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棒!少年》的视听分析和人文探析

2022-11-13 09:07丁丽蓉
戏剧之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故事性马虎音乐

丁丽蓉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2)

从所获得的荣誉、受到的关注到观众的认可以及整体质量上来看,近些年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发展呈现一种良好的趋势。2020 年《夺冠》荣获第33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三项奖项,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它无疑给体育题材电影的创作带来一场甘霖。《棒!少年》亦力争上游,在FIRST 影展上斩获“最佳纪录片”和“观众选择荣誉”两项大奖,上映后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两部同类题材而不同风格的作品,让人看到了国产体育题材电影还是非常具有创作潜力和前景的。

《棒!少年》这样的小众体育题材的纪录电影可以在2020 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脱颖而出,不得不说确实有其独特之处,这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将侧重从视听元素和人文要素这两个方面对电影《棒!少年》进行分析。

一、故事化叙事的创新创作

(一)双人物故事线的叙事表达

李少白曾在他的《谈影片的故事性》中提到,“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尤其是小说和戏曲,是很讲究故事性的。而喜欢故事性强的文艺作品,也是我国人民群众传统的欣赏习惯。我们要创造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国民族形式的电影作品,就应当在电影的故事性方面下一番功夫。”反观现在很多影片大都过于追求动作、身体、速度和场景等奇观的视觉感受,而往往忽略了影片本身故事性的处理。不可否认,这些视觉奇观确实予以观众精彩的感官体验,不过它们对剧情本身的推动没有多大作用。与以往的纪录片明显有所区别的是,《棒!少年》采用了一些剧情片的创作手法,考虑到了影片的故事性、人物关系和结构方式。尤其是故事性着实令人惊喜,或许影片的开头并不吸引观众,但随着情节缓缓展开,却越发引人入胜。

这部影片有两位明显的主角:梁正双和马虎。双人物故事线的叙事也没有完全独立,而是交织重合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对典型人物“刺头”少年马虎展开叙事,从他初入基地难以融入集体,体现出他性格和行为习惯中的瑕玷之处,不过,随着其训练新生活适应期的各种闹腾以及被郭忠健老师带回老家的情节发展,马虎原生家庭环境所给他带来的外在和内在的影响也逐渐浮出水面,此时回想初时那个尖锐易怒的少年,观众的心情变得沉重。而梁正双的个人呈现则先是开头的独立出场,之后穿插在马虎的叙事镜头中,侧面体现他的性情特征,直至在球队准备参加美国的棒球赛和在赛场上惨败归来后的剧情里,叙事重心才慢慢转移,影片开始从正面让观众深入了解小双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和他的家庭背景,这位忧郁少年悲伤的童年同样敲打着观众的内心。

(二)多视角镜头与交叉蒙太奇的创作

虽说影片的镜头大多聚焦于两个主要人物,但是《棒!少年》本身关注的是社会议题,体现的是一个群体的成长和未来。且纪录片一直以来都以追求真实性为首要需求,而拍摄少年们的群像必然需要大面积抓取人物,前期可能是多个人物同时推进,从中寻找主次要人物以及可能的人物关系。通过几次的拍摄后才可能慢慢聚焦,寻找到最合适的形象。所以,在创作方法上,导演也进行了视角、表达、剪辑等方面的调整,用别出心裁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孩子们的故事。

此部影片呈现的视角是多样化的,没有像往常那样使用单一机位的较为薄弱的方式,从而增加了对细节的表现以及后期剪辑对情感的表述,使作品本身更贴近剧情片。开篇表现小双情绪低沉的环节,先是用客观视角让观众看到他一人蹲在花坛边沉默不语,然后从师爷视角发出询问,接着镜头转向爱心基地伙伴的视角,呈现其有心事,不阳光也不开心的状态;郭老师在球场训练后与马虎谈话,首先切入两人的独立的面部特写镜头,凸显人物那时的内心情绪,随即进到交代双方所处环境的全景镜头,从细节到整体,营造了一种严肃紧张的氛围;比赛前夕,球队集体训练,在队员捡球的全景镜头和孙教练挥击棒球的近景镜头之间来回切换,如此的组接方式加强了影片的节奏……这些多视角镜头的手法相辅相成,也更吸引观众,在“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追求心理上,同样侧重于让观众能比较容易地接受影片所呈现并传达出的影像画面,也包括深层次的内涵诉求。

