的人物特征,体现主角的刚烈节义也是故事表达的主旨思想;而歌剧作为用音乐表现剧情的戏剧,在情节构思上必定要考虑音乐与戏剧的有机统一,作曲家需要考虑脚本与歌剧艺术的适配程度,并提升情节的戏剧性、舞台表演的丰富性,制造多层次的戏剧冲突。所以,在歌剧表演中很难以原作故事单一的人物形象来展开,作曲家会对故事进行合理扩充或改编,使故事所描述的内容更加生动。

在这部作品中,索仁娜这一角色为作品增加了更多的情感纠葛和性格冲突。苏武赴匈奴与单于和谈时初见索仁娜,便被她的歌声所吸引。这里的男女声二重唱展现了索仁娜的天真无邪和苏武对她的欣赏,这为二人的感情埋下伏笔。随后,苏武无辜蒙冤,为了雪耻拔剑自刎,被救活又被折磨。索仁娜钦佩他坚毅不屈的气节,并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愿意无怨无悔地追随他,但抵抗不了单于的强大,因此,在与单于的对唱中,索仁娜用难过且微弱的声音演唱,祈求神明保佑苏武。

为了消磨苏武的意志,单于让他去贝加尔湖畔放羊。在这一场景中,苏武、单于、索仁娜的三重唱充分表达了三人内心的想法:苏武渴望回到故乡;单于企图利用索仁娜使苏武归降;而索仁娜既爱恋着苏武,又希望心上人得偿所愿,因此展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苏武与羊群在贝加尔湖流浪,内心孤寂彷徨。李陵带来的母亲身故、妻子改嫁的消息又使他无比绝望,这时,索仁娜义无反顾地来到他身边,给予他爱与陪伴。十九年后,苏武终于等来回家的希望,而多疑的单于要求索仁娜与二人的儿子留下。苏武无法舍弃家国大义,只能与索仁娜母子分离,舍弃草原上的小家。这样的处理符合史实,同时也为苏武归汉的结局增添了沉重的色彩。

二、索仁娜咏叹调音乐特征分析

索仁娜作为全剧的女主角,独白的部分并不多。苏武因饥寒晕倒,索仁娜照料他时所唱的咏叹调《止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是全剧最集中抒发索仁娜情感的唱段,它的起承转合衔接完整,将索仁娜的感情推上新的高度,为之后的戏剧发展埋下伏笔,使剧情更加具有逻辑性。整曲可划分为五个部分,即引子—A 段—B 段—C 段—尾声,情绪先抑后扬。引子部分由乐队演奏,长笛的灵动音色使氛围色彩从苏武的悲愤沉重中解脱,转向索仁娜的含情脉脉。

A段衔接上一幕单于命令索仁娜劝苏武归顺的情节,索仁娜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因为对苏武的爱慕,希望他能接受自己的情意,另一方面又因了解苏武的刚正不阿,意料到他对祖国的忠诚绝不会改变。索仁娜的内心纠结压抑,因此这部分旋律起伏不大,运用级进、三连音、切分音的手法,使旋律在抒情的同时又不失力量感,似痴情的女子将心事娓娓道来,努力压抑着汹涌的情愫,小声地诉说内心的痛楚。

从A 段到B 段,情绪从凄婉转向明快,双簧管和长笛的音响色彩明亮,索仁娜不再彷徨迷茫,她告诉自己:“爱是苦难中的安慰,无怨无悔的追随。”她意识到爱的意义是奉献。此段节奏前松后紧,旋律的起伏较第一段放开了一些,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缩减重复,意味着索仁娜再次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使她内心得到宽慰。最后,乐段终止在主和弦上,索仁娜的情感更加坚定。

经过A 段与B 段的推进,C 段音调高亢、旋律绵长,映衬歌词“阳光照进了黑夜”,音乐情绪上呈现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乐句进行了四次重复,通过一次次重复将情绪逐层推进,第二次重复时乐队全体奏出恢弘的音响效果,将音乐推向高潮。

这首咏叹调充分体现了索仁娜从胆怯羞涩的形象到为爱无怨无悔、温柔且勇敢的形象的转变,三个乐段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音乐的抒情细腻与索仁娜这一柔情美好、以爱情至上的女性角色相呼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演唱中人物形象的再塑造

在艺术的意境塑造中,形式与风格需要凭借外化形式与物质因素才能成为外在可被感知的对象。在歌剧艺术中,需要运用剧场、演员、乐队、舞台等多方面因素才能使艺术家的构思转换为舞台符号,将它的内在生命化为现实生命。其中,演员的表演是作品二度创作的主体,是主角形象在舞台上再塑造的关键,演员需要与脚本和乐谱中的主角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再结合自身的理解与表演风格,通过生动的、精湛的表演技巧将人物形象传递给观众。

索仁娜的咏叹调由女高音演唱,富有起伏感,全曲速度为柔板,A 段开始第一乐句弱起,随后模进,音调向高处级进,主角的情绪慢慢展露,演员的演唱要表现出索仁娜看到苏武晕倒时的疼惜以及少女怀揣心事的忧伤。第二乐句突出一种歌颂之感,旋律起伏明显,用三连音来演唱“坚如磐石”“无力可摧”并加重语气,之后级进部分的演唱是索仁娜对苏武气节的歌颂,终止在两个高音小字二组的降a 与降b 上,歌声悠扬嘹亮与歌词“像白云一样高贵”相映衬。

B 段节奏稍快,内容是索仁娜的自问自答,情绪波动较小,旋律流畅,在整曲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上一句高亢的情绪中缓和下来,不再难过哀伤,转而展露出少女对爱情的坚定与期待,两个句子变化重复,主角的情绪进一步加深,为后一乐段感情上的升华做准备,高音部分的演唱要加强力量感,表达出索仁娜愿为爱情不顾一切的决心,也要控制气息,为后一乐段留有余地,确保音乐的线条感。

随后,演唱者的气息在C 段放开,情绪是昂扬向上的,索仁娜的内心不再压抑,感情得到彻底抒发,思想开始觉醒。同时,这一部分的演唱技巧也是颇具难度的,此处应注意咬字清晰,声音清亮有力,配合旋律和歌词,在情绪上产生波动。比如,演唱“阳光照亮了黑夜”时,力度从弱到稍强,演唱“寒冬里响起春的惊雷”时,再发展到强。这一乐句的每一次变化重复都对情绪有轻微的推进作用,最后,在高音中让歌声慢慢飘远,使主角的情感再次升华,并创造出一种无尽之感。

四、结语

歌剧《大汉苏武》将歌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与我国历史故事完美结合,既是我国原创歌剧的一个新突破,又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了民族气节。在索仁娜的咏叹调中,作曲家运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并配以中国民族调式,将音乐与汉语的韵脚妥善结合,展现出音乐魅力,又富有诗意,抒情的同时不失力量感,把一个温柔善良、内心强大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为整部作品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苏武咏叹调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苏武庙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人生咏叹调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