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教学法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13 09:07
戏剧之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卡农柯达伊声部

宋 权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江苏 南京 211102)

初中音乐课程无论使用的是哪一版本教材,都可以发现教材中包含许多有关多声部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要求音乐教师合理利用这些内容,着眼对学生的多声部音乐能力进行培养。为此,探析现阶段多声部音乐教学现状及柯达伊教学法应用于多声部音乐教学的具体方式,可以为音乐教师指明方向,开阔视野。进而助力音乐教师形成更加清晰的音乐教学思维,不断在创新实践中完善多声部音乐教学方法,为初中音乐教学作出贡献。

一、多声部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一)多声部节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节奏”是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音乐能力培养具有强感染力、强共鸣感教学作用。在正式多声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十分易于引起学生注意,快速激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只是,关于音乐节奏的教学并不仅仅包含节奏感知,还包含节奏记忆、节奏表现等。所以,需要音乐教师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细化训练,以此培养学生多声部节奏能力。毕竟,多声部节奏能力培养,不仅对于学生发展基础音乐能力不可替代,对于加强学生整体节奏协调能力也至关重要。无论是让学生自己与自己二声部练习,还是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多声部练习,都可使学生的节奏感知与协调配合实效提高。

(二)多声部歌唱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歌唱能力是音乐能力培养中最主要也最基础的能力,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亦是如此。基于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音乐歌唱活动的基本,通过多声部歌唱训练提高学生多声部歌唱能力,还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多声部发声,让学生在实际歌唱过程中,既兼顾自身歌唱的音准、音色、节奏,又注重对他人歌唱的歌唱聆听、歌唱配合。所以,重视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声部音乐教学,特别是重视学生多声部歌唱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音乐能力提升意义深远。既可以在基础音乐知识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歌唱技巧训练,还对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发展作用明显,为学生音乐能力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现阶段多声部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有限

细观初中多声部音乐实践教学过程,笔者结合实际的多声部音乐教学效果,分析现阶段多声部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首先发现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声部音乐教学,都有音乐教师师资水平有限这一问题。因而,导致初中生在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由于多声部音乐教学的师资不足而受限。毕竟,多声部音乐教学内容不仅需要音乐教师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手段,还需要音乐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和声听辨能力。只有这样,音乐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地为学生导出多声部音乐知识教学。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初中是学生接受力表现最好的阶段。因此,日常的学习生活“语境”就能一定程度地对学生音乐欣赏、音乐学习产生影响。但是,各种眼花缭乱的移动电子设备及热门APP 占据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短视频,如:抖音,直接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都是些“快消”音乐,旋律平易、节拍单一、合声单调。自然,学生在接受复杂的多声部音乐教学时,就容易产生不耐烦情绪,对于多声部音乐学习兴趣不高,音乐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多声部音乐教学重视度不足

多声部音乐教学要求音乐教师与学生皆具有较好的基础音乐能力。但是,部分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因为对多声部音乐教学产生畏难情绪,而只教给学生多声部音乐的旋律声部内容,或者将多声部合唱改成简单齐唱,在根本上对多声部音乐教学重视度不足,导致系统的初中多声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相对较少。

三、应用柯达伊教学法优化多声部音乐教学的具体对策

音乐教师要想通过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音乐学习魅力,热爱音乐,提升能力。首先,就要掌握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手段:首调名唱法、柯尔文手势、节奏读法、字母谱。而后在多声部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教学作品将柯达伊教学法融入其中,旁征博引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柯达伊教学法,实效激活学习兴趣。在此,笔者主要详述对“节奏读法”及“柯尔文手势”的多声部音乐教学应用。

(一)应用“节奏读法”优化多声部音乐教学

1.节奏时值的“符号化”运用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节奏时值的“符号化”简单来说就是指,使用节奏音节对音乐的每个节奏进行读音标记。如,四分音符读作“ta”,八分音符读作“ti”等,拥有每个节奏的固定读音读法。因此,应用节奏时值的“符号化”对初中多声部音乐教学进行革新,就是音乐教师要既重视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与教学观念转变,同时也要将契合学生学习情况的节奏时值“符号化”专业术语用在正式的教学课堂。即使用“读节奏”的方法降低多声部音乐教学难度,重视细化的多声部音乐知识教学,让学生在“读节奏”的过程中理解节奏时值。例如,音乐教师在初期的音乐节奏训练教学中,追求多声部音乐教学质量,将教学重点放在作品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读”与“辨”上。特别注重设计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相关的节奏短句,然后将整体节奏教学内容加以整合,灵活结合教学作品深化教学。