在剪辑方面,后期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方式,以突出影片的故事性,加强两位主要人物的对比描绘。小双和球队的部分队员跟随孙教练去上海参加新闻发布会,此时此刻留在爱心基地的马虎还在适应阶段,夜里不敢一人睡,可没人情愿和他一起睡,反映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磨合,需要遵守内部的秩序和规则。在冬训的训练间隙,小双笑着说出自己悲惨的家庭境遇,而此时暂时回到老家的马虎诉说着对自己父亲的埋怨,两位不同性格的少年的成长环境却是同样不幸的,不由得让观众百感交集。在这稳定完整的故事剧情中,用两条独立又交织的典型脉络,向观众揭开独特群体的真实境遇,不仅是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还有进一步的内心思考:这群孩子们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

二、人声与音乐的和谐体现

(一)相得益彰的人物对白和独白

自有声电影出现以来,声音为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人声也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棒!少年》的人声主要为对白和独白,总体采用声画同步的方式,现场同期声清晰,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故事情节的推进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白是剧中角色相互间的对话。用它进行电影人物塑造时,能使观众看到一个真实完整的人格,看到现实生活的反映,从而沉浸在影片的进展中。在此部影片里,当老师处理小双和马虎之间的矛盾时,面对马虎对小双在言语上的冒犯,老师严肃批评教育,此时,他们之间的对白就鲜明表现出老师是非分明的形象。张师爷在房间里与队员的对白则表现出一个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长辈形象,他言辞恳切,向球队成员们分析利弊,尤其是鼓励小双更勇敢,实际上这段剧情里并没有人直接对话师爷,而是用细微的肢体语言来表示想法,也暗示人物内心的彷徨不定。面临惨败的比赛结果,虽然小双和马虎都哭了,但小双觉得“已经没有比赛了,后面一场比赛没有了”。马虎揽着小双安慰他:“以后多的是机会啊。”面对比赛结果,小双更多的是难以承受,倒是马虎耐受力更强,对比鲜明,这与他们的人物性格息息相关。

独白与对白不同,它是剧中角色独自一人所说的台词。独白不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推动情节方面也发挥着作用。影片播放到四分之一的地方,马虎面对镜头说了一大段独白:“大家好,我叫马虎。今年十二岁,来自十字路口,就走丢了,就让爱心棒球基地的人捡到了,谢谢大家。”这段独白里“走丢了”表示他对自己的家庭失望,也给观众留下悬念,同后续回到老家的情节对应,使观众在解惑后能对他的性格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最后一句又体现了他跟之前相比较已经开始懂礼貌。影片进行到一半的部分,小双的独白出现了,他笑着诉说自己刚出生时的凶险经历和家庭简况,令镜头前的观众感慨。成长环境对少年的个性和命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也明示了小双心里对亲情的重视和对抛弃的恐惧,而影片最后阶段呈现球队劝说离开基地的小双归队的剧情,也恰好与此相对应。这些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观众对这两位少年的了解逐渐深入。此部影片中的对白和旁白不可或缺,相辅相成。

(二)音乐和画面之间的默契配合

实际上在无声电影时代,音乐就已经与电影制作结缘,只是与现在的参与形式有所不同。它一样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电影中起到特别的作用。在《棒!少年》中,有多处音乐的运用,在作品的后半段出现得较为频繁。恰到好处的音乐与电影画面相互配合,能对观影氛围还有观众的情感起到特别的渲染效果。

