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视角下内部控制的完善思考

2022-11-14 17:15邸博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部门

邸博

(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在未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之前,国内事业单位使用的均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虽然可以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和资金状况,但随着经济发展,更多更复杂的会计核算内容需要单位实行新的核算方式,另外,原有的会计制度并不能全面表现企业的资产、负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2019年国家下发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深入贯彻落实。新制度不仅对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重组,实现了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的统一,同时也更好地反映了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保证财务系统高效运作。

一、政府会计制度视角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

严格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政府会计制度执行的效果,想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就要加强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从思想上促使相关人员建立内部控制意识,在工作中遵守内部控制标准,有利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

但实际上,很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并没有完善的认识,没有理解内部控制在财务结算的重要地位,往往认为只要按照新制度开展工作达到领导要求就是满足工作需要了,不用在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遵守内部控制规范,也不需要对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还有些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虽然单位定期对各部门的内部控制规章流程进行了更新,但工作短期不需要遵守,只要按照单位现有的规章制度办事即可,一旦全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就会以看不懂、学不会、时间短等理由敷衍了事,影响内部控制效果,从而影响单位整个内部控制效果。

另外,单位部分基层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即便是单位执行了新的要求,认为内部管理制度与自己无关,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关键部门的职责,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也没有将内部控制的运用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的另一原因就是在于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组织机构,即严格管理重点业务,保证数据更精确、业务执行更透明的机构,需要单位独立成为一个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财务情况等进行管理。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单位执行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单位没有对资产负债、财务合同等方面建立内部组织机构,对涉及的每个方面设置相应的人员,在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下,按照以往的业务模式存在“一人多用”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让人员产生“懒惰”心理,比如一个人既负责财务也负责合同,就会省略部分环节,会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产生不利影响,让内部控制失去了它应发挥的作用。

还有的单位尽管开设了新的部门,但和原有的部门存在稽核关系,未能实现独立运转,对部分本应该仔细考核的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样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过于表面化

根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多个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根据业务需要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了对资金使用、会计账务处理等环节上的管理,但从财务会计方面来看,依旧存在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较弱的情况。相关财务人员在实际过程中仅在表面上满足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但在操作过程中违反了内部控制规范,例如在月末结算方面,因为财务人员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工作时间比较紧张,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会先支付费用后补交材料、开办手续等等,这就很容易出现在财务数据和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或者是补交工作时间较长,影响下个财务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单位的年度会计情况,出现无法挽救的业务隐患。这种现象就是由于内部控制过于表面化,执行力度不够,最后很容易造成责任无法追究的情况。

此外,内部控制过于表面化的另一表现形式是很多单位的管控制度仅仅局限在如何解决已经发生的风险,没有对风险预防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并没有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没有时间进行解决,对单位的绩效产生影响。

(四)内部控制缺少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财务问题,大都是因为内部监督管理不力,比如说采用事后业务监督工作,未能发现财务执行的重点流程和环节中存在的风险,给部分工作人员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让财务和内控方面依旧存在盲区,内部控制缺陷始终没有改善,未能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

对经费不足的单位来说,对内部控制执行全面的监督制度,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没有设置单独的监督部门,这就导致虽然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但没有对应监督人员实际执行,大部分人也是流于形式,导致内部控制没有实质性进展,即便是有关监督人员也会因为资金方面产生畏惧心理,阻碍监督工作的执行,这就会给单位留下财务隐患。

除了监督制度方面,想要在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取得效果,需要对业务进行考核评价。部分单位却没有意识到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依旧使用原来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在新会计制度下部门及个人的工作情况。

还有些单位采用统一的评价机制,没有结合各部分的职能特点编制针对性的评价方案,无法针对性地反映每个部门业务的执行情况,影响了内部会计工作质量。

二、政府会计制度视角下内部控制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想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效率,保证政府会计制度的效果,首先就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贯彻落实责任到位的制度,保证工作的效果,针对这一举措,可以为工作人员安排相应的培训工作,比如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内部控制人员等人为员工讲授相应的学习内容,对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有关信息进行讲解,让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提出的财务新要求,也可以定期让员工参加补习班,借用网课或者是单位交流的形式,掌握新的会计核算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再以“学不会”的借口影响工作。

