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发展绿色物流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思考

2022-11-14 17:15史瑞洁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0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绿色

史瑞洁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业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行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物流作为现代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各环节的科学精准化管理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目标。

在全球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物流业作为能源消耗型产业,实现其绿色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绿色物流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和成果,而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绿色物流概念的提出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近年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我国越来越重视绿色物流的发展。2001年我国在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首次对绿色物流做出定义: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201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物流指标构成与核算方法》对绿色物流做了新的定义,概念解读可知绿色物流定义越来越细化深入。由此可见,国家对物流业的绿色发展越来越重视。在当前国家倡导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升物流业的绿色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整体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物流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物流业整体上更注重节能高效的绿色发展模式。我国电商行业的迅速崛起,带动物流产业规模进一步增大,绿色物流模式得到创新发展。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物流业总成本呈下降趋势,说明全社会对绿色物流发展更加重视,物流业呈现绿色发展态势。

(二)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的物流业态开始形成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日益加强,物流一体化、多元化、立体化格局正在形成。基于此,一些新的物流业态不断涌现,如多式联运、协同配送、第三方物流等。这些新的物流模式进一步推动了物流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业技术持续创新,为绿色物流发展注入活力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物流业的技术创新范围逐渐加大,从绿色节能运输工具、绿色仓储技术、到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各项绿色节能产品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物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绿色物流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

二、我国在绿色物流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考验

(一)物流相关企业及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物流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着重考虑降低物流成本,没有将绿色环保理念落实到位。比如货车超载,空车返程;大量采用不可降解的纸箱包装,但不重视包装的回收利用等;制造企业采用过分包装等,浪费资源的同时增加了物流压力和环境负荷。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有待加强,虽然上海率先提出垃圾分类政策,但总体来说,我国各城市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

(二)物流运营环节粗放式管理,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加大环境负荷

1.客户需求预测环节:目前物流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有所提高,尤其是我国电商平台的双十一、六一八等促销活动,为了避免物流高峰造成混乱局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预约购买,错峰购买等,但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思考,对物流客户需求缺乏精准化预测,因而很难做出精准有效、反应迅速的物流资源调配方案。

2.物流运输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传统能源运输工具,如柴油货车、燃油车等,大量尾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与绿色物流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另外,企业自建运输车队,不同企业之间各自为政,运营过程以自身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缺乏沟通合作,造成物流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严重。

3.仓储管理环节:首先,我国的仓储在选址上缺乏统一规划,仓储选址随意性强,缺乏产业发展的长远眼光。其次,仓库内部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相对陈旧,没有有效地利用内部空间,造成资源和空间浪费,仓库内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仓库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拣,效率低下。

(三)相关各方缺乏联动机制,对绿色物流的落地形成障碍

各级政府、物流相关企业、行业平台、消费者之间缺乏联动,各方目标差异导致了分歧和不理解。很多行业协会由几家物流企业共同成立,仅限于内部表面沟通,缺乏与外界联动机制,不利于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四)高质量物流人才缺乏,成为绿色物流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高质量物流人才相对缺乏,很多物流企业是曾经的运输公司发展而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物流运营管理、信息技术、智能化等方面力不从心,更谈不上贯彻绿色物流的发展理念,以及实现行业升级的整体目标。

三、对我国当前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决策的支持,分层逐级推进绿色物流落实落地

当前我国物流法中关于绿色物流以建议和倡导为主,未提出强制性措施。建议逐步分级提出固定标准,如燃油排放量、空载率、逆向物流回收率等,对物流相关企业进行强制性规定。同时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其朝向绿色物流的发展方向。比如对采用新能源车辆的企业减税降息、财政补贴。对仓储功能布局完善的成功案例加以推广,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企业给予财政支持等。同时应建立政策跟踪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另外,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物流生活方式,如严格进行垃圾分类、自觉进行废旧物品的置换和回收;倡导社区组建各类公益社团,对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箱袋集中回收;同时各级政府出台政策,扶植中小型个体环保企业发展,促进废旧物流包装回收。通过强制和导向政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绿色物流理念深入人心、落实落地。

(二)合理管控物流流通环节,推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

1.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提升客户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减少物流资源浪费

我国电商平台发展迅速,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消费首选,尤其是电商掀起全国性的促销热潮之后,物流系统面临空前的压力。在此情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与电商平台联合,充分运用历史同期大数据,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客户需求预测管理。部分企业如自建物流的京东,更便于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进行科学的精准预测,从而提前规划物流各环节,最大程度避免运力浪费。

2.合理布控交通运输环节,实现物流节能减排目标

(1)强制节能减排。强制配备新能源车及相应配套设施,如充电装置、充电车位、防护设施等,考虑到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会相应增加,对使用绿色物流设备的企业,国家可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同时着力整合新能源汽车企业与物流企业,形成稳定产业链,共同发展绿色物流。物流企业自身应转变观念,进行资源重组,逐步升级改造原有运输设备,成为行业先行者。