相对于有源音乐,此部作品使用了更多的无源音乐,所谓无源音乐是由导演主观加入影片的,是角色听不到的,专门提供给观众聆听的音乐。影片里球队刚到美国参加比赛时,有一节灵动轻盈的音乐响起,配合着路途风光、学唱国歌、国外交流等轻松的景象画面,此时观众的心情是愉悦的。而后音乐变得活跃上扬起来,画面里充斥着少年们运动奔跑的身影,音乐的节奏随着电影的场景变化而变化,并融为一体,营造出活泼美好的氛围,也给观众一种内外一致的感觉。有源音乐是出现在影片内部世界的音乐,是影片人物和观众共同听到的。这部影片的有源音乐都来自孩子的歌唱,这是充满生命力的,人声的特质融入了剧作中,成为情节的一部分。在冬训期间的某个漆黑的夜晚,马虎一人走在路上,唱起了《妈妈我想你》:“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终于在一起团聚。”观众通过前面剧情埋下的伏笔,对马虎的家庭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这首歌开始,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帮助观众看到人物的心灵世界,产生深层次的心灵碰撞,渲染了气氛,也引起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另外,还有一处音乐的特别使用,可以说是有源音乐与无源音乐的结合。马虎在基地训练的空闲时间向队员们还有基地老师表演网上流行的“摩托摇”,他嘴里发出摩托的拟声,紧接着就响起了《摩托摇》这首带有铿锵有力的节拍鼓点的音乐。强劲的音乐节奏一下子调动起欢乐的氛围,音乐激起了观影情感上的变化,同时表现出适应画面的节奏和情绪,画面和音乐的合作带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这两者的默契配合,提升了观影效果。

三、人文关怀的认知和思考

如今,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影视镜头加重了对现实领域的关注,不限于各种形式和题材的选择,尤其是对底层和边缘人群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以前或许很多人对看电影的态度就是娱乐生活,一看而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现在更多人看到了电影内部所表达出的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思考,并能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导演拍摄电影,不再是一拳打在棉花上,而是有了由作品延伸到的对拍摄对象以及观众甚至是社会范围的影响。

《棒!少年》这部作品呈现出孩子们各方面的成长,反映了来自贫困家庭,处于边缘区域的少年依旧可以通过竞技体育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影片里对棒球运动的具体记录,让本土化的真实影像能够传播给每一位观众,传递出爱心基地和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少年强则国强,对于少年的关注从来都是重中之重。还有当下对原生家庭的探讨中,很多问题都归咎于童年的经历。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马虎来到基地后的慢慢转变,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尤为重要,未来的路还很长,不可轻言放弃。

体育对我国人民来说,不仅是强身健体之刚需,也是一座通向新生活的桥梁。影片中爱心基地和现实里其他爱心助力一类的体育教育发展项目,为贫困偏远地区的男孩女孩们提供了新的人生出路,他们未来的生活从此拥有了更多可能性。而在影视行业,近几年也出现了引发大家广泛探讨的体育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其对社会的影响力持续加深。如何创作有体育精神和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反映社会真实情况并拥有人文价值的体育影视作品,是我国体育影视创作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导演用全新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他关注的边缘人群,或许他并不那么擅长讲故事,但是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发现了最合适展现的人物形象,去探究人生中的困境。我们都是芸芸众生的一员,而那群少年经历的创伤,不懈的努力,挑战命运的韧性,让观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年少时类似的影子,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我们看到了困境少年的挣扎,也看到了他们的欢笑。这部影片连接了画内画外两个空间的群体,既是过往影像的艺术留存,也是内在价值的人文延伸。

注释:

①李少白.谈影片的故事性[J].电影文学,1979,(8):72-76.

②④朱立元.美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692.

③杨远婴.电影概论(第2 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67.

⑤⑥⑦姚睿,姚国强.电影声音艺术与录音技术:历史、创作与理论(第3 辑)[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101-102.

猜你喜欢
故事性马虎音乐
小马虎又错了
再见了,马虎猪!
糊涂的小马虎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小马虎的糊涂演讲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