在内部控制方面,各单位领导也可以用小组的形式,定期召开单位内部控制会议,了解单位各部门的内部控制情况,从而让每个部门的领导加强各部门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严格要求员工按照新要求展开工作,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各部门领导之间加强对内部控制的交流,交换部门的内控控制想法,做到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单位长远发展。

面对基层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的情况,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政策培训会议,加大宣传,利用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公众号等方式,利用闲暇之余为员工提供内部控制知识,或者是举办知识大赛等形式,让全体员工树立内部控制思想,推动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发展。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员工,可以让他们参加内部控制制度学习,让关键环节更加规范化,更好地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二)优化内部组织环境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下,财务会计部门的作用不单单是对资金的用处展开记录,也应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保证单位资金充裕的基础上让部门实现更好地发挥。针对内部组织机构的不合理和保护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单位应优化内部组织环境,建立以预算管理为重点的财务控制机制,例如在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方面,可以设立相应的误差范围,当该财务控制机制模式没有超出误差范围,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就能参考借鉴其管理模式,实现在新会计制度下的业务创新,不仅可以提高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能力,也有助于其他部门的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

此外,内部组织机构也应该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不断完善,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部门的严谨性,取消一些没有实现内部控制效果的部门,精简人员结构,为单位节约更多成本,在规范业务行为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明确执行制度

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还应该明确各部门的执行责任。在财务预算方面,可以根据各个业务的特点划分各时期的工作,将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落实到不同部门上。在财务核算方面,需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管理责任,强化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各部门领导可以定期组织相应的会议,确认各部门应该执行的任务,也保证了员工工作内容的准确性,不会出现因部门之间业务有重复双方都不落实的情况发生,也能加强不同部门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针对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应该追查相关的责任人,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违规的人员进行处分,让员工不再产生侥幸心理,对每一项工作都可以认真对待,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责任清单,将其公开在单位展示,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也能间接让其他员工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

(四)实行有效内部控制监督

目前大部分单位的内控控制监督还只依靠几个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所以应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发挥部门领导的作用,实现上级监督下级。还可以学习其他单位的监督管理模式,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全面实现监督管理工作。在财务会计方面,要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让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财务活动遵守政府会计制度。

另外,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想要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关键就是在保证各部门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就会增加工作中的失误率,影响内部控制的监管效果。所以要借助相关的信息交流工具,建立单位监督网络,让各部门相互管理、相互监督。会计信息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与民众沟通的渠道,想要确保其影响力,做到让民众信得过的部门,也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性、准确性和完善性,在实现各部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也加强了外部人员对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保证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效果。

(五)增强风险意识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漏洞,有关单位应该根据其主要业务在市场背景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攻略,对影响单位工作的突发事项进行预测。除了培养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之外,也应该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还可以采用风险评估的方式,对业务未来的执行情况进行模拟,提前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有利于部门的发展。

(六)完善考评机制

事业单位应该以内部控制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作为考评员工的重点,这样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产,保证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内部控制机制下更好的落实,从而也保证了财务会计数据的透明准确。

完善考评机制,需要各单位加强对工作产投的考核,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者相结合的方式确认工作效果。在一些复杂工作的考核方面,在可以将其进行细致划分,让每个部分发挥各自的业务优势,让每一名员工充分发挥在单位扮演的职能,参与到内部控制张来。在部门评价方面,可以从编制、执行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价,确认其工作是否满足需求,采用月度、季度、年度等方式进行考评,定期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对财务人员的新要求,也应该对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部分制定专业的考察计划,让会计制度落实、财务工作情况、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考察,对一些取得更好专业证书的工作人员实行奖励措施,让财务部门带动整个单位的发展。

对单独设立的内部控制部门,也应多强调其在单位的重要性,加强其在单位的监督管理能力,为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提供严格的保证。

此外,单位领导也可以适当将考核与工资、奖金挂钩,对一些执行内部控制比较好、工作出错率较低的部门,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调动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需要以新政府会计制度为准则,调整有关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内部控制在人员认识、组织结构、监督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意识、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才能发挥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的真正作用,让单位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促进单位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制度部门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