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数字农业助力实现乡村经济振兴

2022-11-14 17:15卢星辰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0期
关键词:电商数字农业

卢星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00)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化经济发展“洗礼”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各行各业在经济化的浪潮中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空间。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耕地面积占世界总合的7%,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以上农业产量世界第一,并且我国还拥有全世界50%的粮食储备量,这无不彰显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一、科技赋能数字农业的内涵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部分结构化的发展设置中并不完善,这导致了一些农业经济的配置逐渐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有效缓解这一现状,我们应充分注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特征,构建出具有中国特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气象。乡村作为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农民便是现代化农村的建设者与促进改革者,是能够展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群体,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人才对于农业整体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指出:“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就很难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这是对于农业的肯定,也是农业需要为国家发展付出的责任。因此,在数字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以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目的,使数字农村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思想限制,帮助其可以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变,听从党的号召,以积极学习的态度去适应信息化时代与生产市场的转变,实现乡村振兴,村民生活质量全面的提升。

数字农业的内涵就是将传统的小农经济转换为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在之前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中,农业的生产基本是已家庭联产、农业承包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向;而现代化的数字农业经济发展是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的生产、发展结构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将已有的农业经济化发展资源进行整合,各尽其能使之成为可以适应现代化大规模市场发展需求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在数字农业的发展进行中,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合作社、农场以及一些相关农业企业联合而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现代化的农业经营转变中,使农村农业的经济作物生产具有更强的抵御市场竞争力和风险的抵抗能力,为农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能、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发展局限,为我国农业的数字化、现代化经济发展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二、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

以农业生产的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人力畜力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力量。基本以一家一户为单元从事农业的生产活动,农耕、种植、施肥、除虫等问题基本以经验作为主要的判断方式,农作物的经济管理与产生技术较为落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且劳动生产效率低。第二个阶段是以农业的机械化生产作为主要力量,也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随着我国的工业水平的发展,农业器械也越发的普及,在这一阶段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使整体农业的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三个阶段是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为主要特征。这一阶段的改变是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建设的推进,互联网络及计算机等技术在乡村中逐渐获得推广、普及,乡村信息传播的速度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瞬间”打开了农业生产的大门,帮助农民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获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科学化生产水平。第四个阶段是将多项互联网信息技术已农业的发展为基础,进行的集成化应用,这也是目前数字农村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方向。随着移动网络、云计算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科研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使的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以往的成就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信息化科研的技术成果使农业能耗与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帮助乡村环境得到了更好地改善,使农业的生产经营达到了一体化的集成模式。

以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除去部分偏远山区不易进行机械化的生产外,绝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生产建设中,当务之急应是对第四阶段的农业发展进行大力的推进。按照“十四五”的乡村农业发展规划,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走向,将各项前沿科技资源与农业的管理、生产、经营、服务等进行深度的有机融合,构建出优异的农业产品生产经营模式,是推动我国农业领域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数字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的数字化发展道路上存在着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亟须解决,分别是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相比滞后、农产品的标准化与品牌化存在短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专业人才紧缺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服务化体系较为薄弱。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下文提出了详解的解决方案及数字农业建设的拓展策略。

三、科技赋能,数字农业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策略

(一)农业生产流程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完美嫁接到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的领域中,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帮助农业生产的设施设备实现数字化的运用。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完整的数字化链条建设,可以使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服务可以得到智能化的处理。以国外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为例,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农业科研的研究中,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端处理技术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将农业的生产向着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以荷兰为例,其研发的智能分苗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农业种植从育苗到移植的“O人工干预”,并且在移植的过程中,系统会对种苗自动进行扫描,将病苗、死苗剔除出种植的行列。与智能分苗系统向配合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则可以通过信息扫描将植物的种类、习性及生长环境进行数据规划,为其提供差异化的洒水、施肥方案。从实际的农业生产效果来看,荷兰在农业生产上的总体效率,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平均生产水平高出5倍。日本在近些年凭借着先进的传感技术与远程遥控技术,在农业的智能化生产方面构建出了“网上农场”的运营模式,在该套系统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远程的系统控制来实现的农产品的生产的精准化,更是为居住在城市的人提供“网上种田”的生活模式,通过“网上农场”对自己所种植的农作物进行管理,以贴心化的生活服务,拓宽了农业的发展路径。