(2)推行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即多式联运。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水平较低,运量规模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海铁集装箱联运比例为40%,法国为35%,我国仅为10%。发展多式联运能有效降低运输中的碳排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对发展多式联运的运营主体有很多优惠政策,物流企业应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下,相互协作打通多式联运的卡点难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3)聚焦企业力量,发展协同配送。协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也就是把货物都装入同一条路线运行的车上,用同一台卡车为更多的顾客运货。协同配送方式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降低碳排放量。我国在协同配送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协同运输配送率达到70%以上,而我国的协同配送比例较低。我们应大力发展协同配送模式,物流企业间应积极成立联合会,共享物流信息,相关技术企业应着力搭建协同信息平台,便于企业间互通有无,合理分配物流资源。

3.优化物流仓储环节,实现仓储业绿色转型

(1)合理规划物流仓储中心的选址。绿色物流背景下的仓储选址,要求既能实现高效率的物流周转配送作业,又尽量避免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应在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各片区的产业特点,对其物流功能进行定位,进而规划若干产业仓储中心。仓储选址可定位于城市郊区,高速路入口或港口机场附近,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货物运输和周转。同时因为远离城区,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交叉干扰。

(2)优化仓储中心的内部布局。结构合理的内部布局,能大大提高装卸、存储、分拣等作业效率,反之则效率低下,对人力物力造成浪费。现代化的仓储中心应设有装卸月台、存储区、分拣区、行政管理区、员工活动休息区、杂物区等,基于绿色物流的仓储业,还应在仓储内部开辟逆向物流的存储及加工区域,便于产品包装及物流包装的回收再利用。各个分区应结构合理,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干扰。合理的仓储布局不仅保证了高效率的工作,同时给予员工一定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物流仓储工作的绿色、长远发展。

(3)对仓储系统进行机械化升级。部分先进的物流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卸系统,如分拣小黄人、智能搬运机器人等,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智能化仓储中的AGV搬运机器人不仅能借助信息技术自动定位目标货架,还能将货物送到人力难以到达的狭窄高层空间,能更好地利用内部的高层空间,从而提高了仓储中心的单位面积利用率。而我国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在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上较为滞后,应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员工培训和技术帮扶,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快物流业绿色发展步伐。

4.开发绿色可降解包装,促进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

当前物流包装泛滥是较为严峻的问题,除了生产制造部门用于产品营销的包装之外,还有物流过程中用于安全防护的包装,如纸质包装箱、塑料包装袋及泡沫减震材料等,这些包装通常回收利用率低,且不易降解,在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同时,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因此,近期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统筹进行物流包装的回收再利用。限定制造企业减少不必要的产品包装,要求物流企业做好逆向物流工作,同时在各个社区建立包装物回收点,呼吁民众自觉进行包装物的分类回收等。长期任务是推进技术部门研发低成本的可降解包装物,政府出台强制措施,推行绿色环保的行业新标准,促进物流包装物绿色升级。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物流运营工作效率

在绿色物流发展的理念下,物流企业应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现代物流技术的推广运用。基于供应链视域下的企业各方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存平台(VMI),实现供应商协同精细化管理;建立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系统平台(EDI),进行数据实时共享,统筹供应链企业力量,共同节约供应链资源。同时,在各大中小型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着力推广现代仓储信息技术,如智能场景体验技术(VR),自动定位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进行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建立多方联动平台,打通物流行业对外沟通渠道

当前各级政府、物流协会、相关企业、消费者之间的联动机制较弱,缺乏各方之间沟通的有效平台。因此,整合多方信息,针对共同关心的问题找准对策,能有效减少因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各方应积极建立联动平台及约束机制,政府提出规划,相关企业联合成立各级物流行业协会,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领域专家成立智囊团,一起为发展高质量绿色物流业建言献策。同时,可运用新媒体技术,开辟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消费者专栏,结合物流业发达的配送终端,在社会公众中广泛宣传,征集各行各业消费者意见,聚集各方力量,共同为发展绿色物流做出贡献。

(四)加强现代化物流人才培养,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相对缺乏,应大力加强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人才培养。各大院校应根据学科实际开设绿色物流供应链专业,和绿色运输管理、绿色仓储管理、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如建立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的物流专业培养计划。着力培养既懂管理、重实践,又精通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对于当前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加强其岗位培训,提升工作技能,必要时定期进行轮岗学习,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人才强国、人才兴业,加强现代化物流人才培养,是我们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四、结束语

绿色物流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理念,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在推进绿色物流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单位和企业应对绿色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逐步建立绿色物流发展规范,推动物流企业积极转型,才能促进绿色物流落实落地,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绿色
绿色低碳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物流业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