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研究

2022-11-14 17:15周思波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0期
关键词: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财务人员

周思波

(融安县财政局,广西 柳州 545400)

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总预算工作的实施,实现对各项工作的成本控制,能够保证单位内部资源的利用率与应用价值,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或者超预算工作情况的出现。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了解总预算的执行情况与支出情况,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数据,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如何做好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实施的原则

会计核算,就是将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式,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以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式,为会计信息使用人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依据。会计核算作为乡镇财政总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作的实施,符合《会计法》的要求,同时可以为乡镇财政总预算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对单位财务工作实施具有推动作用。在财政总预算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实施效果。

第一,客观性原则。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与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基础,将此作为了解单位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成果,保证相关内容的真实、可靠与准确。第二,相关性原则。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能满足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经营单位的运行能力,更重要的是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与强化单位经营管理的需求。因此在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做好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以此保证信息的全面性与相关联性。第三,可比性原则。在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信息口径的统一,相互可比。第四,重要性。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根据经济业务与会计事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利用重要性的原则,对重要的会计事项进行重点核算,并在会计报告中提下出来。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简化核算过程,以合并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乡镇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

(一)会计管理有待完善

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账目涵盖的信息较多,如暂存、暂付等等。这些数额较大,存放时期较长。部分乡镇会将上级政府补助的金额以暂存款的方式进行保存,将应列报支出资金款与预算安排款、暂存宽采用统一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以隐蔽超支的方式进行结余款项的处理。在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不同类型的资金有不同的管理方式,需要会计根据各个款项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管理,以此保证账目的清晰,为后续集中管理做好铺垫。但是在当前管理工作中,出现账目管理混乱,且部分凭证缺失,无法为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原始数据支持。

会计管理规定,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与工作内容,将此作为会计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实现科学管理。但是在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现各部门并没有将支付凭证与业务专用章交给会计人员管理。部分乡镇单位进行印章变更后,没有销毁旧的印章。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管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制度要求,致使部分工作人员忽略规范化会计管理,无法提升乡镇财政会计管理有效性。

(二)会计核水平有待提升

乡镇财政总预算中,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需要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结合会计核算的原则、基本要求,根据乡镇财务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以保证核算工作有效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以下问题:第一,会计数据不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准确、全面、有效的数据,在数据的支持下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促使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对乡镇总预算工作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预算管理部门并没有将预算目标与指标及时落实在实际中,业务部门一般会在年底才能够掌握专项资金具体应用指标,造成预算目标、指标与实际脱轨的情况出现。此外在乡镇财政总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求各部门应落实预算目标,以此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使会计人员获得更多关于会计相关的信息,为核算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由于各部门管理进度与业务进度的差异,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造成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大的问题。第二,款项处理方面的问题。在新会计制度的出题,改变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要求工作人员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往来账款、暂存款项的处理,以此保证财务工作的有效性。部分工作人员因为新会计制度的提出,增加财务管理难度,造成部分款项处理不合格的情况,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

乡镇财政总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的目标、内容会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部分乡镇企业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忽略自身情况与实际需求,而是以以往的经验为预算编制工作实施的依据,制定与未来发展不符的预算编制目标、内容与流程。致使这一问题出现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预算编制人员缺乏主动交流意识。预算编制与单位各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预算编制执行的前提。由于预算编制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沟通不到位,使预算编制内容与实际出现脱轨的情况。第二,调研不充分。在预算编制工作实施前,需要预算编制人员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了解乡镇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当地政府发展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预算编制。由于前期信息调研不到位,影响乡镇财政工作的实施。

(四)财务人员方面问题

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与能力,以保证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通过对当前工作情况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第一,会计人员缺失,出现了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无法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第二,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出现了信息化财政管理系统,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以此保证乡镇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但是因为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影响财务信息化发展。

三、乡镇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开展对策

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应提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结合以往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预算与核算方法,为会计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以此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促使乡镇单位财政工作有序进行。

(一)加强管理,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效果

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中,会计核算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落实预算、政府履行责任、了解乡镇财务水平的重要媒介,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实施具有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效果,促使乡镇单位财务工作顺利实施,需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提高乡镇各部门的重视。

首先,组建预算单位,将此作为财务实施的重要媒介。乡镇财政工作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若是采用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财务数据管理,增加会计核算难度的同时,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预算单位的建设,能够将总预算会计、预算编制、预算监督等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加各个单位之间互动效果的同时,可以财务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无形中将提升财会计核算工作效果。

其次,完善沟通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交流平台,将此作为业务信息共享的媒介。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财务与业务信息沟通不及时的问题,无法为财务工作的实施提供及时的业务信息,影响财务工作实施效果。为了防止信息孤岛对会计管理的影响,使各个单位又意识的分享与上传财务信息,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

最后,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财政工作实施情况、政策执行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要求财务人员根据规章制度进行相关的工作。若是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则及时处理,避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造成不良的影响。监督管理机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保证财务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在该制度下,能够避免出现违法乱纪或者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有利于乡镇单位更好的发展。

(二)完善会计核算,优化工作效果

在乡镇财政总预算管理工作中,若想提升会计核算水平,需要立足实际,完善工作流程与方法,使工作人员明确核算标准与方式,根据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以此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效果。针对会计核算水平低下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明确会计核算指标,将此作为核算工作实施的媒介。在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中,乡镇需要与财政部门、预算单位进行沟通,结合乡镇资金的运行与管理情况,确定预算指标,并将此落实实际项目中,要求各个项目负责人根据财政指标的内容进行工作。若是出现预算指标没有按时下达项目的问题,则不对其进行划分,以财政结余的方式处理。在预算指标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原预算指标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影响指标的执行与实施。若是出现这一问题,需要对指标内容进行完善,根据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创新,保证预算指标的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避免因为预算指标的问题,影响财政管理水平。

第二,控制挂账。挂账问题的出现,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造成较大的影响。部分乡镇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采用挂账的方式处理款项,将款项的支出与收入呈现在预算中。这种工作方式,虽然明确资金的实际情况,但是会出现款项处理不完全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预算会计单位需要做好款项的校对与管理,明确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利用扣款或者催收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此实现对挂账问题的控制。

(三)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升总预算效果

会计核算中,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施,能够将账目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效果。针对预算编制工作中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乡镇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乡镇对资金的需求与未来发展目标,将此作为预算编制工作实施的依据。具体来讲,在预算编制工作中,需要对政府实际发展规划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政府部门的任务,结合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与指导,建立明确的预算编制流程,以此保证预算编制工作实施的规范性。若是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则利用绩效考核的方式解决问题,使预算编制工作变得更加的合理与规范,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第二,做好关键性工作的预算编制。对关键工作任务进行预算编制是,需要以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此做好资金支出时间的分配,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可操作性。第三,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施提供真实的信息支持。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将分散的信息集中在一起,能够为预算编制工作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支持,提升预算编制准确性,为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四)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促使会计核算开展

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中,加强对财务人员各个方面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现代化的知识,为高效工作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乡镇财政部门人员培训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采用内部培养的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乡镇可以针对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培训与教育,将政府会计制度、信息技术手段等体现在培训活动中,拓展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提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第二,利用外部引进的方式,丰富原有的人才队伍,为总预算工作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采用市场招聘与校园招聘的方式,吸引专业的人才,优化财务人员队伍,促使乡镇财政工作开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中,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应坚持重要性、客观性、相关性与可比性的原则,通过规范管理,强化预算编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方式,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解决以往总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会计核算管理效果,促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猜你喜欢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财务人员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关于对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