除去国外可借鉴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外,我国对于科技兴农的发展方向也有着国外望尘莫及的科研技术。以养殖业为例,近些年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已经在智能化养殖领域纷纷进行了布局。在2009年时,身为国内网络“巨头”的网易公司便开始投资的智能化养猪产业,在湖州市吉安县建立了总面积约1200亩的,对“第三代养猪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此之后,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依托ET农业大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等传统农业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通过数字化的先端科技,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运算等技术运用到了生猪的饲养环节,通过智能化数据考察、神经网络运算等技术,对生猪的出栏、猪场的管理进行实时的监控、分析,通过考察比对提供更为优化的管理方案。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京东与农业互联等企业的合作,在目前已经全面实现了300万头生猪的互联管理,将“数据+算法”的数字化养殖模式运用到实际的猪场管理中,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对饲料配比进行了科学的计算,按照猪的不同阶段生长需求进行调配,不仅减少了饲料投喂时产生了,还提高了生猪的出栏速度。

(二)拓展乡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化

近些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新的营销平台。以美国著名的生鲜电商LocalHarvest为例,就是将农业的上下游进行整合,成了连接农场与消费者之间的营销交流平台。LocalHarvest在对农场信息进行收集时,GPS定位的地图搜索系统作为支持,方便消费者可以通过地图来寻找离居住地最近的农场去购买新乡的蔬果、肉类等不易保存的生鲜农业产品。而在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中,除了对此方式进行借鉴外,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展与创新。例如,美团优选、平台直送等电商平台的出现,使消费者在系统平台上只需对想要购买的产品进行选取、付费,就可以坐等产品的“送上门”服务。

在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此《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中显示,直接2021年6月,我国王敏规模已经达到了10.11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71.6%,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的数字社会。据中央情报网调查显示,随着“数商兴农”的深入推进,农村电商的国模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提升中,2021年全国农村的网络零售额达到2.05万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约11.3%,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回头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鼓舞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动力,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农业产品的营销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电商平台的运用,成功起到了引领乡村经济振兴的积极作用。

当地政府应紧扣农产品的电商化发展趋势,对农户、平台、服务商及当地企业进行精准定位,通过优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对电商的物流仓储、运行中心、服务站以及电商人才的培训等进行资源整合,建立起少环节、低消耗、高速度的农业电商流通网络平台,为农业电商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与发展环境。除此之外,为表对农业发展的支持,相关木本应积极探索助力于农业电商的高效发展路径,对于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行有计划的提高,保持农产品的市场规范化发展。积极开展人才的引进,推动应届大学生到农业领域进行创新、创业工作,为农业的发展培育“农创客”,建设“农创客”创业孵化基地。在新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牵头发挥出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和农业组织的应有效用,对小型农户的农业生产起到带动作用,引进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建立健全的扶持政策,不仅要促进农商企业与现代化农业的结合发展,更要帮助小型农户与信息化的农业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稳定、扎实的基础,为小型农户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农业电商平台的建设,是以更好的完善本地农产品的推广服务、宣传服务以及产品的品牌打造,带动农户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农村电商的生态系统。

(三)推动关键技术,助力农业生产

农业信息化科研技术作为支撑数字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为研发基础,通过对农业生产链条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合,进行科学运算,获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方式。该技术的研发主要依托于农科院及各农业学科的研究开发机构,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全面推动信息化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通过精准化作业、数字化管理、智能决策、变量施肥施药等职能装备技术的研发,加快3S等软件设施的集成应用,不断完善数字农业技术的创新,助力农业的生产。

(四)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农业效能提升

就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而言,现有的信息服务还存在着极大的可开发利用空间,为此,在农业信息化的改革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移动互联技术、云平台、云计算及大数据信息处理等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运用。为广大的农业建设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建立农业生产的线上经营管理平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中心思想,聚焦“三农”问题,为服务“三农”建设需求,加强、加快打造“数字乡村”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

例如,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数字化建设,搭建数据感知网络,依照当地的农业发展建设需求,对相应的种植、养殖模式对其发展所需的气温、土壤、环境等进行科学化管理分析,给予科学合理的种植、养殖方案,并对具体施展内容及过生进行详解的整理、收集,实现资源共享的模式。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发挥云数据、空间地理数据等应用价值,在数字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积极推动无人机植保、农业器械自动驾驶以及大数据服务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以数字化的创新降低农业的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农业的推动是帮助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电商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商下乡潮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