2.进行形式多样的多声部节奏练习

多声部音乐教学的节奏练习适用于音乐教学各个阶段,为学生带来学习挑战与学习趣味,启导学生对多声部节奏细致感受,进而领悟。因此,从基本的二声部节奏练习导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拍、节奏,可以将学生在直接分为“节拍声部”与“节奏声部”两组,待学生完全理解二者的实际不同后,再将节拍声部变为节奏声部,形成规范的二声部节奏练习。这样,进入三声部节奏练习,音乐教师为保持多声部音乐教学稳定,还可以增设一个节奏声部,让一个节拍声部与两个节奏声部一起,在磨合练习中趋向稳定,并最终慢慢使节拍声部变为节奏声部,形成所谓的三声部节奏练习,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教师在初进入二声部节奏练习指导时,可视情况而定地由自己担任节拍声部,而班级学生负责节奏声部,待练习几次,学生能理解并区分节拍声部与节奏声部,再由同学负责节拍声部,有序进入二声部节奏练习,直至学生能个人完成二声部节奏练习,一手打节奏,一手打节拍。以音乐教师教给学生一个基础节奏型“X XX 0 X”,再提供给学生一个速度,让学生按照此速度进行接龙练习为例,第一位同学在接收到速度与节奏型信息后便能创编出一小节节奏,并形成第一个声部,第二位同学顺着第一位同学的创编依序重复,形成第二个声部,以此类推。降低多声部音乐教学难度,并使学生的创编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得到培养。

(二)应用“柯尔文手势”优化多声部音乐教学

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运用,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音高问题,让学生通过具象的手势变化感受音乐的音与音之间高低关系,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因此,在多声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不妨通过手势应用对学生进行二声部卡农练习。即通过以下两种形式:一种为音乐教师负责第一声部,演唱歌曲旋律并做出手势,学生在间隔几拍之后再进入并加上手势;一种为学生一个人让旋律成为一个声部,让手势形成另一个声部,继而形成二声部卡农。针对上文所述的学生在学习复杂多声部音乐知识时兴致不高的问题,基于“教育性”与“趣味性”并行教学设计,有效激起学生兴致。这样,无论是使用第一种方法,将手势用在二声部卡农导入环节,使细化的教学重点难点有机结合,还是使用在拓展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自己练习,都可以让学生不感枯燥、不感困难地深入其中,即兴练习。第二种方法的练习应用就更加丰富,只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力,就能在独唱练习的拓展环节,基于需学内容而巧妙利用柯尔文手势深化音乐理解,锻炼自身歌唱能力,加深自己对于多声部音乐的综合了解,甚至自主选择适合的拓展学习作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在实践学习体验中,科学积累活动经验,实现多声部音乐学习运用柯达伊教学的终极价值。

(三)利用手势开展二声部卡农的练习

1.两种模式的二声部卡农练习

在对于多声部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首先针对学生的二声部卡农练习进行分析,而通常情况下练习包含了两种形式,第1 种就是将教师当做第1 声部整体演唱旋律,并且运用手势的方式,让学生在间隔几拍之后,然后直接伴随手势构建成为二声部卡农,需要关注的是这种练习本质上是属于急性练习,因此也需要教师在旋律演唱过程之中,迅速地将自身的演唱速度放慢,第2 种则是在单独某个个体之上形成二声部卡农的模式,旋律属于一个声部首,是属于一个声部构建成为二声部卡农,二者之间都可以开展第1 声部或者第2 声部的练习。

2.两种训练模式在教育活动之中的实际作用

第1 种即兴训练的模式的二声部卡农练习拥有较强的趣味度与游戏性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度,从而潜移默化地针对学生的音准能力以及音乐模仿力和音乐记忆力,得到培养与训练。在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这两种模式的二声部练习,就能使课堂整体营造出轻松的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而第2 种模式的二声部卡农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相较于第1 种模式而言,效果较差,因此第2 种模式的二声部卡农训练教师运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训练初始阶段并不能具有过大的难度,防止学生针对整体的练习形成排斥心理,教师需要首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展开了解,然后依照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地把控整体难度,这样才能使音乐练习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挑战性,又能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3.两种训练模式的运用方式

第1 种模式的二声部卡农训练更加匹配于二声部卡农形式的课题练习,在导入环节之中,教师就可以率先通过旋律设计从而更加使旋律设计融合于课程教学内容,将一些课程的重点教育内容与旋律设计融合在一起,而在新的课程教育工作中,教师则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从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锻炼,并且了解自身的教育效果。第2 种形式的二声部卡农练习能够运用在多声部音乐教育过程之中,也能够运用在独唱歌曲之中,这种练习相较于第1 种而言拥有较高的难度,因此也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手段的应用分析,以及初中多声部音乐教学的教学现状分析,进行针对多声部音乐教学的革新,不仅要求音乐教师从根本上提高对柯达伊教学法运用在多声部音乐教学的重视,还要求音乐教师基于对学生多声部音乐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知,专门丰富教学内容,科学调整教学设计,以生动、灵活的教学展开助力学生提高多声部音乐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卡农柯达伊声部
陈铭志音乐作品卡农技法民族化运用探赜
如何一眼辨认出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浅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创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对韦伯恩《交响曲》op.21中各卡农开始情况的思考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如何学习和借鉴柯达伊音乐教育——与米哈利斯的对话中引发的思考
柯达伊与柯达伊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