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2022-11-16 10:26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智智化财会

姜 华

在数智时代,财务会计从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向基于智能共享的智能决策会计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和德育的基本要求,全面改革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好地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服务,已成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教育界的共识。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基层会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跳槽和失业的风险,同时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匮乏。财会人才供需失衡、高素质人才短缺、低层次人才饱和,反映了民办高校传统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民办高校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必须与时俱进。

一、民办高校传统财会人才培养的短板与不足

(一)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

数智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进入更加融合交叉的发展模式,企业的经营与竞争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业财融合是财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迫切需要财会专业知识扎实、信息化与数智化操作能力强的人才,而民办高校培养的财会人才往往只熟悉传统财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数智化财会的敏锐度不高,许多毕业生缺乏财会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在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财会工作的融合时力不从心,无法很好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二)传统财会人才培养滞后于现代岗位需求

民办高校传统财会人才培养侧重于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财会核算能力和基础财务管理水平,以传统的企业财会处理流程为基础,从财会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核算和财会报表的形成等环节进行训练。在数智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同时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使企业财会工作进入智能化的全新领域,如德勤财务机器人“小勤人”、云扩科技的财务机器人,它们可以借助软件及时、准确地完成程序化、重复性的基础业务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财会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可以说,“互联网+”财会自动传输服务将逐步取代传统的财会业务处理模式。对比之下,民办高校仍然主要沿用传统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现代化的财会业务工作不相适应。因此,目前很多财经类民办高校都在积极创新和探索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寻求与“数智”领域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数智技能的财会人才。

二、数智时代对财会人才的需求

(一)数智时代背景下财会领域的变革趋势

美国经济学家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在其著作《数智经济时代》中提出,信息技术革命为企业打开了数智经济的大门。他指出,数智经济时代意味着信息的数智化和虚拟化,因此财会的数智化演变已成必然。德勤公司的预测报告提到,信息化、自动化和区块链技术将很快应用到财会企业中,财会工作者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跨系统合作能力来应对云计算的企业数智化财会技术的革新,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具有科技含量的财会服务。此外,预测还指出标准化的数据处理和数据深度挖掘将提升财会服务质量,未来具有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财会人才将成为稀缺资源。总之,数智经济、智能经济推动财会工作数智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二)数智时代对财会人才的能力需求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财会工作打破传统,转型升级。数智时代要求财会人员能够深度挖掘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财会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和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智化指导。数智时代还要求财会人员具备“数商”,财会数商泛指财会工作者综合处理各类财会数据的能力,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深度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研判决策能力,财会数商也是数智背景下处理大数据、应对人工智能的基本能力,是财会人才是否具有商业建构、经济思维、职业素养以及企业战略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判断依据。

数智时代对财会人员提出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财会人才培养的重点目标也发生了一些转变。首先,民办高校要注重对财会专业学生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和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数智化模式的财务工作思维,具备一定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和验算能力,掌握人工智能的一些先进技术与理念。其次,夯实财会专业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财会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财会理论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财务与财会工作。再次,帮助学生构建经济与商业思维,能够从企业发展、行业前景、宏观经济等多重角度帮助企业做好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最后,培养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和一定领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企业的成长始终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数智时代更需要大量有良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财会人才,在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能够使企业财会工作更有质效地开展。此外,民办高校在财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数智时代,财会舞弊手段更加巧妙多变和隐匿化,财会风险提高,更需要财会工作者坚守原则,为企业和社会营造安全、诚信的经济环境。

三、数智时代民办高校财会人才培养路径

民办高校肩负着培养财会专业人才的重任。对于人才培养周期来说,大学阶段是培养财会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与就业市场相比,民办高校对财会行业的变化反应缓慢,人才培养稍显滞后,人才培养路径陈旧,导致现阶段民办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整体满意度较低。现阶段,民办高校需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契机,认真思考金融改革下的财会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资源,培养数智时代的财会人才。

(一)创新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进入数智时代,经济与财会的数智化转型已经势不可挡,财会人才培养的核心已经转变为培养有数智化知识背景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民办高校需要创新培养理念,以数智财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科学、合理、规范地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充分调研企业等用人单位、财会专业毕业生、其他财会高等院校和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一支适应数智时代的财会人才队伍,不断更新理念,用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指导人才培养工作。

(二)动态更新财会专业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的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时更新与调整财务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来优化财会课程体系。可以增加数智经济和金融的相关课程,如工商金融一体化教学、大数据共享、人工智能服务等;还需要丰富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增加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将数据分析与处理、区块链和云财会融入传统财会课程体系,构架“财会+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多元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业务的培养,深化财务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数智财会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经济环境、新金融背景、新就业形势。

(三)搭建协同育人数智化实训平台

财会行业讲究实用和操作,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财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在利用好传统教学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打造数智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民办高校可以探索“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全方位平台合作模式,积极寻求政府机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的参与,共建合作教育,打造数智化实训平台,充分整合行业的新技术、新思路,让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更好衔接。此外,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利用好企业行业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数智财会共享实验室、智能金融平台或大数据分析培训基地,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事务处理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和智能化技能,通过“学校+政府+企业+社会”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最新的商业模式,培养学生的数智思维。

四、结语

科学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以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对财会人才的市场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财会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民办高校要积极探索财会教育改革的路径,促进人才培养提高质效与财会教育长远发展。

课题名称: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智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SGH21Y0469)。

猜你喜欢
数智智化财会
“数智”时代会计教育重构:供需矛盾与要素创新
“数智”时代高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沙冒智化的诗
“数智”助力城市算好资源账
人工智能助力教研变革的价值与逻辑
攀云赋智,宗申动力抢抓“数智”新风口
“数智化”生产生活奔涌而来
人工智能“智化”教育的内涵、途径和策略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